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爱好者》2018,(11):59-59
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新闻界》杂志栏目主持,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新媒体、网络舆论、品牌传播等方向研究。  相似文献   

2.
严怡宁 《新闻知识》2006,(11):29-31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扩大,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新兴的研究领域。那么目前该研究领域呈现何种态势和特点?本文以2005年CSSCI收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以及《新闻记者》的全年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一、西方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研究对象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和影响,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梳理分析以及借鉴。主要话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3.
致读者     
《国际新闻界》从2006年起改版,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传播学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月刊,仍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该校新闻学院和教育部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在此,我们向数十年来关注本刊的几代老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此后你们仍然是我们的热心读者;同时,也向更为广泛的“大传播”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有志向迈进传播领域的青年学子们敞开大门,结识更多的新读者。本刊面对全球性的社会信息化、媒介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若局限于外国传播业、传播学的研究就显得视野狭小了。因而从明年起,研究范围将扩大到中国和外国的整个新闻、学传播学领域、同时也将探讨大众传播业界、广播影视、编辑出版、广告、公共关系和传媒经济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探讨网络信息传播、传播科技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以及与传播相关的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总之,本刊将成为“大传播”所有领域的各种研究课题的探讨空间和研究成果发表的园地。 近26年来,本刊“国际新闻界”这个名称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国际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品牌。以前,这个名称的内涵通常被理解为外国(foreign country)的传播研究,但是本刊的标准翻译是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国际的”这个定语同时包含我国和外国及其相互关系。因而,本刊现在的研究范围将在这个概念的本来意义上划定,保持原来研究外国传播的传统;同时,转变为“大传播”研究的学术期刊。 考虑到现在社会传播现象的频繁变化,研究课题的扩展和作者范围的扩大,本刊从2006年起改为月刊,仍然保持每期80页的容量。 本刊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但不是仅为中国人民大学服务,而是面向社会、为整个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服务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因而,对于本校师生发表论文的数量本刊已做出适当限制。我们热切欢迎全国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以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领域、学科的作者们踊跃投稿;热切欢迎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以及相关领域、学科的各个单位与我们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举办与“大传播”相关的学术研讨和其他社会活动。 本刊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容纳不同学派的观点;论文要符合学术规范,提供一定的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方法、新材料、言之有物,拒绝套话空话。限于版面,本刊难以为专著和学位论文提供直接的发表平台,故希望论文的选题小,开掘的角度深,以不超过6000字为宜。为保障发表论文的质量,遏制学术腐败,本刊继续实行匿名审稿制。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第三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于5月28日在北京揭晓,有20家新闻期刊当选,《新闻知识》第三次榜上有名。其余19家是:《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大学》、《新闻与写作》、《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与成才》、《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爱好者》、《新闻实践》、《编辑学刊》、《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报》。“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  相似文献   

5.
蔡斐 《今传媒》2016,(10):22-22
蔡斐,男,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新闻与法律交叉领域。出版专著有:《新闻传播经典文献导读》《1903年: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戈公振新闻思想研究》《近代重庆新闻传播史稿(1897~1949)》《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20大案》,并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记者》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由传媒智库研究基地推荐担任今传媒杂志2016年度“传媒与法”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主办的《国际新闻界》杂志,从今年起,公开出版,扩大发行。这个刊物的内容包括:国际新闻界动态、外国报刊宣传述评、新闻理论、新闻业务(评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编辑、新  相似文献   

7.
拙作《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文),首次涉足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选择标准这一研究领域,随后,阎建设同志撰文《也谈跨民族文化新闻传播》(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3期),对笔者的一些观点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而跨文化新闻传播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笔者真诚地欢迎进行商榷的任何文章,这将有利于更加严密、科学地界定课题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本文试图就阎文的结论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基本概念问题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首先,从概念名称上说,笔者在《试》文中的确没有明确使用“跨文化新闻传播”一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把跨文化传播当作跨文化新闻传播”.理由有二:其一,与“跨文化新闻传播”并列的概念还有“跨文化艺术传播”“跨文化政治传播”“跨文化经济传播”等等,它们都不涉及“新闻”价值问题,惟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才存在“新闻”价值问题.《试》文之所以用“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一词,而没有使用“跨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观”或“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足以说明作者是把自己所讨论的价值问题,界定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3,(8):I0004-I0004
197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8年毕业后在《光明日报》社任编辑。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师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教授(1914~1999年,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2003年后,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二级教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000-2008年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的"院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存在较为明显的"院内发文"现象,展现了新闻传播学界近亲繁殖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0.
《当代传播》2007,(6):72
郑保卫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导读》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系列丛书之一,旨在配合新闻界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的读本,同时也是新闻院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和《新闻理论》课教学的必备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报考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11.
<正>【学者简介】曾一果,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城市传播、数字传播和影视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19ZDA269)、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都市文化生产的媒介实践研究”(19FXWA00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一般项目“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14FXW008)等。出版有《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中国传媒文化百年史》《媒介文化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等多部专著。在《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功主办第三届"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双年会",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全国十余家新闻传播学CSSCI期刊资深编辑汇集一堂,与黄旦、陈韬文、单波、吴飞、邵培仁、李立峰等新闻传播领域著名学者进行对话,围绕着"数字时代传统期刊应如何应对重大挑战"以及"在新环境下核心期刊与新闻传播学界将以何种形式为打造学术共同体而努力"这两大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通过对2009年全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含正式学员和旁听学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考察《国际新闻界》扩容的效果,以求能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读者的需求,并了解读者对于《国际新闻界》办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06,(2):47-47
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系列丛书之一,是为配合新闻界正在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新闻院校  相似文献   

15.
经上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新闻前哨》杂志将从1995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新闻前哨》杂志从1988年冬创刊至今已整整六年了。六年来,在上级新闻主管部门和主办主管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新闻界同仁的关心爱护下,经过刊物广大作者、读者和办刊人员的共同努力,刊物在研究当代新闻理论,探讨新闻传播规律,传播新闻改革信息,反映新闻战线动态,介绍新闻业务知识,展望新闻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省内外新闻界有一定的影响,受到了新闻界同仁的好评。但是,由于刊物出版周期过长,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已不适应新闻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贵珍同志《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深思再三,对此观点也不敢苟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是新闻界公认的。这就是说,别人做的新闻事实,通过记者和传播手段(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告诉读者,听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言以Chat 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应用成为互联网空间新生态,开放域多轮对话与生成式技术的突破带来传播研究的新变化。2023年5月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国际新闻界》协办的“Chat GPT启示会”在京成功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京师大厦,围绕“大语言模型下信息生产与流通领域的问题”“大语言模型下伦理法规领域的问题”“大语言模型下文化领域的问题”三个议题展开了历时1天的精彩研讨。最终,会议基于平等交流的学术研讨原则,聚焦大语言模型时代的新变化提出了66个传播学研究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9.
北京和浙江新闻界两次民意测验,有理有据地指点了一条提高新闻传播效益的途径。这就是说,必须重视反馈。反馈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中国新闻界习惯于“反应”一词,比如说,一条新闻发表以后,“反应热烈”或者“反应冷淡”。仔细想想,反应和反馈,不完全是一回事。据《辞海》,反应是“泛指有机体对刺激的回答”。至于有机体是不是反过来对刺激的来源发生作用,却不一定。读者读了一条新闻,对它所报道的信息和所反映的观点或赞成,或反对,或无动于衷,都是反应,但对新闻本身并不施加影响。至于编辑部根据读者的反应来改进自己的工作,那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如下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出版类包括《新闻与传播》、《出版业》2种期刊,涉及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编辑学等多个领域,力图多维度展现新闻出版领域的研究成果,探究新形势下新闻出版的发展规律。精选新闻出版理论的优秀研究成果,关注国家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业界的改革发展及最新实践动态,追踪国际成功经验,探寻历史以求提供当下镜鉴。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学界前沿理论、专家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