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体会,然后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赋予文字以生机和活力,无论是读者还是听者都感受到文中所表述的事物仿佛跃然再现,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读中感悟是关键的一步,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激励下,用心去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继而使阅读入情入境,达到声情并茂的地步。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内化读书效果的过程。下面结合第三册《春风》一课,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的体会。一、在初读中感悟我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阅读理解是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过程,篇章是两者交流的桥梁。理解是思维的过程,是读者通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意图的过程;理解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笔者借助“图式”理论,分析了文化知识是连贯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例证了文化语境与阅读理解的密切关系,及其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阅读的经典     
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理论是一座蕴涵丰厚的宝库,亟待开掘。读的含义是什么呢?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读者,抽释其义蕴至于无穷。”阅读,就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意义。围绕着对读物“义蕴”理解的宗旨,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奉为经典的是前后相连的“五关”:一、文字关———掌握阅读工具我国传统阅读教学,首先十分重视教学生识字,把识字当作是引领学生阅读的第一关。自然,文盲是不能阅读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文字才能进入阅读状态。古人寒窗苦读十年,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要…  相似文献   

4.
关于阅读,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阅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的阶段目标首先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喜欢了,才会去学。因此,阅读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有所悟,有所长。  相似文献   

5.
为使阅读教学与阅读理论的关系更加明确,本文作者试就具有代表性并且对外语阅读较有影响的阅读理论作一概括评述并讨论这些理论对外语阅读教学所具有的意义、启示和理据作用。1.阅读理论中的“自下而上”模式阅读中的“自下而上”(bottom-up)理论把阅读看做是一个文字解码(decoding)过程。其主要思想是读者对课文的理解完全取决于对课文中文字的理解。读者先要识别印刷符号并使其转变为发音和语音表征形式,然后再从这些识别出来的语音形式中提取意义。因此阅读的方式就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一个词一个词的从左到右…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自读自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读”去“悟”,使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自读自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读”去“悟”,使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8.
解析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一、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就是读者“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借助文本开展的心智活动。表面上看,阅读教学只是师生将语言符号(文字、标点等“)意化”(解读语义)和“物化”(转化实义),也就是将文本的符号语言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言语的过程,似乎只是一种单向单程的信息“解码”过程。但从深层次看,读者在感知、理解、想象、评赏的进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常…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合理进行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应从四方面进行尝试,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一、树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就是读者对作品作主观审视,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悟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以理解文字符号意义为中心的一项思维活动。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课堂提问就是常用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批注阅读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符合汉语言文字重感悟的特点.它强调阅读者对文本的直接领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谋而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运用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文字,研读文本。读出文本的个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大纲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写作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些要求说明阅读教学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大量的阅读实践去理解、体会、领悟、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一、推荐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4.
所谓“生命性阅读”,它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人生中的精彩历程,从中对生命有所感悟,享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对自己的人生、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着眼于“生命性阅读”,立足于学生的品质,定位于让学生“学会感悟生命”,这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进行生命性阅读呢?1.关注差别珍视个人所悟阅读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是由每个学生原有的内部建构不同而造成的,总存在差别,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和个人所悟,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无非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场”,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上怎样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常常是实习生的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在读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做到目有所视,口有所诵,心有所思;眼到,口到,心到。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一、理解性提问。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靠读者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体会。这种理解和体会的能力要靠训练逐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一体验理解一领悟表达”的过程。“读中悟”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达到对学生悟性的培养。“读中悟”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如何做到“读中悟”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经典     
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理论是一座蕴涵丰厚的宝库,亟待开掘。读的含义是什么呢?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读者,抽释其义蕴至于无穷。”阅读,就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意义。围绕着对读物“义蕴”理解的宗旨,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奉为经典的是前后相连的“五关”: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指的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从中获得阅读技能和思想的程序。其实质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理解的复杂过程。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发展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被看作是读者与文本间的二元理解。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了“读者视域”,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表达、结构形式等构成了“文本视域”。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相互交融的过程。[1]阅读的本质是对话,是阅读者裹挟着自身的原始经验,即“读者视域”,体会文本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特质以及结构形式等“文本视域”,形成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2]但“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非一致性认知,这就形成了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冲突,伽  相似文献   

20.
“自主品悟”阅读教学,就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让学生直面文字品评涵咏,以读中知其韵、悟中学其写为主要教学活动方式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