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教导我们:“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敦的。”因为“经济状况是基础”,“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幔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到经济基础。……但经济条件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串于全部发展进程并唯一能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的红线。”因此,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社会经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上一章中指出,汤因比通过《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母亲》两部著作所建立起的历史哲学,究其出发点和对内容阐述的侧重面而言是不尽一致的,但是作为一种历史哲学,在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同样,汤因比在这两部著作中,提出了相当多的历史观念,它们不乏独到新颖之处.因此,对其作一番比较分析,了解它们内在的联系,对于深入理解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笔者拟对其中几个重要观念进行简约的比较分析,最后再对汤因比写作上述两部著作的动机稍事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所谓田野研究,是指田野考古学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研究.古代的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还必须对得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将它们发表公布,供科研人员和公众利用.现在人们常用"田野研究"来比喻最基础最基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刘秉忠为首的邢州学派是邢台地方史研究的重头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邢州学派>一书取得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宏观站住和微观考证的结合、全书体例和章节结构的匹配、横向分析和纵向比较的互补、史料选择和历史结论的推理、史实陈述和现实借鉴的连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将史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策略发展的趋势。史学理论对指导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文章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从微观史学"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研究视角,浅谈微观史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四”“五”“六”“七”“十”五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小山村的美丽景色。过程与方法1.把图画和诗句对应起来,感受美的意境。2.边读边想象小山村的美丽景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山村景色的美丽和人们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山村、热爱生活的情感。2.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接受人文教育。策略方法1.注意读与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问题,主动探究。2.利用插图,让学生反复读古诗,感悟这首诗蕴含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透析清末《大公报》中的另类社会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公报》作为清末重要的大众传媒,其广告以丰富的内容向人们传递着多方面的信息,其中反映民意民情的社会广告,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也是近代中国平民社会觉醒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些广告的分析和研究,能使我们更全面、立体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广告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并为今天转型社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即春秋战国时代,文学就和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等这样一些文学意味较浓的历史著作,它们在结构情节、描写场面,以及在刻画人物的心理神情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那种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被后人称之为传纪文学的作品,这时还没有出现.公元前一世纪,司马迁完成了辉煌的历史巨著——《史记》,真正以崭新的传记体登上历史与文学的舞台,从此,传记在中国就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篇课文所选的三首唐诗、一首宋诗和两首宋词,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寓情于景,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来抒写生活感受,表达思想感情。就语言而论,四首诗的难度大一点,两首词的难度小一点。但无论文字深浅如何,要准确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都要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进行奇特而合理的想象的。据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可确定为:  相似文献   

10.
“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出现频率高,用法也多;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出现频率极低,用法很少.“与”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情况怎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研究它,对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不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选择三部较有影响的小说的语言材料来考察上述问题。它们是《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成书于十四世纪),《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成书于十八世纪)和巴金的《家》(成书于二十世纪)。我们认为,“与”字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  相似文献   

11.
1789—1794年的法国革命是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间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因此,中学世界历史课本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很重要的一课书。但是,这次革命的经过非常复杂,对于社会经历少,有关知识比较缺乏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接受的。教师讲这课书必须特别注意教材分析,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把历史史实加以条理化,使学生通过历史史实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讲课时注意联系旧课,使学生学会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来自行得出结论。下面是我在准备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是王泉根的新著,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该书"史、论、评"紧密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透视、文学史研究和作家个案研究、纵向的深入分析和横向的对比分析有机相联,多视角、多层次地审视了中国儿童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内在机制和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发展的趋向和美学嬗变.显示出作者的理论研究的功力和体系建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公司的经营》是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教学设计主要就是通过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讨法来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企业、公司的知识,为学生今后以经营者的身份参与经济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一些人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宏观结构;而另一些人则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维度来考察历史.实际上,马克思同时从这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结构与社会的宏观结构相互作用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发展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5.
由赵俪生、郑宝琦两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史论辞典》,已于半年前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也许是这部辞典“生不逢时”,无缘挤入畅销书之列,也很难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但是这部辞典所具有的价值却并不会因此而削弱,凡是目前及以后仍有志于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同仁,都可以从这部辞典中得到很大的便利和启迪。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也是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来,中国史学范围小课题甚广、论争甚多,对于每一个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人,都应该而且有必要了解这些论争的渊源、承继和发展。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学论争的发展直至  相似文献   

16.
微观史学兴起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当代西方史学新潮之一。微观史学把研究的视线投向历史中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个人和小的社会群体,将它们聚焦在历史学的显微镜下,放大、重现和传递普通人生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体验,从而完成见微而知著、由特殊到一般的历史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引言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通过对中国高等院校学报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并吸取国外高等院校学报的先进经验,深入探讨学报编辑工作的规律,以构筑起自成格局的、完整的、科学的学报学理论体系.全书侧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并紧密联系实际,既有宏观概论,又有微观分析,做到学术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翰笙同志最近在谈到学习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时说:"要走向世界,必须了解世界,不仅要了解世界的今天,而且要了解世界的昨天和前天."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的《外国历史小丛书》就是一套通俗性的历史读物,它对于引导我国广大青少年掌握外国史知识、了解世界、振兴中华具有重要的意义.《外国历史小丛书》(以下简称《小丛书》),1962年由历史学家吴晗同志主编.在1962-1966年间共出版五十九种,累计印数逾二百万册,深受我国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十年动乱期间,这套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刊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四十年》系列文章,是我国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部分学者们对建国四十年来近代史研究情况的回顾和总结。这组文章的最大优点是作者们能运用马列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对这段历史研究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述,有些文章还对一些重大问题以及某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但使读者及时了解掌握了最新的学术动态,而且,可以把它们运用到教学和科研中去,提高自己教学和科研水平。下面,仅对其中一些文章谈谈自己读后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宏大叙事"传统导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人学空场",进而导致研究的空疏乃至虚化,甚至造成人的道德、情感、价值、审美等精神追求的坍缩.西方微观史学着力于对宏大叙事史学弊端的矫正与超越,以小对象、小叙事、小格局的研究范式将历史研究落实到"具体人"身上.高等教育研究可通过借鉴微观史学范式,破解宏大叙事带来的人学空场,使"人"得以回归与复魅,"以人为本"构建适合高等教育研究特点的微观研究新范式,推动高等教育研究的微观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