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街头棋摊,就是个人经营的供人在街头巷尾对弈的场所。因为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旧时在夫子庙等处就有这种棋摊,但全市究竟多少没做过考证。我从小看父亲与别人下棋后也爱上了中国象棋,那时候先后光顾过不少棋摊。如鼓楼下方的棋摊,不过在那里玩的人不多。在下关,一处是姜家园,另一处在下关百货商场门口,后者的摊子大,也更有人气。  相似文献   

2.
第四袋烟:棋骗 上篇:棋中局 一个打扮土气的年轻人坐在离车站广场棋摊不远的 一块石头上,手捏着一大摞百元大票,傻笑着数来数去。一 个衣冠楚楚,下巴很大的中年人经过他身边时,望着他手 中的钞票,两眼流露出贪婪的神色。"傻小子"用眼角余光 捕捉到了中年人的表情,便阴阳怪气地唱了句:"咱们老百 姓啊,今个儿真高兴……"棋摊不远处的于义和摊主干咳 了两声作为回应,他们知道又有"顾客"上门了。  相似文献   

3.
第十七袋烟:棋丐一我认识棋丐,是在锦州马家镇的一个棋摊上。每当天气暖和的季节,马家镇的街头树下就会出现许多棋摊和围观的棋迷。我课闲无事时常去的那个棋摊,是其中水平最高的。这个棋摊很有擂台味道,开始时两个棋迷分出胜负后,输者就主动走开,赢者担任擂主,由一旁等  相似文献   

4.
棋摊上的对手越来越少了,我的功课却越来越重,这样一来,我去的次数自然比以前要少了许多,但我与棋摊那里的人已有了感情。我的棋  相似文献   

5.
棋摊韩老板     
在南京文津桥下一侧的秦淮河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老韩棋摊. 摊主老韩,从小就爱上了象棋,长大后当过兵、干过矿工,还开过十多年的货车与出租车.无论到哪里,他的挎包里少不了的是棋书与象棋.后来,一度下岗做起小生意,尽管能赚到些钱,但离棋桌相行渐远.所以,退休后摆棋摊既有偶然性,也是他为了延续一生的爱好. 老韩棋摊就在街头公园的一角,紧靠花鸟市场,人气不错.不过,老韩了解到不少棋摊本身简陋,雨天无法开张更是通病.所以,在省棋王刘玉忠等朋友的支持下,一次性投入近万元购买了帐篷、饮水机、板凳、椅子、棋具等,这样的棋摊建起后,就让广大棋迷有了一个安心、宽心、相对舒心的欢聚场所.  相似文献   

6.
因为工作忙,很久没去老何棋摊了.不久前路过,未见其摆摊,问旁人,才知老何已经病故,心底不免唏嘘.陪伴了棋友们欢声笑语的老何棋摊,就这样随风而去了,我不禁回忆起老何棋摊赛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街棋     
来大学之前,闲暇的时候我经常看别人下象棋,就是那种马路边上的棋摊。这种棋摊最有意思,两个人下棋,却会有十几个人看热闹,把小小的棋盘围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看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种棋摊有几个规矩:一、采取打擂台的方式,一局定胜负,赢者继续担任擂主,接受下一个人的攻擂,输者让开;二、可以一边下一边讨论,对局者接受旁观者的支着也无妨,但是不能悔棋;三、对局  相似文献   

8.
棋摊趣闻     
一年一度草木绿,又逢棋摊战火起; 一街一景风光美,再赏棋手趣味事. 在街边棋摊观棋,耳闻目睹一件件有趣之事,令人开心.记录三则,以飨读者. (一) 下棋,任凭支招的摆布,人称“傀儡”.这种棋手,屡见不鲜. 家住城郊的刘老汉,六十有余,最爱下棋.每日,骑自行车十多里路来城内棋摊下棋.对弈中,他与企业退休的李老汉成了对手.中午饿了,也不回家.为节省时间,走进抻面馆吃碗面,或随便买点零食垫吧垫吧.  相似文献   

9.
炮打中营     
湖南省岳阳市的王昌林先生给我来信说,他在郊区的一处马路棋摊上看到如图一局棋,问我如何走法。  相似文献   

10.
金钩钓月     
安徽省安庆市的李明良先生给我来信说,他在当地的马路棋摊上看到如图一局棋,问我如何走法。  相似文献   

11.
还有一次,我去 多伦路小学参加象棋 夏令营,发现又新出 了一个棋摊,摊主是夫妇俩,棋都是新的,桌椅  相似文献   

12.
棋人棋事     
当年摆棋摊的汪老头发花白,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人。残棋功夫了得,马炮兵残棋更是轻车熟路。其最大特点是瞧不起别人,如有人说有一位高手来了,他就应声答道:"高丑来了!"汪老还是象棋围棋双枪将,如果象棋与人下输了,他会来盘围棋。如有围观者说:"这步棋厉害,是手筋。"汪老马上反驳说:"手巾?还抹布呢?"类似这样的话语常惹得围观者大笑,也因此汪老的棋摊人气很旺,是许多棋迷向往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实践出真知,又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下棋真的很重要。然而,基层训练班限于条件,往往有老是几个孩子对下的现象。这样的对局因为太过熟悉对方,缺乏新鲜感、刺激感,甚至胜负心,使得对局质量、训练质量大打折扣。所以,许多优秀的小孩子棋是通过大量实战下出来的,为了弥补常规训练的不足而各显神通。比如"混迹"棋摊向江湖高手讨教;训练班请辅导老师下指导棋,各训练机构互访、交流;乃至多参加各类赛事,有些甚至是去成人比赛经受战火洗礼!本文讨论的是一个小技巧,也即通过"联棋"形势,提升对局质量,试用了两种形式。形式一,老师+学生对阵辅导老师。我的想法是,由于棋童与辅导老师棋  相似文献   

14.
马路七星     
朱鹤洲 《棋牌世界》2004,(10):36-37
江苏省徐州市的吴庆生先生给我来信说,他在马路棋摊上见到如图一局棋,觉得红方只要平炮去卒,再进车照将,就可杀将。但他没有与棋摊主交手。他问,这么简单红方就能取胜,是不是摆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生百年棋一盘,有时忧悲有时欢。 世人若解其中味,请品棋徒老旱烟。 余幼嗜棋,浪迹茶馆、棋摊多年,棋虽无长进,然亲身经历,道听途说棋闻弈事不少。今将所得掺进我家乡特产--虻牛营子老旱烟中,请君品味。 第一袋烟:棋王 清朝末年,北方某城。  相似文献   

16.
羊车竹引     
陕西省西安市的杨宝康先生给我来信说,他在马路棋摊上见到如图一局棋,围观者甚多,但无人能够破解。他问应该如何走法。  相似文献   

17.
对手     
九月的深圳还是酷热难耐,整天呆在空调的环境中也憋得慌,于是溜达到很长时间没有去的布吉街棋摊。棋摊还和以前一样热闹,也全是些老面孔,虽然大家彼此熟悉,但大部分都叫不上名字。因为这个棋摊经常有深圳的一些二三流业余高手光顾,所以也流行下彩棋,5元、10元、20元不等。我刚到一会儿,就听见有人和我  相似文献   

18.
屈指盘算,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到棋摊下棋以来,所见的下棋人无数.说起棋迷的文化水平,在文革以前总体上是不高的,很多人只读了中学,有的还是小学生,至于初识字或不识字而下棋好的也大有人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上大学的我,则在棋摊被大家称为有文化的下棋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上棋摊进行棋艺交流的人中,不仅仅有了大专生、本科生,甚至还有研究生.这二年,和我要好的下棋朋友中,伍强胜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博士生.  相似文献   

19.
《棋艺(象棋版)》2008,(5):61-61
主持人:棋虽小道,品德最尊。棋艺精不及人格高,爱棋者对此当有清醒认识。本期嘉宾将揭露棋摊惯用的骗局,供读友借鉴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周献策     
四川省乐山市的蔡民生先生给我寄来如图一局棋,说是在马路棋摊上见到的,解析多日,终无结果。他问我,应该如何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