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润根 《现代语文》2006,(12):113-113
作为世界学画廊中的一个不朽典型,阿Q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相似文献   

2.
阿 Q 和潘先生分别是鲁迅和叶圣陶先生笔下的两个典型形象,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层次等方面大相径庭,但其思想性格却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他们性格的“精神胜利法”上。  相似文献   

3.
杨前 《时代教育》2007,(8Z):74-74
在《阿Q正传》中,鲁迅是从胜利和失败两方面来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的。所以,阿Q精神胜利法的属性,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看,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阿Q正传》中,鲁迅分明是从胜利和失败两方面来描写啊Q的精神胜利的。所以,阿Q的精神胜利的属性,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看,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1阿Q精神的实质从阿Q精神胜利法的失败中,可以看到,他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能在精神领域发挥作用,只解决自尊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胡尹强先生的新著<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彷徨新论〉>,对鲁迅的作品进行了富于个性与创意的解读.本文就"精神胜利法"是否成为"中国国民性痼疾的集合点","精神胜利法"与昏乱巧滑的思维定势"的关系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6.
7.
阿Q和潘先生分别是鲁迅和叶陶先生笔下的两个典型现象,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层次等方面大相径庭,但其思想性格却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他们性格的“精神胜利法”上。  相似文献   

8.
本从“阿Q精神”中的“精神抚慰”出发,与《庄子》集中的“精神抚慰”相对照,提出二的共通性。通过对比。指出阿Q是庄子的通俗版,庄子是阿Q的理论版。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0.
精神胜利倾向和精神胜利法虽有共同的以精神上的胜利对抗现实挫折和境遇的特点,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人之常情,是健康的、开放的,清醒的,自信的自我;后者是麻木,愚昧的自我,认为鲁迅也有“精神胜利法”的说法是有缺陷的,围绕“精神胜利倾向”这一概念,可伸延出现人精神状态和人类家园营造等话题。  相似文献   

11.
阿Q与陈奂生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都因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的正面意义这个角度入手,提出了阿Q精神胜利法也具有展望未来的动力、疗救创伤的灵药、否定旧我的法宝、寄托来世的心法等作用。文章独辟蹊径,逻辑严谨,为我们多层次的认识鲁迅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炳生 《教师》2011,(20):116-116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进行分析,认为精神胜利法是阿Q"母亲的怀抱",旨在对精神胜利法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4.
高宁 《现代语文》2010,(6):156-156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阿Q是一个贫苦农民,只能靠打短工来维持生活,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连一个姓名也没有,受尽了剥削和欺凌。但是,他却不正视现实,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的阿Q性格系统中,表现最突出最具魅惑力的要数“精神胜利法”了。因此,如何对其定性阐释,历来成为说不尽的阿Q研究中争论的深层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农化心理结构的多面性、矛盾性集中体现为求实心理与空想玄虚的背反,不满足与消极满足的背反,主人心理与奴才心理的背反,求稳心理与急躁心理的背反。这种双重背反的化心理结构通过鲁迅塑造阿Q这一学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正是以他人知识分子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以异乎寻常的敏锐,以批判性话语,以阿Q为模特儿,深层次地解剖了中国传统农民化心理结构的典型阿Q精神胜利法,以唤醒民众的主体意识,启蒙民众心智,达到改造中国国民性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阿Q精神胜利法看中国人的心理防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人们对阿Q研究得最多的是关于他的精神胜利法。事实上,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三种形式:自欺式、忘却式、接受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发现,精神胜利法的这三种形式实质上是阿Q的心理防御机制。其防御机制在本质上是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对自己的印象整饰。  相似文献   

18.
对阿Q"精神胜利法"之深层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特性、成因的心理分析,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法"与历史循环论、普遍的国民劣根性的内在联系,旨在进一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作者对健全与独立的个体人格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以其理性启蒙思想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阿Q。当代作家曹乃谦笔下仍旧有一个麻木冷漠、盲目自大、欺弱怕强、健忘中庸的人物“不可难闻”。事隔半个多世纪,我们仍能发现阿Q和“不可难闻”他们身上一脉相承的精神和言行。本文将从作家不同的叙事视角,人物自身的“精神胜利法”和人物对革命之态度来分析阿Q和“不可难闻”。  相似文献   

20.
体现在《阿Q正传》与《老人与海》中的精神胜利法,在思想、用途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但究其实质,却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比较二文中的精神胜利法在表现方式、内涵和美学风格等方面上的异同点,揭示出两部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反映它们的作者鲁迅与海明威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探索与思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