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新闻类周刊开始在中国媒体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历史较久的<瞭望>,新生了<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深圳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香港的<凤凰周刊>等一批有影响的新闻周刊,在以关注情感化、实用化的文化生活类为主导的期刊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天我们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新闻周刊的时代,因为还没有一份周刊能够同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相提并论.但是新闻周刊的发展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采访朱伟之前,记者走访了北京39个书报亭,做了一个小型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购买<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女性,与同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相比,<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价最高,但销售却是最好的.带着这些调查结果,记者开始了与朱伟的交谈.  相似文献   

3.
当全国都市类日报拼杀声震天动地时,一批新闻周刊异军突起 ,<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茁壮成长起来.有资料显示,这些新闻周刊已全面扭亏为盈,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一批新生代新闻类周刊迅速崛起,纷纷以办一本中国的<时代>为目标,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它以其精美的装帧、独特的视角以及颇具冲击力的文字等吸引着世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需要新闻周刊而产生新闻周刊的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新闻周刊开始在中国媒体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历史较久的<瞭望>,新生了<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深圳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香港的<凤凰周刊>等一批有影响的新闻周刊,在以关注情感化、实用化的文化生活类为主导的期刊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天,我们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新闻周刊的时代,因为还没有一份周刊能够同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相提并论.但是新闻周刊的发展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瞭望>和<半月谈>的创刊拉开了中国时政类期刊发展的序幕,这两本期刊由新华通讯社主办,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一批新型的时政类期刊,如<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它们紧密关注国际国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热点新闻事件,对其进行深度解读,并给出独立和客观的评论,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又厚重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7.
余婷 《新闻实践》2009,(9):29-30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作为日报补充的全球著名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时代>周刊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沦为月刊.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却独树一帜,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对数字媒体从不热衷.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8.
最早的新闻周刊诞生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美国民运分子约瑟夫·丹尼创办的<农夫博物馆周刊>被视为当代新闻周刊的雏形.现在的美国新闻周刊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被称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可以说,美国的新闻周刊无论从发展历史还是运营状况,都称得上是世界新闻周刊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全球一些著名的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遭遇广告和发行量双下滑,<时代>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变为月刊.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独树一帜,成为当今世界少有的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的新闻周刊.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细节叙述——《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种叙事风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秀 《新闻界》2009,(2):103-104,117
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以"周时态"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在注重打新闻"第二落点"时逐步建构起了一种笔者称为"细节叙述"的叙事风格,这种风格成就了其报道的深度,确保了新闻真实性,凸显了新闻形象性,同时规避了新闻风险,是<三联生活周刊>一种十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几代美国人的眼中,<时代>周刊(Time)及<新闻周刊))(Newsweek)周一摆上报摊的那一刻,也就为他们定下了本周国家新闻议题的基调.互联网诞生前,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开播前,新闻类周刊上的封面新闻等于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5月初,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出售旗下连续几年财务亏损的<新闻周刊>杂志,全美第二大新闻类周刊的出售引发了美国本土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发生9.级地震后,国内媒体做了深入报道,其中,<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表现较为突出.<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人物周刊>都是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时政类周刊,拥有较大的读者群.总部分别位于北京和广州,都倾向于中高端受众,都强调给受众提供"精神食粮".历史因素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两份杂志在报道角度和报道的侧重点上也各不相同,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类期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致自1995年始,一种不同于《纁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它们是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家庭》、《知音》这些文选文摘类期刊与文化生活类期刊,前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对手;相对于国外的同行,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我国的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又还显稚嫩;甚至于相对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本文所说的新闻类期…  相似文献   

15.
面对美国传统报纸遭受重创,许多学者详细探讨了在金融危机和网络的强烈冲击下我国报纸的发展前景和应对策略.然而人们在为传统报纸担忧的同时.不能忽略另外一种纸质媒体--新闻杂志.由于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近日,美国<新闻周刊>宣布转型--"将在‘有独立观点、发人深思的原创性报道'上投入更多精力,减少对‘一目了然新闻'的报道".本文粗略探讨了美国<新闻周刊>(简称<周刊>)转型的时代背景和采取的转型策略,目的是为我国的新闻杂志更好地生存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晓翠 《青年记者》2007,(20):43-43
在CNRS对新闻类期刊的读者调查中《,中国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77%,《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69.7%,《三联生活周刊》和《南风窗》的女性读者分别占到56.3%和51.4%。  相似文献   

17.
荆丽娜 《新闻世界》2012,(11):126-128
本文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为代表分析新闻类周刊的微博应用情况。认为其成功的微博经营策略使老牌的新闻类杂志焕发了新的生机,且对报纸微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闻类周刊是一种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媒介形式.在一些传媒发达的国家,新闻周刊代表主流的舆论报道,对主流社会具有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新闻类周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呈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但与世界上成熟的新闻周刊相比,我国的新闻周刊尚处于低度开发状态,中国新闻周刊的发展道路依然漫长而艰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凌 《新闻传播》2005,(12):59-60,67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新周刊》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公信为和最具成长力的杂志:[1]《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南风窗》列广告收入最高的周刊(除时尚类和经营管理类)前三名。  相似文献   

20.
提从2013年起,《新闻周刊》全部通过电子版形式面对读者,同时更名为《全球新闻周刊》(NewsweekGlobal)。虽然中国纸质媒体尚未遭遇全面数字化的冲击,但难以避免在未来卷入由新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决定的产业转型,中国新闻类周刊该如何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