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反差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常见手法。基于反差视角,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蕴,体会词人丰富而细腻、真实而感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2):25-26
柳永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本文通过对柳永词作《雨霖铃》的赏析,探究作品所蕴含的诗情画意的情趣,以及画美、情真、语俗、婉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三册一并入选了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赤壁怀古》。我想,让学生了解、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应是教材编排者的旨意,也应成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安排教学时,我在已学习《雨霖铃》的基础上,以“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为主要教学目标,采用对比赏析的思路,设计了《赤壁怀古》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注意领会《赤壁怀古》与《雨霖铃》不同的情境,初步感受两首词的意境风格,进而去思考苏词和柳词在题材、主旨、写景、写人方面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做两词题材、主旨…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一并入选了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赤壁怀古》。我想,让学生了解、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应是教材编排者的旨意,也应成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安排教学时,在已学习《雨霖铃》的基础上,以“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为主要教学目标,采用对比赏析的思路,设计了《赤壁怀古》的教学。教学步骤1.播放《雨霖铃》的朗读音像材料。上课伊始,先播放配乐、配像的朗读材料,目的在于:(1)起复习旧课的作用。(2)酿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境”。(3)为下面的对…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情真意挚的美文。“美文需要美教” (韦志成语 ),因此,对这首词的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   1.美读。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词中的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也通过学生涵泳诵读,逐渐品味词中独特的意境美。   2.美赏。首先要找好切入点。《雨霖铃》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绘画,它需要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使它有形可观,这样才能进行审美教育。加上柳词情景交融而形成意境美,因此,把赏析这首词画意美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又是课堂教学重点。赏析拟分三层: 1.意境赏析——词中的…  相似文献   

6.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脍炙人口。本文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讲析《雨霖铃》的切身感受,浅论了教师在古代文学欣赏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音韵学理论,从语言音韵角度,聚焦考查柳永《雨霖铃》及其与许渊冲英译本音韵的共性及个性。研究发现:第一,音节结构上《雨霖铃》及英译本韵腹和韵核使用中英相近的发音字母以保持最大程度的音韵相似性,运用响音性原理感性认知诗歌情感表达;第二,《雨霖铃》的韵脚及其许渊冲英译本的韵尾在音韵上符合各自的音韵规则,具有错落有致的音乐美。第三,柳永《雨霖铃》及其许渊冲英译本音韵节奏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8.
《雨霖铃》本唐教坊曲名,因柳永“借旧曲另倚新声”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而盛名.本文试从该词牌的起源,词格、词作概况以及其在宋词史上鲜有问津的状况等三个方面出发,以柳永《雨霖铃》为例来对其进行简要探究,来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抒写离愁别绪是婉约词的常见题材,柳永的《雨霖铃》从多角度铺叙,抒情深切、委婉,曲尽缠绵之意,堪称杰出之作。下面,笔者浅析一下《雨霖铃》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10.
诗词教学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一问题,已成为时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讨的一个焦点。以柳永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为例,试从写作缘由、赏析意境和把握诗歌主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诗歌教学方式由"译"向"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 ,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诵读、赏析的同时 ,把握诗作的景与情 ,运用联想和想像 ,探究它的意境 ,并体会婉约词的风格特色。教学过程(教师 :程红兵 ;每课一诗 :徐晓燕 ;课文主持 :李佳梁)一、每课一诗 ,由徐晓燕同学介绍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蝶恋花》。教师稍加点拨 ,要求同学们熟读成诵。(略)二、《雨霖铃》教学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下面 ,就请李佳梁同学来主持这篇课文教学。主 :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来主持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2.
还是“方留恋处”好贵州杨言伦人教社职高版语文课本第二册385页:在入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时,编者据《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把"方留恋处"词句改为"留恋处"。似为不妥。其一.清人万树新编《词律》(20卷)载宋代人黄裳《雨霖铃》...  相似文献   

13.
<正>提起柳永,我们很可能会想到一个风流倜傥的帅哥,会想到一个玉树临风的才子,会想到一个对酒当歌、笑傲江湖的达人,更会想到一个缠绵悱恻的多情诗人。可以这么说,最能代表柳永多情的作品应该首推《雨霖铃》。《雨霖铃》意境优美,感情凄切,情意绵绵。开头几  相似文献   

14.
许倩 《现代语文》2009,(1):58-58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缠绵悱恻的婉约派代表作。赏析这首词时,笔者采取通过揣摩意象来走进词人情感世界的教学思路,进而使学生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凄婉意境。上阙离别时环境渲染出的依依不舍、想象离别后行旅的压抑迷茫,学生在赏析与讨论中都能把握得到。接着,在鉴赏离别后的“古今俊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宋词比作波澜壮阔的海洋,那么,柳永、李清照就是那海洋中耀眼的两朵浪花。他们虽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但词作风格各具姿态,其代表作品《雨霖铃》《声声慢》在风格上也是同中有异。一、都借写景抒发词人悲凉的感情柳永的《雨霖铃》表达了词人将要离开汴京远方漂泊时和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这种心  相似文献   

16.
《雨霖铃》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雨霖铃》系写与情人(乐妓)话别之情,表现了封建文人缠绵悱恻的情调,这种思想感情不易为今天的青少年理解。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写作,有着借鉴意义。词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至今仍脍炙人口。缘此,可确定本篇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周扬莉 《现代语文》2007,(11):55-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理解《雨霖铃》这首词,学会品味词的意象意境,从而提高赏读古典诗词的能力;能力目标:结合文秘专业的特点,通过学生对《雨霖铃》的朗读、品味,使她们在领悟词的意象意境的基础上,能说出自己的一番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她们理解、审美、表  相似文献   

18.
刘松 《中学文科》2008,(4):143-14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19.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现收入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课文的《自读提示》是这样介绍该词的:《雨霖铃》是作者离开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与情人话别时写的。上阕写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寒蝉、长亭,烟波、暮霭,用来构成气氛,暗示离别时的心情。下阕写想象别后秋江伤离的场面。这首词或景中见情,或以情带景,有较高的艺  相似文献   

20.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仁宗知道后认为柳永过于狂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