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教委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即“零起点”教学的要求,旨在让一年级起步教学和评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随意拔高要求,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学习生活过渡。在“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刚入学就能兴趣浓浓地喜爱我们的课堂,喜欢我们的学校呢?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现状,找寻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让学生学会学习、喜爱学习。  相似文献   

2.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颁发后,基于课程标准成为教学的走向,即教学目标应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文章以“水的净化”为例,对基于课程标准的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绿色指标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测试与背景问卷相结合的评价,“学科教学效果与负担的评价”是质量监控的补充,在以往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质量实际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源影响的排除,依据各初中学校和学生的分类原则、学科教学效能增值原则,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学科教学效能模型,纵向比较各学校、各学科、各类学生的学业发展均衡度和各学校的教学效能增值等操作要素,构成了评价机制,是基于绿色指标“健康体检”的一个操作性范例.  相似文献   

4.
谢婧 《现代教学》2014,(10):19-20
作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项目的推进学校,我校结合学校“个性化教育,生态状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基于儿童视角下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研究”项目的推进,致力于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综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努力保护学生的情感胚胎,全程陪伴学生完成小学阶段“快乐成长”这一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2013年8月,上海市教委颁布《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13学年起,在全市重点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这表明,评价仍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评价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使其关注到自己的成长。为此,本学期我们在区教研员高永娟老师的引领指导下,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过程性评价的探索,下面从三方面来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中提出“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的教材编写建议,并指出“在化学课程中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把其中渗透的基本观念外显为教学主线,以优化了的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这对推进学生建构观念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十年课程改革实践探索的基础上,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方面,呈现出了以下特点:〈br〉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2011年版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在评价学生学习时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所要达到的层次和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型学校文化”的氛围中,要拓展通用技术教研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以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和学习目标重构为起点,并注意“预设”与“生成”、通用技术课程价值的整体性、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问题。以引领通用技术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降低课程标准和课堂之间的“落差”,为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提供参考,对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通用技术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辛林柽 《新教师》2023,(4):65-66
<正>传统作业内容统一、辅导单一、评价简单,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学生的负担。“双减”政策出台后,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何使学生既作业减负,又学习增效,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实践,对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本质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鲲鹏 《天津教育》2024,(5):122-124
<正>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成为当前解决各类教育问题的重要举措。在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是一项以减轻学生沉重学习负担为直接目的的政策,其根本目标是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难发现,“双减”政策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比较吻合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双减”政策要求,立足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谭轶斌 《上海教育》2013,(27):17-17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促使教师整体思考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教学中伴随着评价,评价对教学产生积极作用,教学与评价恰如一枚铜板的一体两面。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上海也不例外。自1998年"二期课改"拉开帷幕,2004年各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颁布以来,上海正经历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从当前  相似文献   

12.
1总体评价方案 基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与特长同时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高中生物学在《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以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为导向,既要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认定,又要重视评价功能的发展。学生学业评价是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教学进行,既要科学、客观、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13.
余美娟 《教育》2024,(1):39-41
<正>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如何真正落实“双减”,给学生减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体系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准、高效、高质。笔者在教学中对精准化教学进行实践与思考,既能充分落地学科素养,又能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一、“双减”背景下中考历史精准化教学与评价的意义(一)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2022年新课标明确指出:“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确定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范围,为学生具体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提供了路径,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功能必须转变到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15.
从教学设计入手,基于《课程标准》,采取“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设计.在课标分解的基础上,正确叙写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的学习目标,评价先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无论新课程标准还是新高考,都在强调历史情境教学和新情境新材料命题的重要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情境”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历史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对于教学评价,《课程标准》则提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评一致性”即基于课程标准,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以实现关注学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为例,以“川陕交通线的发展历程”为情境主线,创设问题链,搭建“教—学”过程,从课中过程性评价和课后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课堂评价的变革倡导“促进学习的评价”。评价先行可以提升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可以让学生学会评价和学习水平评估,可以使教师基于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决策。要使评价驱动学习,首先,评价标准要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一致;其次,评价过程要与教与学的过程整合;最后,要基于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决策。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为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具有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实践以及促进学生发展之功能。本文基于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现状,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含义及应用价值,并提出了以表现性评价优化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记者:您如何评价十年语文课改? 崔峦:对课改的估计,见仁见智。我以为,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语文教学在成长、在进步。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评价等,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我个人感觉,理念的更新比教学实践的变化大;课外语文学习(儿童阅读)比课堂教学变化大;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变化大;教学探索比评价改革变化大。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负担、教师教学负担仍然很重,我们的付出与成效还不成正比,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