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红 《教师》2013,(31):92-9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但它们往往披着神秘的盖头,如果不深入解读,很难发现课文当中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课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扎实做好这一案头准备工作.那么,要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呢?笔者觉得文本解读的过程是个对话的过程,有以下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11,(25):25-25
张华在2011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上撰文认为,取舍是教师施教的一门艺术,解决语文教材的取舍要做到以下四点:①捕捉文本亮点,寻求教学突破口。每篇文章的思想意义、情感价值、语言风格、探究空间等不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捕捉文本的亮点,从而寻求到最佳教学点来展开教学,发挥文本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不但具有传播知识、交流情感思想等信息价值,还具有艺术特色、言语智慧等如何传播信息的教学价值。这些价值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供了条件和依托。教学价值是内隐的、杂乱的,需要教师以专业的眼光去开掘。教师要根据实际学情与课程标准来确定恰当的教学价值,同时要立足语用理念,从语言特色、遣词造句、表达方式、文体特点等四个方面去开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童眼看教材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有人说教师解读教材要用成人鉴赏的眼光,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课文;有人说解读课文还要有教师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深刻反思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文本价值、课程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内涵和范围理解模糊不清,要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才能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上来。  相似文献   

6.
孙文琴 《山东教育》2012,(Z4):60-61
文本解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课标、教材及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等)的内容和意义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教师文本解读得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这里谈一谈文本解读的几种策略。一、走进文本文本解读是对文本逐步走进的过程,从陌生到亲切再到创新。首先,要善待文本。犹如观察的视线,对文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视",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文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应多一些文本,少些架空分析、少些课外文献、少些  相似文献   

7.
教师备课钻研教材,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然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素,最后选取符合理解教材与学生学力实际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深入",又要"浅出",让学生真正在文本教材中"来来回回""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8.
陈志祥 《考试周刊》2013,(95):34-34
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自足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文章进入教材之后,它的"责任"就不仅是传播原生价值,还要承担起"如何传播信息"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所以每篇课文往往都包含很多的教学价值,那么,如何对文本的这些价值进行选择呢?必须从"语言积累"价值、"话语形式"价值、"语感培养"价值、"情感熏陶"价值、"引向生活"价值等方面对文本价值进行教学选择,把握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并利用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汉语言文字的意合性,决定了具有多元智力的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文本原先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是其原生价值,文本一旦选人教材,它就成了学生学习阅读的客体,其传播信息的价值才是教学价值。以往的教学拘泥于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而忽视解读过程中产生的文本的潜在价值,那是资源的严重浪费。据此我们认为,教师要指导学生研究教材,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取不同视角去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中介与凭借,没有语文教材,或者没有好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学都不可能有好的效果。但有了好的语文教材以后,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教学。因为这里还有一个教材的教学处理问题,也就是教材的教学化问题。如果语文教师不具备足够的文本解读能力,不能将教材中的意义元素充分转化为教学元素,那么教材的中介作用和教学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就无法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让学生获得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熏陶,这将是多么求之不得的好事。为了使语文文本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对文本进行反复解读。所谓的文本解读,在我认为,就是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即在细节处探查入微。一、涵咏文字,关注结构,品味语言艺术具体地说,就是看一篇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  相似文献   

13.
林金火 《考试周刊》2014,(87):26-27
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让课堂充满语文的芳香。本文从"采用多重视角进行文本细读,挖掘文本价值"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文本细读,挖掘文本价值"这两个方面对潜心细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以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原生价值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学价值指文本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原生价值的过程或基础上获取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16.
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媒介和凭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正确解读文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感受和领略文本赋予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材料,语文教材设计对语文教学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基于现代课程论下的动态教材观、整体教材观和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功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确定语文教材选文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教材选文用于学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价值,立体融合三维目标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该紧扣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体例特点,依据教学文本的文体特点,挖掘文本价值,寻找教学价值,进而在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中间寻找到最佳契合点,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教材的文本核心价值,指的是文章本身所蕴含的特定时间、背景、情感以及思想的表达。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着重挖掘作者想要传递的创作情感以及教育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对文本赋予新的意义,为文本构建新的价值。下面本文就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体验与学科特点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探寻文本的核心价值,解读语文优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