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摄影文学是摄影与文学互动交融的结果,在互动交融中摄影与文学保持着“对话”的关系。并且它们在各个层面上形成一种内在的交融和契合;互动交融根据其对同一对象的关注点可分为二种情况: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摄影与文学在互动交融中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祥 《语文知识》2003,(11):14-15
新世纪伊始(2001年),全国最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报刊之一——《文艺报》专设《摄影文学导刊》。2001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推出“摄影文学”栏目。11月,《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与湖南岳阳师院合作,成立摄影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摄影文学不是文学摄影--与陈润兰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学应更名为学摄影的理由并不充分,也缺乏创作实践的有力支持。在摄影学本中,不能简单地对“摄影”与“学”其分出轻重主次,而应具体本具体对待。摄影学能够成立的最深层原因应当是“学性”。导致《摄》看法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是:一、学中心论思想的根深蒂固;二、对摄影艺术的隔膜和轻视;三、当前摄影学整体创作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4.
从艺术分类的多种方法,探讨了摄影文学的基本特征,即摄影文学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是直觉艺术与幻觉艺术的统一,兼具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的特点。摄影文学的创作应力图捕捉“决定性瞬间”,使图像鲜明夺目;文字语言在时间的流动中,充分展现广阔的想象空间。摄影文学应以创造意境和塑造典型形象为任务。  相似文献   

5.
摄影文学是由现代科技催生的新型艺术样式,其魅力在于审美复合上的多重性,从语言、文本到文化建构,从审美样态到审美运作,从审美消费到审美创造,共同构筑着摄影文学审美的大厦,共同构织出摄影文学审美多重复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摄影文学的命名实质上是摄影文学艺术特性的概括与凝结。当图文复合的艺术效果尚未被创作实践充分验证的情况下,以为二者结合必将产生出文学宁馨儿的看法未免过于乐观。图文复合必有主次,图片为主文字为次。二者结合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意境的能否生成。由此观之,摄影与诗歌、散文牵手较易和谐,而摄影与小说的联姻则困难重重。摄影小说占摄影文学半壁江山,作为大众文化样式,其话语权尚且有待确立,更遑论摄影文学的整体命名呢?  相似文献   

7.
摄影属于视觉直观系统,文学属于媒介直观系统,二者结合的过程往往出现双向“折射”,构成接受者想象和理解的非定性思维空间,故称“双折射”。文学对摄影的显性介入、隐性介入都会强化摄影创作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使再现性“借景”具有表现性灵动,视觉快感的浅近被象外之言、言外之意的思索延伸。文学介入的摄影题材大体有五种:人物摄影、静物摄影、动物摄影、景物摄影和情节摄影,都深化着艺术摄影的境界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摄影文学是一种可以从多种维度解读的复杂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对生态和谐、人性舒展的强烈追求,正是要以自己的生态美学理念反思和批判消费文化时代技术进步、人性萎缩,经济发展、自然荒芜的文明缺憾。摄影文学体现的生态世界观、美学观与传统审美主义话语的世界观、美学观有着质的差异。与这种生态世界观和美学观相应,摄影文学也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对话性思维方法,一种对话性、过程性、去中心、整合创造的现代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摄影文学是一种图文互补的完整体,具有时空结构的不可分割性和结构品格的开放性。从三维角度可以透视其内在结构所包含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以及心理能量,并在这种三维整合中启动其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模式已经由原来的以文字为主要载体、以阅读为主要接受手段,转变成以图像为主要载体、以观看为主要接受手段。本文从摄影图像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入手,提出摄影文学的图文关系是织体关系,并对二者的角色结构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摄影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推动着摄影艺术的发展,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创新了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摄影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艺术家本人对生活原素进行的创造性的选择、提炼、想象、虚构,并在其中渗透着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愿望、情感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创建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摄影实验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摄影实验室是开展高校摄影教学的核心场所,在数码科技给传统的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带来巨大冲击的时代,传统摄影实验室是否也应该彻底地被数码摄影实验室取代呢?以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中心的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摄影室建设为典型实例,从摄影实验教学的目的、传统和数码摄影的区别,以及传统摄影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传统摄影室在摄影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mportance of photography in modern societies, photographic education is an area that has inspired very little in the way of academic research. Photographic education is generally perceived in very narrow terms, as an area of technical training, lacking any broader intellectual significance. It is the argument of this paper that in his/her many guises the photographer i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and that the impoverished, or total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photographic education is a significant omission.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begin to address this gap through a qualitative look at the way in whi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y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practice. It is argued that photographic education has its own professionalised discourse, which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dopt, thereby excluding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I discuss examples of students’ talk about practice as evidence of this discourse. I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I consider som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outside the context of mainstream photographic education, and the possibilities they offer for rethinking what it means to teach photography.  相似文献   

14.
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商业平面设计和一些实验性平面图形创意中,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摄影技术,摄影技术能最大限度真实地还原事物,还能通过电脑辅助软件加入设计师的观念和想法,产生超现实主义的图像,它们的结合不论是对商业设计还是对设计学科本身的研究,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摄影也受到了现代设计师的影响,摄影师们在平面设计中找到了创作灵感,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的现实主义传统,使摄影的实用功能得到了拓展。  相似文献   

15.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门类,这给摄影人提供了拍之不尽的民俗题材。分析客家民俗题材的拍摄特点与表现规律,可以诠释客家民俗文化的内涵。系统收集并整理客家民俗摄影的图片文献资料,建立客家民俗文化的影像数据库,对于全面了解客家人文历史、居民生存状态及社会现实情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数码时代的到来,给摄影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艺术专业摄影实验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对于摄影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摄影实验教学,是摄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实际情况,从合理创建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综合实验室出发,切实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目的,更加完善摄影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8.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1864—1946),美国摄影师、编辑、艺术画廊开办者,是美国第一位艺术摄影师,与其他美国人不同,斯蒂格里茨使摄影被当作一种艺术来鉴赏。1881年,他去柏林学习工程学,但是很快就投身于摄影。他跟从著名的摄影科学家赫尔曼.威廉·沃格尔学习摄影。作为一名学生,他游遍了整个欧洲并从1886年开始投寄摄影作品参加比赛。1890年回到美国前,他已经声名大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