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看似把焦点集中到路瓦栽夫人—马蒂尔德的身上,其实,在我看来路瓦栽在整篇文章中看似是一个小角色,其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执着、坚强、勤俭、耐劳、诚实、守信,从角色来看似乎是"小角色",但从做人来看他是"大人物"。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链》一文中的路瓦栽这一人物形象,以期待通过教师引导,使中职生对路瓦栽先生的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莫伯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人物设置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研究。在这方面。众多研究者对路瓦栽夫人这一人物形象作了充分而各具见解的分析,也有对佛来思节夫人在小说中的位置与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然而似乎都忽略了对另一个在小说中起左右作用的重要人物路瓦栽的分析。我以为,小说的成功很大程  相似文献   

3.
自本刊1999 年1 期刊发了徐书银先生的题为《〈项链〉中路瓦栽的角色意义》一文后, 陆续收到若干中学老师或语文研究者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路瓦栽乃至《项链》的不同理解,现选发三篇。文学作品的理解常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而不同看法的交流则会使理解深入。关于《项链》,尤其是其中心人物,应如何理解、分析,我们希望在讨论中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4.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理想中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蒂尔德是《项链》中的主人公,要弄清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必须从莫泊桑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身出发。   莫泊桑有 10年小职员生活的经历,这使他对小职员的命运深有感触,他甚至认为这些从早到晚被幽禁在办公室的满腹拉丁文却死于饥饿的人,是人间最可怜的人,甚至比高炉边炼钢的工人更值得同情。基于莫泊桑的这种认识,他对路瓦栽夫妇为一挂假项链而饱受 10年痛苦而表示同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我们以为,同情在《项链》中不是主要的,莫泊桑要表现的是透过玛蒂尔德反映出来的他自己对妇女的美好愿望,他对玛蒂尔德是持极力称颂…  相似文献   

5.
谈“铺垫”     
铺垫是指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铺垫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有三点:一、铺垫能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例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当路瓦栽夫人告诉佛来思节夫人,为了还她的项链自己付出了十年艰辛,佛来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件项链是赝品。这确出乎读者意料,但仔细想来,并不突兀。这之前有几处铺垫: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慷慨应允,珠宝店老板说他只买过装珠宝的盒子,以及归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连盒子也没打开看看的漫…  相似文献   

6.
教学《项链》一文时,学生对路瓦栽夫人的性格的讨论异常激烈。有的说她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有的说她善良诚实,坚韧、忍耐、吃苦;有的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金钱、没有地位的玛蒂尔德的梦想,是一种处于许多相仿境遇的人都会具有的正常而合理的心态,她渴望充当被社交界承认并追慕的角色,实质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还有一个同学说,路瓦栽夫人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却赢得了人格的尊严,我认为值得,维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根本,就是尊重,师生关系更应当这样。他的发言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7.
茗烟是宝玉的贴身小厮.他不仅作为一个性格鲜明的情节人物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而且作为一个功能性人物发挥着影映主要人物、界定内外空间等重要的叙事功能.他在宝玉对"情"的探索、感悟、超越的心路历程中扮演了陪伴者、启发者和见证者的重要角色,起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但他对宝玉的成长的意义很少被论者挖掘,他在文本中的叙事功能尤其被严重低...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的博物馆和昆虫收藏家正以警觉的目光注视着哥伦比亚一位生物专家因为--大学生吉曼·瓦塞斯正在加速研究鸡骨在自然状态下分解这一课题。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无心栽柳柳成行--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副产品,使他迅速成为哥伦比亚一个另类的怪诞的生物专家。瓦塞斯在一个堆放城市垃圾的林子里寻找可能是由于鸡骨分解而产生的虫子时,他发现了56个微小的像珍珠般的蛋,他不知道这些小家伙是由什么卵子孵化而来,但是他为  相似文献   

9.
解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其中夏洛克这个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以一个积极的角度来对夏洛克进行分析。诚然,从表面上看,夏洛克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但如果我们对其社会背景进行仔细分析,很容易会发现这样的观点太过片面了,我们应该以一个公平的角度来看待他。  相似文献   

10.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贪婪吝啬、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人物,但如果我们透过矛盾冲突的发展来看,就会发现夏洛克实际上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本文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人们对犹太人的态度来分析夏洛克这个人物性格产生的各种原因,可得出了夏洛克的失败是当时的时代悲剧以及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自从华盛顿·欧文在他的《瑞普·范·温克尔》中刻画出瑞普·范·温克尔这个人物以来,瑞普就成了饱受争议的角色。瑞普这种备受争议的结局是由他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尽管如此,瑞普还是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许多评论家甚至对他好评不断,誉他为美国的英雄。瑞普本是一个嗜好喝酒的普通人物,从睡谷消失多年也是因为喝酒引起,但从美国早期历史的社会场景来看,恰是这种对酒精的嗜好使瑞普成为既受争议又受好评的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历来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成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些人物如果离开了小说中非常独到和精妙的典型环境,则无疑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可见,读鲁迅的小说,不可遗忘的是他的典型环境的开拓。下面笔者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鲁迅小说中的典型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13.
张国清 《沧州师专学报》2001,17(1):19-20,27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狄更斯小说的“故事性”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以 及对这一特点的评价,使读者明白在狄更斯那成功的人物刻画、巧妙的艺术构 思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功秘诀,那就是他小说的故事 性。  相似文献   

14.
单素媛 《考试周刊》2013,(51):24-25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一直是英国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对凯瑟琳那毁灭性猛烈的爱令读者感到震惊,但多数读者不能解读他对辛德雷和埃德加乃至对他后代的极端暴力和疯狂复仇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女作家冉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小阿凡提》中着意塑造了小阿凡提的生动形象,引起了广大小读者,也包括很多大读者乃至老读者的兴趣和喜爱。这种兴趣和喜爱,既受到现在已是世界知名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机智人物阿凡提的影响,而主要还是冉红在老阿凡提这个人物形象启示下另行成功地塑造了小阿凡提的形象,并且成为新时代的一个典型。就是说,小阿凡提这个典型形象,他的血管中既汩汩流动着他的祖先的鲜红血液,但他又完全不同于他的祖先,他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新时代的少年典型。因此,他给了读者一种新时代的亲切感和共鸣感。果戈理在论述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时指出:“主人公永远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和很多  相似文献   

16.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蔡奋琪 《甘肃教育》2009,(17):61-61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的主要人物,使读者终身难忘,然而,读者却容易忽略那些简笔勾勒、在作品中居于次要地位的“配角”。其实,鲁迅对待配角的态度和塑造配角的手法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宝贵经验。当然,配角在作品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对配角不重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人海涅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他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相似文献   

18.
1月20日,北京二十二中数学教师孙维刚因病去世。对孙维刚,相信大多数读者比较熟悉。作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孙维刚最令人称道的,是在他曾执教并担任班主任的一个普通班中,有22名学生考上了北大和清华。据媒体报道,虽然身为一个普通的数学教师、中学班主任,但他却被教育界众口一辞地誉为“教育大师”,认为他用数学教出了哲学———论据是:他的教育理念虽有争议,但他带出的学生样样好,连身体发育得都要比别的学生好一些。一个标志性教师,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常常“离经叛道”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路遥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至今依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究其因,一方面是读者对路遥“用生命写作”和“为读者而写”人格的尊崇,另一方面是读者与《平凡的世界》中所蕴合的对苦难的抗争与超越、对道德的呼唤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等精神意蕴产生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20.
唱戏特别讲究人物的登台亮相,写文章也应该“摄好”人物直面读者的第一个镜头。许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是先交代人物与“我”(或他人)的关系,然后以并无特色的肖像描写将人物推到众人面前。实在是容易单调、平直,淡而无味。其实,刻画好人物的登台亮相,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推动下文发展、增添文章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让人物披上性格外衣闪亮登场,其方法至少有以下四种:一、先声夺人。“言为心声”,语言最能直接表达出人的思想,一句话也可以让读者见到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许多场合,人物未露面先有声,他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