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一、自主合作学习背景及概念 课程改革是教育的整体性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是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转变"的标志;这次课程改革是对教育领域的全新洗礼,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批判,是对陈腐知识内容的摒弃,是对"机械"学习方式的裁汰;它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教育理念、改变着人们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纲要"是一门历史科学,侧重于对历史知识的阐述,它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整合式"教育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历史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激发,利用多种实践方式丰富和拓展教学的空间,以实现"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能否"颠覆"和"革命"学校教育?这是近日第十七届科博会"2014中国网络教育论坛"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发言的嘉宾明显分为两个阵营。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认为,信息技术不能"颠覆"教育,而只能不断地革新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将单纯的知识传递任务交给计算机去做,本身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内在素质的培养,这也正是信息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认为,网络教育更适合文学、历史、数学逻辑等知识传承类的学习,而科学研究等文明发展类的学习是传统学校的优势。尤其对中小学生而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人格和道德的培养,网络课程可以作为补充手段,但不适合全课程学习。也就是信息技术只能部分地替代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困境提出了"四个结合"和"两个转变"的解决途径: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相结合;科学目标与人文目标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相结合;从重视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转变;从精英教育向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分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要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和学的关系上来个大的转变。这个转变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两类知识与经验的总和,是兑现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各学科也实施了必修和选修课程。但是,在多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教学思路和模式面前,  相似文献   

7.
郭永洁 《文教资料》2011,(21):115-1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角色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由知识内容的传递者、园丁、教书匠、课程"消费者"、"终点裁判"、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过程裁判"、"社区型"教师、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8.
朱德彬 《化学教与学》2011,(5):53-54,76
课程改革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适应课程改革,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创业能力“3+N”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创业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它所蕴含的生机和发展趋势必定会引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本文在对创业能力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生创业能力"3+N"培养模式,将创业教育和高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创业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业知识课程+创业实践课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薛若原 《基础教育参考》2011,(14):28+72-28,72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恩格斯说:“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成不合理的。”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变迁的必然规律。新课程改革正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革除传统教育不合理的因素。实施课程改革,必然也要应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冲击。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教给学生知识”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营销体系逐渐失灵,沿用传统营销思维的营销教育亟需转型。基于"营销3.0"理论,高职新营销教育模式应实现五个转变:教师角色,由传统营销理论传授者向学习者、实践者、引导者转变;沟通形态,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课程建设,从单一知识技术课程向融合化课程转变;教学氛围,由权威导向向非正式、温暖转变;激励机制:由外部激励向人文精神营销转变。  相似文献   

12.
张喻忻 《时代教育》2010,(1):85-85,87
课程体系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而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则是灵魂,所以如何通过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带动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我们在法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问诊式的案例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问诊式"的案例教学模式的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养成基本的法律思维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  相似文献   

13.
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是一门包容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特有教育资源的综合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稿)》指出:"对学生而言,人文素质实际上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其核心是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历史是人类文化精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即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伴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体现"现代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先进的教学论文思想和落后的教学论文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传统历史教师角色在新课改背景下已不适应,历史教师必须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历史教师应由"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合作者,课程开发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课程.教材.教法》2015,(10):109-114
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转向表征了教师知识对于教育教学实践逻辑的积极回应,需要从知识观层面对其作出理性审视。教师教育课程转入实践、转向个体、转为能力割裂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内在联系,缺乏对知识公共性的观照,忽视了知识生成与价值辩护,具有局限性。基于实践性知识的视域,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转向要求其课程建设注重理解性、对话性和生成性,在课程建设中,重视效果历史意识、注重问题整合知识、提供实验教学的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方法的整体转变是可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历史和传统中寻找文化力量,才能形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合力。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相关内容,吸收中国近代文化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大学生对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走向认识上出现的偏差,促使大学生以开放的视角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文化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9.
时芸 《文教资料》2011,(13):112-114
在基于"教育是政治的"这一批判教育观的认识下,通过对教师立场和课程的分析,阿普尔指出教师教育中存在"去技术化"现象。他主张教师应该批判地反思教育教学,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理念因缺乏与之相应的新的课程范式可能面临"规范缺失"的危险。论文首先指出了教师教育课程客观主义范式的弊端,然后论证了默会知识是教师教育类知识——技术知识的主体,最后探讨了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范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