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训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世界为之震惊。印度洋底发生的地震,掀起了海洋巨浪,高达100英尺,吞没了沿海的许多地区,海啸波及5000英里外的非洲东海岸,25万多人在海啸中丧生,一些岛屿和沿海村庄的居民无一幸免。但是有一个"海上游牧民族"例外。摩根是个小民族,以打鱼为生,他们驾着渔船长年在印度、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2.
寻找食人族     
一伙人在威廉准备的营地帐篷中稍作休息,商讨对策。小强和蜜儿听广播得知地球上这两天总共发生了10起以上大地震,引起了多个地方的海啸,近百万人在事故中丧生……  相似文献   

3.
卢尘逸  阳春 《初中生》2005,(10):8-11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发生8.9级地震,并引 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大约有15万多人在海啸中 丧生或失踪。灾情发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伸出关爱 之手,与自爱的灾区人民一道,共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这 充分说明,灾难没有远近之分,爱心无国界!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日本近海发生了强烈地震和海啸,很多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或无家可归,福岛核电站因为地震而发生了核泄漏事故。4月,这次事故最后被评定为七级事故,成为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以来最为严重的核事故。这么大的事,自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海啸     
王良敏 《初中生》2005,(11):12-13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上午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15万余人丧生。巨浪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 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26日,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里氏地震8.9级海底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及马来西亚近20万人丧生。这是人类的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那么什么是海啸?海啸是怎么形成的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它的巨大威力。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海啸的起因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  相似文献   

7.
通常,水灾多是由于降雨过多或过于集中,河水渲泄不及而发生的。我们很少见到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爆发水灾。可海啸却是既无风又无雨时发生的特大水灾。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左右,印度尼西亚西北部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了里氏8.7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灾难波及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等国家。沿海岛屿、城市一片狼藉,十几万人丧生,还有更多的人失去家园。地震虽在瞬间发生,但其释放的能量巨大,是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如果地震中心位于山区,那里将发生山崩;地震发生在平原,地面会出现裂缝甚至坍陷;地震发生在海底,就会引…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里氏8.9级海底地震。海啸造成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及马来西亚数十万人丧生。这是人类的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那么什么是海啸?海啸是怎么形成的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解读印度洋大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6日上午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十几万人丧生。为什么这次地震震级如此之强、灾难波及面如此之广、并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就这些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6日,罕见的海啸席卷印度洋多个国家,30多万人丧生,数百万人急需食品和居所援助,许多幸存者必须接受心理治疗,一些原始种族如生活  相似文献   

11.
海啸种种     
海啸,提起它,人们无不为之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海啸神出鬼没,让人捉摸不定。那么,海啸是怎样生成的呢?地震引起的海啸叫地震海啸。但是,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导致海啸,只有当震源位于10~60千米的海洋深处,而且发生竖直位移,引起大洋整个厚层的动荡时,才使海水上涌,形成海啸。地震海啸最初出现的是不大高的群浪,因此在浩瀚的大洋中不易被察觉,但它的速度却快得惊人,有时可达每小时1000多千米。而且,波浪生成的海域越深,浪速越快。海浪到达200米深的浅海域时,霎时大浪滔天,浪高一下子可达到30多米或更高,这是最常见的海啸。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  相似文献   

12.
海啸种种     
海啸,提起它,人们无不为之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海啸神出鬼没,让人捉摸不定。那么,海啸是怎样生成的呢?地震引起的海啸叫地震海啸。但是,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导致海啸,只有当震源位于10千米~60千米的海洋深处,而且发生竖直位移,引起大洋整个厚层的动荡时,才使海水上涌,形成海啸。地震海啸最初出现的是不大高的群浪,因此在浩瀚的大洋中不易被察觉,但它的速度却快得惊人,有时可达每小时1000多千米。而且,波浪生成的海域越深,浪速越快。海浪到达200米深的浅海域时,霎时大浪滔天,浪高一下子可达到30多米或更高,这是最常见的海啸。火山爆发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1.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里氏9 级海底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______s.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05,(2):92-94
截至2005年1月25日,发生在印度洋沿岸的地震海啸已经夺去近28万人的生命。应该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数字进行时,在这场灾难中伤亡的最终人数有可能将成为世纪谜团。此次海啸,按照地质学家的说法,是由于强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使板块边缘聚集巨大的能量,当这个能量超过岩石强度的时候,岩石发生破裂,造成海底突然沉降或者隆起,从而使海水发生上下颠簸,由此形成了海啸。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印度洋大海啸。因为缺乏预警机制,海啸造成了周边国家巨大的人员伤亡。但是,当时在泰国普吉岛上旅游的一名10岁的英国小女孩,却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报了海啸的到来,从而挽救了在同一个海滩上度假的几百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和南亚发生的那场巨大海啸吗?它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健康。然而,有一个叫蒂莉的英国女孩却创造了一段神话。那一天,蒂莉和她的母亲在泰国南部的普吉岛上尽情地享受阳光和快乐。突然,她发现海面上不断有气泡出现,而且潮水很快地退了下去。她马上想到了地理老师讲过的海啸知识,立刻告诉了她的妈妈以及其他人员。人们相信了蒂莉的判断,快速撤离了小岛。几分钟后,海啸来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26日,一场里氏8.7级的印度洋海底大地震激起涛天海啸,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东南亚、南亚和非洲12国。这场旷世天灾使超过20万人遇难,50万人受伤,100多万人无家可归。人们不禁要问,造成这一大劫难的海啸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我国会不会遭受海啸袭击?  相似文献   

18.
窦桂梅 《中国德育》2006,1(4):69-70
一、故事本身的疑问2004年印度洋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虽未亲见,但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的景象就已经足以让人有所触动了。然而,读这篇记述发生在1998年印度洋的海啸故事,却让人觉得并不真实。皮埃尔夫妇租的是一条高速快艇,正常时速每小时可以达到120海里。75海里半小时多就可以  相似文献   

19.
<正>同学们也许知道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是地震引发的,大家也许有点担心:我们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而《素质教育博览》杂志所在的福建省更是个地震频繁区,这里有可能受到海啸袭击吗?据历史记载,两千年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每200年一次。这表明我国沿海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很小。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水深浅大都在200  相似文献   

20.
海啸·孤儿     
瓦娃 《小学生》2006,(1):16-17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 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强度为6.8 级。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大海啸对东南亚地区 造成巨大损失,印度有大约一万人死亡,斯里兰 卡有超过四万人遇难,而印度尼西亚的总死亡 人数多达二十万人!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 作为最脆弱群体的儿童在这场浩劫中占了死亡 人数的三分之一。 在这次灾难发生一周年之际,让我们再看 一看那些灾难中的孩子。在海啸中得以幸存的 儿童是非常幸运的,但他们同时也是非常不幸 的,他们中很多人失去亲人成了孤儿,或是成了 单亲家庭的一员,或是永远都不能摆脱海啸带 来的伤害,成为“海啸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