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性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64例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三种性激素受体AR、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雄激素受体阳性51.6%;雌激素受体阳性53.1%;孕激素受体阳性50.0%.且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高分化癌、浅表性癌阳性表达高于低分化及浸润性癌,其中性激素受体阳性率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两性间仅AR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癌旁上皮及平滑肌组织均无表达.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尿路上皮癌存在性激素受体异常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也提示性激素可能对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有某种直接或间接作用.临床上检测性激素受体可了解尿路上皮癌多方面的生物学信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更有价值的指标.本研究也为进行尿路上皮癌内分泌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对64例尿路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果是示:ER、PR阳性率分别为53.1%和50.0%;其中在高分化癌中ER、PR表达高于低分化癌;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升高而下降,但分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单发肿瘤、多发肿瘤及复发肿瘤之间,男女两性肿瘤之间及尿路各部位之间,ER、PR阳性表达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路移行细胞癌ER、PR有较高的表达率.且和分级正相关,提示ER、PR表达可能对尿路移行细胞癌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可作为肿瘤愈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性激素受体(Sex hermone recepter SHR)通常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er ER),孕激素受体(Progensterone recepter PR)及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et AR)。在性激素依赖性器官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SHR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检测SHR可提供部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同时研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并对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PR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2%、49.29%和56.33%,ER、PR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R、PR和c-erbB-2可作为判断临床病理特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酶联素和组化法和ABC免疫组化法进行8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癌胚抗原(CE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性。(2)低分化腺癌CEA阳性率最高,且淋巴结转移者CEA均为阳性,提示CEA与肿瘤的恶性度呈正相关。因此性激素受体和CEA提供了肿瘤组织不同的生物学信息,同时检测ER、PR及CEA水平对分泌治疗,手术范围及判断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PR、P53、bcl-2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利用ER、PR、P53及bcl-2特异性抗体对75例大肠良恶性肿瘤进行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四种抗体联合表达率在47例大肠恶性肿瘤、28例良性增生性疾病和41例癌旁移行区粘膜分别为26.83%、10.7%和0.10例大肠息肉P53和bcl-2均无表达,41例癌旁移行区未见P53表达.ER、PR联合表达率在大肠癌(42.55%)明显高于癌旁(17.07%),P53和bcl-2联合表达率在癌、良性增生和癌旁分别为48.94%、17.80%和0,三者间差异显著.而四种抗体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ER、PR、P53和bcl-2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有关.P53基因突变是人类大肠癌发生的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之一,bcl-2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水平标志;激素及其受体改变促进肿瘤的发生并且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x在尿路上皮癌中染色的表达及意义以及与p5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5例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结果:bax蛋白阳性率为50.77%,且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高分化癌及浅表性癌。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53蛋白阳性率为46.15%,与bax相反,在低分化及浸润性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及浅表性癌(P<0.05)。结论:作为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x丢失与p53基因突变一样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bax与D53基因蛋白可进一步了解尿路上皮癌生物学信息,也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PR与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9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ER、PR、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中的ER、PR、C-erbB-2阳性率分别为52.7%,47.3%,30.9%.ER、PR、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ER、PR在所有良性病变、低度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在浸润癌、有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水平较低;C-erbB-2在所有良性病变中呈阴性表达,在低度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低,在浸润癌、有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ER、PR与C-erbB-2、表达之间均存在负相关.结论:ER、PR、C-erbB-2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 .ase - 2MMP - 2 )在膀胱癌和阴茎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MMP - 2在 4 2例膀胱癌和 4 5例阴茎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MMP - 2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2 8.5 7% (12 / 4 2 ) ,在阴茎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7.78% (2 6 / 4 5 )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2 3.6 8% (9/ 38)、75 .0 0 % (3/ 4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阴茎癌高分化组阳性率为 4 5 .16 % ,中分化组阳性率为 85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MP - 2在移行上皮癌与鳞状上皮癌中均有表达 ,其在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 ,腺癌细胞的高表达提示腺癌细胞的浸润性高于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 erbB 2、p53和nm2 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5 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 erbB 2、p53和nm2 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5 5例乳腺癌中c erbB 2、p53及nm2 3的阳性率分别为 49 1 % (2 7/5 5 )、47 3 % (2 6 /5 5 )和 49 1 % (2 7/5 5 ) ,c erbB 2和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与雌孕激素受体状况呈负相关 (P <0 0 1 )。nm2 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5 ) ,与雌孕激素受体状呈正相关 (p <0 0 1 )。 70 9% (3 9/5 5 )肿瘤有上述蛋白的异常表达 ,其中 49 1 % (2 7/5 5 )的肿瘤同时有多个蛋白异常表达。结论 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 ,癌基因c erbB 2、nm2 3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1例乳腺癌和38例乳腺腺瘤组织中TS和E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腺瘤的TS和ER阳性率分别为10.53%(4/38)和36.84%(14/38),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病人中TS和ER的阳性率分别为31.53%(35/111)和40.54%(45/111),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腺癌中TS和ER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相关性不明显(P>0.05).TS和ER在乳腺腺瘤组呈正向相关(r=0.077),而在乳腺癌组呈负向相关(r=-0.016).结论:TS在乳腺癌组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P<0.0 5);ER在良、恶性乳腺肿瘤内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TS、ER对化疗药物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ACC) is a rare but highly malignant tumor, and its diagnosis is mostly delayed and prognosis is poor. We report estrogen receptor (ER) expression in this tumor and our clinical experiences with 17 ACC cases.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17 patients (9 females and 8 males, age range from 16 to 69 years, mean age of 42.6 years) with ACC were reviewed, and symptoms, diagnostic procedures, treatment, and results of follow-up were evalua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ER expression in tumor samples from the 17 patients. Result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4 tumors were classified as Stage Ⅰ, 4 as Stage Ⅱ, 3 as Stage Ⅲ, and 6 as Stage Ⅳ. Eight patients demonstrated positive nuclear immunostaining of E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R positiv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P<0.05)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ER negative, with 1-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at 86% and 60% for ER-positive patients, and 38% and 0% for ER-negative patien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R-positivity may be one of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prognosis of ACC.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4例乳腺癌、41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了细胞粘附分子CD_(15)检测。结果发现,CD_(15)。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8%和58.3%,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 01),10例正常乳腺组织仅4例呈CD_(15)弱阳性反应。CD_(15)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CD_(15)表达阳性率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显著高于单纯癌(P<0.05),组织学Ⅱ~Ⅲ级显著高于Ⅰ级者(P<0.05),临床Ⅲ一Ⅳ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者(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在一组原发部位和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配对标本中,CD_(15)表达无明显差异性。CD_(15)阳性的乳腺癌Cath-D和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D_(15)阴性者(P<0.001)。结果提示,CD_(15)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乳腺癌中过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乳腺癌化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8例乳腺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MT在乳腺癌中总阳性率为67.05%(59/88)。MT在髓样癌、小叶癌和导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67%,85.71%和62.50%。在浸润型乳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型癌组(P〈0.05) 在小叶癌组阳性率高于髓样癌组和导管癌组(P〈0.05) 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MT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有否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MT对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R、erbB-2和P53在胃癌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取胃癌手术标本119例,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erbB-2和P53在胃癌表达率分别为63.87%,75.51%和73.11%;三者同时阳性者31.93%;ER与P53同时阳性者37.82%;ER与erbB-2同时阳性者33.61%;ER在高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erbB-2和P53在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70岁以上组P53、ER和erbB-2表达率均较高。结论:ER、P53和erbB-2在胃癌中表达率与癌瘤分化程度相关。P53和erbB-2有相关性,而且它们是胃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利用冰冻切片和酶联(E_2—HRP,Pg—HR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ER、PR),结果表明:ER阳性率为54.87%、PR阳性率为45.12%。本实验提示在大肠癌45—54%的病例属激素依赖型。文中对ER、PR的结构和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