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空间的德育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是道德教育研究所遗忘的一个领域,但空间里弥散着社会关系,具有伦理诉说功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悄悄地发挥着道德上的影响。因此,厘定学校空间的性质,认识学校空间有利和不利于学生个性和道德成长的因素,是道德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德育模式建构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论题。”生活德育”理念完善了德育理论,提升了德育效能,拓展了德育空间,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模式建构应以道德功能相融合,教育机制相融合.知情交融等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3.
宋英 《辽宁教育》2006,(4):20-21
随着教育资金的丰厚,技术的发展,我们很多校园正在日益“现代化”,校园的装修,硬件的升级,环境的布置,大型活动的设计,这些似乎让我们感到,我们的校园文化也正日益丰富起来。可朝夕浸润在这日益丰富起来的校园文化中的孩子们,却有很多人感觉不到上学的快乐,生活的幸福和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隐蔽课程是相对显著课程而言的,是以潜在形式存在的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隐蔽课程就是隐蔽德育课程.道德教育必须关注隐蔽课程,充分发挥隐蔽课程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校空间无论是在物理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被人们喻为"净土";在这片净土中,学校通过制度控制师生的言行,采用区隔管理的办法来管理学校的每个空间,而这些都在无形中限制了德育功能的发挥。通过隔离来保护这片净土,让它继续成为净化学生心灵的场所;通过制度去促进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发展和角色意识的形成,尽力让被区隔开的空间不受到封闭的影响,从而扩展学校空间德育意蕴。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中的“知行不一”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目前的德育中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突出矛盾,究其原因既有受教育者主观内因的问题,也有教育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着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德育中的“知行不一”矛盾,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师资队伍素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形成社会德育合力。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1.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德育的内涵,认为德育失真的根源是功利性德育观的侵蚀,指出了德育的审美必要性及其意蕴,深层次揭示了德育审美意蕴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认为"生活论德育"是德育教育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德育之为德育--大学德育研究的前瞻性评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学德育研究中日益显现出人文缺失的弊端,其根源在于交往的缺失和目的理性的盛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从交往理性出发,确立“交往德育”理念。交往德育是一种主体间性教育,是一种师生的存在生存,其真谛是通过师生真诚而非扭曲的交往,指向一种“美好和真诚”的生活。交往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方式,它本身便是一种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德育方面来讲,其作用表现在:音乐教育可促进理想人格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根本性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1.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在我国长期以来是用德育首位论的观点来表达的。如果我们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德育首位论是不能准确的表述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也不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客观上降低了德育的实践效果。从教育基本规律来看,德育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核。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应该用德育核心论来表达。德育核心论即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又能充分说明德育的地位和德育与人的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两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德育效果有限,工作难度较大。网络的兴起给传统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强大的冲击。网络技术让德育工作者看到了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第一,传统的德育工作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系列课程之一,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德育功能的具体内涵。本文认为,要充分发挥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功能,必须明确法律基础课的学科性质,建构有效实施德育的法制教学内容体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实现机制和科研作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陶冶法是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陶冶法的运用应该注意选择和设计陶治学生的环境,加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推行“开放式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开放式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推行“开放式道德教育”。必须加强比较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更新教育观念,坚持道德教育的主导性,实现德育社会化,体现自身特色,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闲谈”是一种谈话教育方式,它可以做到情理相融,以德统智.“闲谈”中发生的道德教育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在青少年中开展“闲谈”教育,需要注重引领学生价值观教育,善用故事明理导行,强调话语的感染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论德育回归生活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社会历史与个人成长历程的审视启迪我们,德育起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需。而目前的德育实践是一种丢弃了生活精神的知性德育、科学德育,致使学校德育陷入困境。回归生活的德育是整体性、体验性、终身性、开放性的实践性德育,它不仅是当前学校德育摆脱困境的出路所在,更代表了德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生活教百”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道德教育也不能只靠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来进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