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内发生了各种各样不该发生的事情,就是因为高校只注重抓知识、抓专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作为班级辅导员要从科学定位学生、思想政治内容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要持之以恒,思想政治教育要就事论事等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农村初中生出现了素质下降的趋势。根据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由此可见,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大多数学校还始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学生成绩来衡量一个学校、年级、班级、教师个人工作的好坏,要求教师全力以赴地抓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学生辍学的四大原因及需树立的六种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因之一:办学思想不端正,特别是中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轻视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迫于社会不良的舆论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搞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劳动实践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意与升学考试有关的科目,教学围绕着升学指挥棒转,导致学生畸型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而且学校只重视尖子生,忽略了可能升学无望的学生尤其是差生,  相似文献   

4.
多层次多形式对差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切实提高差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学习成绩,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针对我校学生素质差、差生面大这一具体情况,1988年三月份,学校提出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同等光荣的口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转化差生为中心,对每个学生负责,深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要求老师以为人师表的言行,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去影响、感化、教育差生,促使其转化。为此,学校设立了差生进步奖和教师育人奖。决定对做差班、差生思想转化工作有显著成绩的教师、班主任和在思想品质上、学习上确有较大幅度  相似文献   

5.
差生,通常是指那些具备了接受知识的生理条件与智能而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目前,差生现象在不少地方仍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差生形成的原因,从学校,家庭方面来说,一是有的学校搞应试教育,只顾抓升学有望的“尖子”而忽视大面积的一般学生,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渐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素质教育思想、目标为指导,通过重新界定差生概念,即在素质教育的不同目标下,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成就或水平低于其能力范围所及的基本标准的学生,确立新的差生分类体系,将差生群体分为:思想政治差生、道德差生、心理差生、社会行为能力差生、学业差生、体能发展差生,并在分析差生致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育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总习惯于把学生划分为优、中、差三个档次.对优等生最为放心,对差等生最为操心.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教师把转化差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写进计划里,认真实施,把转化差生所取得的成绩记录在教师档案里,以之作为评先晋级的硬件.这对鼓励教师强化差生转化工作,使教育教学获得大面积丰收本无可非议,但同时却忽视了促进优等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就是说.一手抓得硬,一手抓得软,这实在是工作中的一大失误.形成这种局面,是人们普遍认为优等生是资质决定的.毋需为其操心,他自会德才兼备。其实,比较起转化差生来,促进优等生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更复杂、更艰巨.如果说转化差生是求得教育教学的大面积丰收的话,那么,促进优等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做好差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抓差生的兴趣点、智慧点、兴奋点、创新点、实践点五个方面入手,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重情感和言行的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对大多数同学的教育与培养,而忽视对个别差生的帮助,从而加大了优、差生之间的距离,造成差生思想的反差,影响学生成绩进取。1差生出现的原因1·1生理因素体育差生中,大多数在身体形态及身体发育方面缺限。具体表现为:体弱多病,身体矮小、肥胖或扁平足,脊椎弯曲等先天不足,受自身条件制约。1,2心理因素受中学放羊式教学的影响,缺乏对体育课学习的认识,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怕吃苦、怕脏,而有些同学有爱静,不爱动的性格.影响学习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对于差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我们职业中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我们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在差生多的班级应把以下五项教育抓好,使之贯穿于学生在校的三年之中。 (1)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坚持抓好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因为差生的共同特点之一是行为习惯差。所以进入职业高中后,要给他们“补课”,要花大力气抓,逐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生活等习惯。要结合校风、学风,重点抓一二个存在在学生中有影响的坏习惯,讲明道理,采取措施,抓出成效。对个别差生的帮教工作应主动去做,反复多  相似文献   

11.
做好差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抓差生的兴趣点,智慧点、兴奋点,创新点、实践点五个方面入手,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重情感和言行的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 题,而成了令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的产生既有多方面的教育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从教育方面看,主要原因有教育思想不端正,重升学,轻就业,把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变成了培养“应试秀才”的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重尖子,轻差生,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不适应,重课内,轻课外,忽视同社会生活联系的内容;教学方法不科学,重灌输,轻启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等。从社会方面看,首先是整个社会在人才观念上的扭曲。  相似文献   

13.
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差生是后天形成的。形成差生的看法和转化方法。(1)初中数学形成差生的表现主要有几方面;(2)转化差生工作的做法。用爱心作为转差后盾,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  相似文献   

14.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教师们碰到一起,会不约而同地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那些学差生怎么办?"目前,有些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仍我行我素,把升学率及分数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升学率及分数成了学校、老师、学生好坏的标准,于是造成了排斥学差生、歧视学差生、忽视学差生而使升学率、及格率相对提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前,我主要以补课的形式来提高差生的成绩,由于仅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从1985年开始,我改为把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相结合,把讲知识与传方法相结合,把讲和练相结合,把发展智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结果,有了明显的收效. 一、认真分析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他们,特别是差生,渴望老师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为其“解惑”.于是,我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对差生  相似文献   

16.
进贤一中本着“抓早、抓紧、抓细、抓活”的原则,认真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该校领导认识到,学生越临近毕业,思想政治工作越要抓紧。学校成立了校毕业生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加强各方面的信息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当了解到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有“浮、骄、松”的情绪,差生有“畏、  相似文献   

17.
转化差生 ,提高差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在于提高他们课堂上的注意力 ,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对差生反复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 ,运用激励法增强其自信心。转化差生要做到“反复抓 ,抓反复” ,因势利导 ,使差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差生。如何对待差生,帮助差生克服其自身不足及各种客观不良因素所带来的困难,促使差生转化,防止新的差生再现,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深思和为之努力的工作。几年来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起好表率作用,主动从情感上接近差生。 作为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端正教育思想,在化学教学中把单纯的知识传授、升学教育转移到立足于学生素质教育及培养上来,树立教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差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学生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强有弱,学习动力弱的学生,经不起挫折,如果在教学上不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就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不会学习的学生,如果教师不注意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可能成为差生。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育思想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升学有希望的少数学生身上,教师喜欢好学生,讨厌差学生的自然感情控制不好,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这是产生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要切实抓好差生的转化实践证明,只要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转化差生是完全可能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针对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轻视教育的现象,要切实抓好中差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思想既带有中学生的幻想和对真理的追求,又带有小学生的纯朴、简单和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