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往往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给解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答这类应用题,通常要先统一单位“1”,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例1.华舍实验学校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9名,且男生人数的2/5与女生人数的1/2相同,求六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名?  相似文献   

2.
[题目]某年级男生人数是该年级学生总数的3/5,中途转来30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是该年级学生总数的6/11。求这个年级原有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题目]某年级男生人数是该年级学生总数的3/5,中途转来30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是该年级学生总数的6/11。求这个年级原有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  相似文献   

4.
比与除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比表示的是两种量的倍数关系,而除法是一种运算,但是比与除法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透彻理解比与除法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例如:某校五年级有4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五年级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从题中知道,这道题的分率句是“男生是女生的23”,根据分率句列出的数量关系式是:女生人数×32=男生人数。想一想,求其中一个因数的23,该怎样做?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得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23。“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按照比的意义也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因此,分率句“男生是女生的23”也…  相似文献   

5.
有一些应用题,按照常规解法似乎缺少条件,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中缺少的条件对于解答该题并无影响,这时可用设具体值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 例1.某校六年级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所有参赛学生的平均分为78分,女生的甲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已知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0%,求参加此次数学竞赛的男生和女生的平  相似文献   

6.
小学五年制数学教材第四册,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安排了几倍求和、几倍求差应用题,它是这册中应用题教学的难点。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一、基本训练(时间:5分钟左右)可从复习比多(少)求和应用题入手,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引入新课。如:1.二年级一班有女生24人,男生比女生多4人,全班有多少人?2.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8人,女生比男生少4人,全班有多少人?解答后,要求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要求全班有多少人,必须知道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已知,男生的人数未知,所以必须先求出男生的人数。  相似文献   

7.
教会学生解分数应用题的一些策略和技巧,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现举例如下,仅供同行参考。一、换个角度例:光华小学六年级原有学生240名,其中男生占712,后来转进几名男生。这样,男生占总人数的35,问转进几名男生?这道题,从“男生人数”这个方面想,很难解答。如果换个角度,从“女生人数”思考,问题却能化难为易。从题目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在变化,而女生人数没有变。根据女生原来占总人数的1-712=152,后来转进几名男生,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35=25,可求出后来的总人数为240×512÷52=250(名),进而可求出转来的男生人…  相似文献   

8.
“新力小学六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参加竞赛的女生比男生多28人,根据成绩,男生全部列入优良,而女生则有25%的人未达到优良,取得优良成绩的共计42人。又知参加竞赛的人数占全年级的4/9,问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此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考虑: 假设女生参加竞赛的人数比  相似文献   

9.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有多个数量,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解题就容易了。一、巧转条件例1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后转进几名女生?分析与解: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总人数也在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原来“女生占715”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715)”,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531)”。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再求出后来又转进的女生人数。列式为240×(1-715)÷(1-1531)-240=8(…  相似文献   

10.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题目中有多个数量 ,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 ,解题速度就加快了 ,现举例说明。一、巧转条件例 1 五年级原有学生 2 4 0人 ,其中女生占 71 5 ,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 531 ,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解题思路分析 :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 ,总人数也在变化 ,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 ,可以把原来“女生占 71 5 ”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 ( 1 -71 5 )” ,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 531 ”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 ( 1 -1 531 )”。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 ,再…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而且要追求解法的优化。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怎样在应用题教学中追求解法的优化呢?一、换个角度,解法优化例1光华小学六年级原有学生240名,其中男生占712,后来转进几名男生。这样,男生占总人数的35,问转来几名男生?这道题,抓住“男生人数”这个方面想,很难解决。换个角度,从“女生人数”思考,问题便能化难为易。从题目里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在变化,而女生人数没有变。根据女生原来占总人数的1-712=512,后来转来几名男生,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  相似文献   

12.
一、一题多问 同一道习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提出问题,就能"练一题,带一串",从而有效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比如,进行分数应用题总复习时,我出示:六(3)班有男生28人,女生21人.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不难提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等等.这样,既复习了分数、比等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问题:某校派出201名学生种201棵树。要求男生每人种2棵树,女生每2人种1棵树,学校应派出男生多少名?(重庆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这是一道求部分数的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把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即1份数)来分析求解,或者选择列方程求解法。解题方法:分组法。按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先算:1个组种树的棵数=1名男生种树棵数+2名女生种树棵数,总组数=要种的树的总量÷1个组种树的棵数。再算:男生人数=1个组中的男生人数×总组数。也可由此关系列方程求解。方法一:分组法。按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总组数:201÷(2+1)=67(组)男生人数:1×…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抓住应用题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说法转换的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所谓说法转换,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换一句话说,使隐含的内容明朗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例1、三年级一班有男生20人,男生比女生少10人,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男生比女生少10人,因此这句话直接关系到“求女生人数的方法”问团,而求女生人数则是整个解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也是令学生费解举棋不定的一步。我就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动脑思考,把这句话转换成如下几种说法:A女生比男生多10人。B、男生再加10…  相似文献   

15.
133.把3个男生和7个女生从左往右排成一列,使得这10名学生从左往右逐个依次离开队伍时,任何时候剩下的学生中,女生人数至少是男生人数的2倍.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只关注性别,不区分每一个男生和女生)?解:如图1,用A点表示有7名女生和3名男生的状态(即队伍  相似文献   

16.
以往,我教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根据类型和解答方法,归纳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等解题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类型套解。结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遇到稍难一点的题,就辨不清类型,仍不能正确解答。为了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落实到教学中去,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分析能力,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改进: 一、变“解题、归纳类型”为讨论分析。例如:(1)六年级有女生50人,男生人数比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2015年蒙自市第二小学五年级632名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蒙自市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身体形态指标上超重、肥胖、低体重还占有一定比例,全年级男、女生肺活量机能水平整体成绩表现一般,座位体前屈测试成绩男生平均成绩高于女生,女生在柔韧性素质上的优势并不突出。50米×8往返跑测试成绩显示,该年级女生在耐力素质能力上要比男生表现的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归类整理二、复习提要“应用题”由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五个部分组成。用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叫做简单应用题,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看到有联系的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若干个可解答的问题。如看到“六(1)班有26名男生,28名女生”这两个条件,即可以提出:(1)六(1)班共有多少学生?(2)女生比男生多几人?或男生比女生少几人?(3)女生是男生的几倍?或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用归一法、分数知识进行解答。2.提高学生分析、转化、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用分数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思路。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沟通联系根据下面条件回答问题: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2.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2∶5。兔子的总只数可以看作几份?其中黑兔只数可以看作几…  相似文献   

20.
有些应用题的倍数(或分率)的后面还附带有一个具体的数量,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凑整转化的方法来解答.例1.五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有23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还多2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怎样凑整转化、合理变通呢?我们可以这样想:假设男生减少2人,则男生人数就恰好是女生人数的2倍.这样,总人数也应减少2人,即23-2=21(人).然后,根据“和”“倍”规律,分别求出男、女生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