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露地、温室大樱桃落花落果规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露地、温室条件下大樱桃的落花落果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露地还是地温室栽培条件下,3个大樱桃品种(红灯,红艳,佐藤锦)的落花落果均表现为3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盛花后8d左右,为落花高峰;第二个高峰在盛花后16d左右,为第一次落果高峰;第三个高峰在盛花后24d左右(硬核期),为第二次落果高峰,但在露地条件下,不同品种落花落量动态不同,红灯,红艳主要集中在落花高峰和第二次落果高峰上,而佐藤锦与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的落花落果规律一致,主要集中在落花高峰上。  相似文献   

2.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热衷于写“落花”组诗,反映出一股“疏离”心理潜流在滋长。明代唐寅等人吟咏落花,以散漫自纵的生活态度疏离士大夫主群体;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吟咏落花,以飘零自守的精神气节疏离当朝统治者;清中叶袁枚吟咏落花,以洒脱自适的生活观念疏离主流价值取向;晚清龚自珍吟咏落花,以激愤和前瞻的姿态疏离主流社会。从这种疏离主流的心态可以感受到明清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悟。  相似文献   

3.
“悲秋”和“伤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两种情结。以上两种情结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落叶、落花的现象。本文考察由先秦截至宋有关落花的诗句,阐述了通过落花这个媒介所吟咏出来的伤春之情,是何时产生并扎根于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4.
姜媛 《文教资料》2020,(5):16-18,13
落花是暮春时节最常见的物象,一直是诗人笔下重要的文学意象之一。落花诗以吟咏落花为主体内容,托物寄怀,发端于先秦,兴起于汉魏六朝,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它作为一种传统诗歌题材,承载着丰富的主题意蕴,并在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传统诗歌中别具特色的一类意象。本文立足于唐代之前落花诗研究,深入挖掘落花意象之起源,分析落花意象之意蕴内涵,寻找落花在先唐时期成为意象与逐步发展成诗歌主题之发轫轨迹。正是有了先唐落花诗的发展延续,使得落花成为中国意象史上重要的诗歌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继承了诗体文学中的落花意象传统并把它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花魂”、“落花”寄寓理想人格美的追求和作者的人生悲剧意识,以葬“落花”加深死亡的悲剧意识并表达永恒的灵魂自守,标示着小说美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景谷芒果落花落果是芒果生产效益低,产出不高的主要原因。芒果花期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以及花期和幼果期病虫害,则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花穗受害枯死,出现大量畸形果,败育果,容易造成自然脱落,影响芒果的产量。本文着重从改进保花保果技术进行探讨,以提高芒果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吴智龙 《文教资料》2009,(18):34-35
"落花"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被广泛采用,红楼梦中由"黛玉葬花"引出的<葬花吟>则是给了"落花"一个归宿.本文就将从<葬花吟>与唐寅<落花诗>、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的比较入手,探索"落花"意象的发展与开拓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歌中很早就有对于落花景象的描写,杜甫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落花意象中,使落花意象成为其情感的载体。通过研究杜诗中的落花意象,可以发现杜诗落花意象的情感意蕴主要有:生平际遇的自况、内心情绪的外射、生命速逝的感慨、家国盛衰的忧思。落花意象在杜诗中具有丰富的画面美和含蓄美,体现了杜甫精湛的诗歌技艺。  相似文献   

9.
幸福,不仅仅是无边的守望。几番扯着寻觅,才能捕捉一帧青春的背影。——题记风轻轻,吹来花落的消息。落花只是山际调零的心绪,秋风中的表情。落花瓣瓣,留下淡淡的忧伤,侵蚀渐渐模糊的思绪。失落的双眸在这样的空间停留。苦苦等待着远方飘来一支白羽的希冀,刻下一道永恒。@咯,南喀。在落日的门前,守候已失去光彩。白昼不再抚平难言的伤痕。黯然之间,一份惆怅,一种失意,尽L。已头。分明感觉耳际惊鸟的颌顶,令人啼嘘。起航的季节,莫非~页空白,宛如秋风中找不到归宿的落花?几多思索。突然,伴着狂风兴起,落花漫舞,涌起一股…  相似文献   

10.
宋词中有很多写到落花的词。落花意象以其“伤春”与“伤逝”的凄美之情触动人心,它们寄寓了词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人生态度和追求。男性词人从男性角度看落花、男性词人以女性角度看落花、女性词人从女性角度看落花,使得宋词中落花意象具有不同的情感内涵。此外,宋词中落花意象还影响到当代流行歌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落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其在词作中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一些惜春伤春、感叹时光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情怀。而在这些含有"落花"意象的词作中,则又以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晏殊的词作所最为人称道。但由于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李煜词中的"落花"一悲到底,往而不返。晏殊词中的"落花"却哀而不伤,入则能出。其二人词作中的落花意象各有造诣,又殊途同归。但二人词作皆是由心而发,情思深微。  相似文献   

12.
落花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吟咏落花的古诗文,含义丰富多彩,内涵深刻。落花又叫“落英”、“落红”、“花落”、“飞花”等。  相似文献   

13.
落花     
大自然神奇瑰丽,芬芳多彩。山川雨雾、朗月明星、名葩异卉等等都足以激起诗人的创作欲望。即使是那在暮春时节随风飘落的花儿,亦能寄托诗人的满腔情思。在清人龚自珍的演绎之下,落花更以一种全新的风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成了人们乐于吟诵的千古名句。古人吟咏落花的诗还有不少,下面摭拾一二,供同学们欣赏。  相似文献   

14.
"落花",在难以计数的古代诗篇里,在许多诗家的笔下,纷纷出现。这样那样的"落花",不仅是视觉上的,而且具有独特的内在意蕴,它们是物象与心绪的有机组合。下面,我们就用心灵的眼睛去探视"落花"那诸多的内蕴,以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P869)中对“落英”一词的解释是:“名词,落花”。这个解释无可厚非,“落英”确有“落花”之意,但编者紧随其后举了这么一个例句:“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6.
冬枣落花落果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冬枣生产中发生的落花落果问题.从冬枣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两个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找出了冬枣落花落果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俗语说“流水无情,落花有意”。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里,落花实在也是很有“意”的。中学课本里,许多诗词都写到落花,感受落花这个意象,对正确理解整首诗词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首先明确什么是意象。“意象是内在之意与外在之象的交融。”(南帆主编《文学理论》)这是专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落花时节     
落花是最令人伤感的事,只要你不是个白疾,见到落花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可花不能永远开在树上,你必须能面对落花,才能熬过落花时节。人生就像一棵树。大多数人有能力而且潇洒地面对风雨、潇洒地面对生长中的一切烦恼与困苦,而使自己生根、长枝、吐绿、开花。但大多数人却无力承受落花。因为那花朵是用生命力培育的,是生命中  相似文献   

19.
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料(xi6),长郊春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玲落花。〔解说」丰乐亭在滁州(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丰乐亭游春》共3首,这是第三首,写恋春之情。西斜的无.太阳映照着青山红树,一片绚丽。郊外,芳草碧绿,无边际。游春的人在亭前来来往往,踩踏落花,不愿离去。丰乐亭游春@欧阳修!宋~~  相似文献   

20.
我听到,花瓣纷纷从枝头飘落的声音。即使看不见,也能隐隐约约感受到花的香味,在脑海里描绘落花满天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