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琢磨     
我这人爱琢磨。读书看报爱琢磨,备课爱琢磨,上完了课爱琢磨, 听别人讲话爱琢磨,听别人上课也爱琢磨。有时还瞎琢磨:本·拉登为什么要炸美国的世贸大楼? 琢磨,有它的好处,它可以使人清醒些,明白些,把事做好些。当老师的,每天都遇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时,是这样进行外貌描写的:"她那鹅蛋般的脸上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教师要学生改"长"为另一字,学生为难了.教师启发说:"'长'指长出来,眼睛没有凸出脸  相似文献   

3.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4.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国外有一名学生向他的汉语老师请教"东西"一词的含义,这位老师答道:"'东西'是中国人对物品的称呼,比如,眼前的桌子是东西,但是,你不是东西,当然,我也不是东西."显而易见,这位汉语老师虽然了解"东西"一词的基本含义,却不懂得"东西"的词意义是随着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当我迷惑地问及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时,我的师傅唐老师讲了这样一个初看与班主任工作毫无关系的词--"运动".他说:"衡量一个班集体发展水平及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个班集体的'运动'水平,二是这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运'和'动'及其关系的处理水平.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班主任在上位'运',学生们在下位'动';班主任在内部'运',学生们在外部'动'."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永远是由间题哪些地方讲了雪中送炭,?你认为"雪中送开始的。'抓住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炭"一词用得好吗?为什么?它跟课文的中的问题,用"曲间"代替"直间",可以获得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提间,新颖而不更佳的效果。平庸,容易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容易什么是"直问"与"曲问'呢?正如上海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市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说,"直向"者,死问教师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曲问'的练也:"曲间"者,活问也。"直  相似文献   

7.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曾经观摩过这样一节数学课,这节课从始至终"表扬声一片":学生无论是举了一次手,还是写了几个算式;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还是回答了几句话,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真好!""你真棒!"同时,教师还要求全班学生一次次掌声鼓励.这样的情景不由得人深思:传统课堂中,教师批评的声音太多;而新课堂里,老师表扬的声音又过多.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才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一、当音乐活动中出现幼儿"失控'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教师准确的游戏性指令语言非常重要."失控"常常是幼儿兴奋引发所至.如引导幼儿玩"薄饼"音乐游戏,教师的指导语是:"我们怎样用身体变成一个圆圆的大碗呢?"孩子马上反应: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即变成一个碗).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一旦手拉手扯圆,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兴奋不已的"扯圆"现象.有经验的老师,一句"呦,快、快、快,碗破了",就把孩子引回需要的圆上.可如果老师说:"把圆拉大一点.",幼儿"哗"一下无限大;"拉小一点."又"喔"一声挤在了一块儿.为什么?原因是,前一位老师有很强的游戏意识,始终把幼儿引入情境,而后一位老师的潜意识里只想到我要这样教你.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不久前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却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而且笔者发现,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能'与‘想'有什么区别?""这样提问有什么好处?"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提问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学生"看作动词.以"学"与"生"的和谐共存为基础,认为"学生"内在地包含了几项应有之义.第一,为什么学:造就绚丽多彩的"'人'生'";第二,怎样学:要"生"学,不能"死"学;第三,学什么:以知识为媒介,臻达"人生之道".对这些意义的认识,有助于人们更深刻理解"学生"一词所蕴涵的应有之意,这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培养、对于学习化社会的建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育工作中最硬的核桃之一是对‘困难'学生做工作."我认为"困难"学生不只是那些理解力差、记忆力差的学生,还指在思想上、性格上有偏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老树的故事》一课,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我就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有位同学在教大家"礼服"两个字时,边比划边说:"大家看嘛,'礼'这半边把'电视'的'视'那一半换成这样,好像一个人在行礼呢。'服'是'月字旁'跟人的身体有关系,这半边(指着右边)就像衣服挂在挂钩上。"真是匪夷所思!我马上表扬他:"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样的好方法,老师还没想到呢!"其他孩子听了也都笑了,接下来跟小老师起劲地读着。远比教师领读时认真多了!在小老师的启发下,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也随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老 树的故事》一课,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 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我就 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 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 跃欲试。有位同学在教大家"礼服"两个 字时,边比划边说:"大家看嘛,'礼'这半 边把'电视'的'视'那一半换成这样,好 像一个人在行礼呢。'服'是'月字旁'跟  相似文献   

15.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师心理成长"是学生对老师期望的需要我们曾在高一学生中作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怎样的老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理解一个词语的教学价值远大的理想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课文的教学都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如《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李时珍决心重编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总结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要用'比较'一词?"学生说:"'比较完善'说明以后还要发展。"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讲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之后,清朝有个名叫赵罗敏的人写了《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了900多种药物,那便是对李时珍研究成果的发展。"这时,学生对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已深有感触。教师抓住时机,意味深长地说:"将来,还有人准…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话:"不要把'祖国'这样一些词像廉价的钱币那样塞给学生."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果说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那么,抓住了词语教学,就抓住了语文教学中根本的根本.小学中段,一般被称为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项目逐渐增加,要求也在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语文教师让学生用"差"字组词.结果,有很多学生写出了"差生"这个词.翻阅汉语词典,也查不到这个词,这件事情让这位教师非常惊叹.这个故事说明:"后进生"的说法虽不符合教育理论,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确存在"后进生"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每周,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举行"学习方法恳谈会"很有效果.一、组织.每次恳谈会,最好确立一个专题.专题下可分小话题.如高三册有五篇散文,可确立专题是:我是怎样阅读散文的?小话题当然更多,如:我钻研字词的方法;我琢磨文章构思的方法;我的读写结合法等等.这些话题或由教师设计,或由学生提供.每题写在一张纸条上,或让学生抽答回答,或让学生主动选题谈论.时间:一小时左右.二、立体交流的结构形式.一是师与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发现学生兴趣不浓时,就主动地谈谈自己的方法,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些文章的.教师的发言常常是引爆剂,一旦点燃,学生就群情激昂,争相发言.当学生谈论自己的某一方法时,教师随时赞扬,指出自己听到后所受到的启发,这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鼓舞力量.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真实——呈现师生互动的原生态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好吗? (一学生读生字,九个读对了八个,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成了第一声)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我们平时说的'搂头盖脸'的'搂',读第一声,但在这里不读第一声.你再想想. (该生还是读成第一声,师走过去把他搂了一下,小家伙十分机灵.立刻大声说:"lǒ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