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话剧辞典>对整个20世纪的话剧资料作出了翔实而全面的收集、选择、梳理、判断、分析和评述.不仅内容丰富,并且体现了编撰者的独特视角和美学趣味.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有哪一部辞典有如此之大的气度来介绍中国话剧.这部辞典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一部有所开拓和发现、具有学术价值的求实的优秀著作.它的出版,拉近了人们与话剧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程凯华、邹琦新教授编著的《中国话剧辞典》自 1989年开始酝酿、规划 ,1990年正式编撰 ,历时整整十年 ,2 0 0 0年 8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话剧辞典。该辞典 81万字 ,共收词目 14 0 0余条。所选词目时限起于 190 7年 ,讫于 1999年 ,内容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为“话剧艺术家” :介绍在中国话剧史上影响较大或在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话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导演艺术家、舞台美术家、戏剧理论家 ,戏剧教育家、戏剧活动家 ,包括他们的原名、笔名、艺名、籍贯、生平事迹、艺术创作活动等 ,对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话剧辞典》对整个20世纪的话剧资料作了出了翔实而全面的收集、选择、梳理、判断、分析和评述。不仅内容丰富,并且体现了编撰的独特视角和美学趣味。迄今为止,学术界的未有哪一部辞典有如此之大的气度来介绍中国话剧。这部辞典是中国现当代学研究领域一部有所开拓和发展、具有学术价值的求实和优秀作。它的出版,拉近了人们与话剧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中国人看中、移入西洋话剧,并使之中国化,是因为他们是中国新的经济、政治和阶级的思想代表。他们丝毫没有文化失败主义者那样的奴颜媚骨。他们勇敢地将西洋话剧“拿来”中国,完全出自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审美抉择。这种抉择又是先进的中国人把握西洋话剧审美特质和功能的必然结果。作为“拿来主义者”,他们一起始就有这样的眼光,实在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话剧中国化有一个由翻译、改译、仿制到创造这样审美的历史进程,最终进入了中国化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 简单化地看待现代戏剧史的背景,忽视我们早期话剧浪漫主义特点的研究,这是现代戏剧批评的一个突出倾向。这种倾向,直接缩小了早期话剧成就所呈示的丰富性,低估乃至贬斥了浪漫主义这一客观存在的重要思潮、流派在中国话剧史上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话剧是在外国戏剧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演变过程经历了早期话剧和现代话剧两个发展阶段,本文仅就中国早期话剧,即“五四”前的中国话剧的概貌作一粗略的追述与评说。 三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清朝政府摇摇欲坠。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向先进国家学习。他们不但学习先行国家的科学技术,也学习他们进步的文化艺术,来启迪民智,进行社会教育,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我国的早期话剧就是在学习了外国先进的戏剧艺术之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代宗师,是蜚声世界的杰出的剧作家。文章从两个方面即:田汉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中国话剧史上,田汉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剧作家和中国话剧诗化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缔造者,全面、详尽、深入地论述了田汉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1928年,中国的话剧有了自己的独立命名,并被沿用至今。在中国话剧的传播链务上已经由留学生——新式学校学生发展到走向大众的阶段。本文选取一个社团、一个人和一部作品来论证1928年的中国话剧无论从创作、实践还是理论的研究和探讨,话剧都正在由精英向大众进行反哺。  相似文献   

9.
话剧在中国     
《大学时代》2002,(2):49
1906年,中国话剧诞生在日本东京.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两位留日中国学生带头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春柳社",这两个学生就是曾孝谷与李叔同.  相似文献   

10.
曹禺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老舍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统领着中国话剧的不同时代,成就了中国话剧的辉煌。曹禺和老舍的话剧由于成长背景、文化积淀以及处理文学与政治问题的不同方式,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通过二者话剧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为当下中国剧坛提供可资鉴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话剧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发展历程虽几经沉浮,但却历久弥香。如今,话剧艺术在我国仍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其对于传播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观中国话剧的发展变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话剧发展的哪个阶段,其与我国的诗词文化的联系都是十分紧密的,甚至可以说,如今的中国话剧,具有相当大的诗性倾向。传统戏曲中的诗性文化以及传统语言表达中的诗性特色,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话剧的发展,使其同西方的写实派话剧文化遥相呼应。本文将从中国话剧的诗性化倾向着手,分析我国话剧文化的诗性化特色,以此提高人们对于中国话剧的认识,促进我国话剧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曹禺作为著名的话剧艺术大师已为世所公认,他创作的每一部话剧60年来历演不衰,深受中国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原因在于曹禺的每一部话剧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曹禺话剧的整个乐章中成为不可忽略的变奏,在艺术的嬗变中为我国今后的话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奏之一:人物的典型化塑造人物形象是剧作家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曹禺在《看话剧〈丹心谱〉》一文中写道:“写戏主要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划人物这个问题上。”曹禺不仅注意写人物,而且善于写出人物的性格来,在处理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上,曹禺不注意调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中国现代话剧无疑也要体现一种人道主义情怀。然而,从五四时期开始,经“左翼”、抗战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现代话剧一直生存于一个泛政治化的战争环境中,战争把人当作重要的战争资源而着重强调其手段的性质,这就与主张“人是目的”的人道主义思想之间产生了裂隙,结果,人道主义话语被政治革命话语所压制和遮蔽。  相似文献   

14.
戏剧艺术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而易卜生式的话剧、传到中国还不到100年的时间,从“春柳社”的幼芽发展到一棵枝叶扶疏的大树,中国话剧经历了一个尝试、探索、融合、成熟的过程,其中杰出的都分可与世界著名戏剧相媲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剧组第一次出国访问演出,就轰动了欧州大陆和这样的艺术约会,我们中学生当然不能错过。——编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话剧从春柳社的生硬移植到左联话剧的粗糙雷同,走过了一条艰难跋涉的探索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披荆斩棘,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终于出现了曹禺这样大师级的剧作家,为中国话剧的成熟,矗立起一块高大的纪念碑。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建树及意义表现在:首先,伦理批判与精神反叛的思想体系;其次,卓越的悲剧美学价值;第三,话剧文学样式的杰出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早期话剧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剧”,又叫“文明戏”。对其是否移植艺术,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有分歧,现在已基本趋于认同,早期话剧是与中国传统戏曲不同性质的西方戏剧形式在中国的移植。本文试图对各家的研究作一综述,对早期话剧的移植属性给予确认。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大学生活是在南开大学度过的。我就读于中文系。刚开学时,作为一个大一的新生,我尤爱写信,每天将一封封信件发出,也收到一封封来信。在往来信件中,就读于北京、武汉等地高校的高中挚友常常提起早年南开的话剧如何如何。从那时起,我就对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有一天能过把话剧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话剧走过了百年曲折坎坷而又成绩斐然的历程。如今,在这世纪之交又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应该如何面对眼前的困难?怎样才能重振昔日的雄风?在未来21世纪的世界剧坛,中国话剧应占有怎样的一席之地?本文在回顾中国话剧历史、剖析当今剧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繁荣新世纪话剧必须切实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1)提倡敬业精神;(2)重视理论导向,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日新月异、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为话剧文学的繁荣提供了肥沃土壤;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艺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剧作家的积极性;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丰富的话剧文学遗产,许多老一辈的话剧作家有着丰富的、成功的经验。这是我国话剧文学发展的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新时期话剧文学的发展还不能令人满意,至今还没有出现过脍炙人口的作品,话剧文学的发展存在着“危机”感。目前,大家思考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话剧文学发展的道路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中国话剧的形式创新,是中国话剧史上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一形式创新的美学前提,始于对传统写实剧的突破。然而,这一突破最初只是沿着当时戏剧家对传统写实剧审美特征的理解逆向延伸、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一种“反仿”。只有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对人类命运、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注与独立思考,才使得这种形式创新获得了独立的意蕴,实现了对七十多年中国话剧传统的整体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