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生于2003年景建树老师创作的竹笛协奏曲《三节》,是把二人台音乐以交响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作品。素材取自黄河晋陕峡谷河曲一带二人台和山曲。作品《三节》在音乐内容、演奏技巧技术的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填补了许多竹笛二人台元素音乐创作史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东路二人台是原察哈尔省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它是集民歌演唱、舞蹈表演、曲艺说唱、牌子曲演奏、戏曲表演五位一体的独具风格的综合性艺术.它舞蹈幅度大,跳跃性强,给人以粗犷憨厚之感,表演动作粗犷活泼、节奏感强,唱腔婉转、细腻、悠扬,语言风趣幽默,文学表现手法多样.从东路二人台的表演特色、唱腔及语言特色以及文学表现手法这3方面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发展二人台特点的歌舞或音乐剧的改良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二人台是内蒙古地区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小戏。由於流传的地区不同,在风格上形成东路、西路的不同特色。东路二人台在我区乌盟和山西及河北邻近的广大农村、城镇最为流传。以集宁为中心,流传於兴和、化德、宝昌、集宁、丰镇、察右前旗、商都等地。由於受到当地民间艺术的滋养及当地  相似文献   

4.
“二人台”艺术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一种集唱、念、做、舞于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独特民族风格的地方剧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目前观众大量流失,“二人台”剧团生存窘迫,“二人台”艺术发展举步维艰。要使“二人台”艺术能够很好地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就笔者认为,首先,充分认识“二人台”艺术的价值;其次,要有保护与发展“二人台”艺术的举措,即:一、政府在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中为“二人台”艺术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支持,为“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加快“二人台”艺术传承人的专业化培养;三、加强“二人台”艺术剧本的创作;四、充分利用媒介,扩大受众面;五、组织打造有影响的演出品牌团队.  相似文献   

5.
二人台的语言呈现出明显的幽默风格。这种风格与二人台的表演形式、生存环境相适应,是一种得体的风格。这种风格的生成源自于对谐音、叠音、拟音等语音手段,对方言熟语、顺口溜等词汇、篇章手段,对比喻、夸张、反语、矛盾等辞格手段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6.
二人台是在山西河曲叙事民歌(山曲儿)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地方小剧种。它以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醉人的泥土芳香,深受晋、冀、陕、蒙乃至全国或外国人的喜爱,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之一。本文就二人台乐器的改革和二人台乐队的编配谈谈自己的设想,请各位有志于二人台音乐事业的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
花鼓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不仅整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艺术形式,还揉合了武术与杂技等特殊的技巧性肢体动作。从其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上集聚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特点与特色。花鼓灯的起源、发展、流传以淮河流域为主,由于地区性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流派。以冯国佩为代表的“冯派”花鼓灯艺术是花鼓灯舞蹈中的一枝奇葩,其形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竹笛的类别、演奏技巧、演奏风格三个方面对中国竹笛南、北两派的竹笛音乐进行了差异上的分析。探讨了南、北两派竹笛的演奏技法,风格融合的情况,得出了笛曲演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南、北两派竹笛风格的大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浅析二人台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人台是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人台语言中地方方言色彩浓重,通过对其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发现其唱词中存在大量口语化词汇的应用,并且运用了衬字虚词和叠音词,以及谚语、民谣、歇后语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其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及其方言风貌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二人台艺术的抢救、保护、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竹笛不但是最古老的乐器,也是所有管乐器的鼻祖。"赵松庭先生的话道出了中国竹笛的历史以及它的文化价值。本文对中国竹笛艺术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做了概述,并对其主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尤其是20世纪以来,在艺术表演形式、形制、结构、流派、演奏风格、作品创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