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清代是词学和词社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女性词创作的高峰期。清代女性词社是清代词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所论及的清溪吟社、顾春社等女性词社,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思考和创作面目,为清代词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期,闺秀王梅卿和钱莲因共创作赠妓、涉妓诗词21首。诗词展现了她们与杜宛兰、崔漱英、汤小云等苏州、扬州妓女的交游事实,这种交游具有双向往来、生活化以及文人、闺秀、妓女三角互动的特征。闺秀的赠妓、涉妓诗词丰富了闺秀文学的样貌,而其中所透露的闺秀与妓女交游的事实,也有助于研究清代女性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清代女性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但闺秀们也涉足其他文学领域,尤其是文学批评在女性的文学活动中相当突出抢眼。王端淑在《名媛诗纬》中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对前代的文学理论进行反思,对闺秀文学理论进行总结,赋予了秀——这个男女都适用的诗学话语以新的内涵,使之更具有女性特色,成为闺秀诗学的核心审美范畴,从而使清代诗学展现了不同于前代的风气和特色,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真正丰满完备起来。  相似文献   

4.
"蕉园诗社"是清初闺秀诗坛中颇具声望的一个才女诗社,有推动清代妇女文学发展之功,研究这样一个闺秀创作群体,对于我们研究闺秀诗词创作在明末清初复苏繁荣,直至之后出现空前盛况这一文学史上令人兴奋的景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两个方面对这一闺秀创作群体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清代广西的闺秀诗人群体及其诗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出现了以桂林为中心的闺秀诗人群体,这些闺秀诗人大多生活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有较好的学习与创作条件。尽管闺秀诗有诸多的局限,但清代广西闺秀诗人的涌现,为清代广西诗坛增添了许多耀眼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长久以来的男性权威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清代女性文学界万花为春,顾太清作为清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以其融入了毕生心血的词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平凡闺秀女子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才情。本文试以顾太清的题画词和咏物词为例剖析其词作的写作特色及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女士",是指"士"这一阶层中的女性。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但真正名实相副并作为群体出现却是在清代。《清代闺秀诗话丛刊》中记载了众多符合传统"士"之素养与气节的女性,她们或博通经史,或具经济之才,或潇洒凡尘,或驰骋疆场。如若细分,则有女学士、女儒士、女名士等。明末清初以后,女性凭借自己的才华与成就列入士林并得到社会认可,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除却性别因素,清代女"士"与男"士"并无多少差异,整体看有清一代女性诗人文学成就不亚于男性。"女士"这一文人群体之所以出现在有清一代,既源于女性要求男女平等之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与其日趋强烈的要求参与社会变革之思想观念有关,更与传统士大夫阶层中一些有识之士之评价视角改变相契合。其最根本因素,则在于明末清初之后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9.
清代闺秀诗人们在文人雅士的指导奖掖下曾经名噪一时,创作队伍也空前盛大,为清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其众多的特点之中,最耐人寻味的是这批闺阁才女在地域分布上体现了某种集中性,即大多集中于气候温暖湿润、经济文化发展名列前茅的江浙一带。江浙一带安定的社会、发达的经济条件促进了此地文化的发展,而江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江浙女性有别于北方女性的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创作视野是狭窄的,她的作品很少涉及重大的社会问题,绝大多数只限于女人和孩子这类家庭琐事。凌叔华笔下的"闺阁"形象,是一群在时代变迁之际处于现实和传统夹缝之中的旧式女性。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少女形象,另一类是已婚妇女形象,她是名副其实的新闺秀派作家。  相似文献   

11.
清代闺秀诗人们在文人雅士的指导奖掖下曾经名噪一时,创作队伍也空前盛大,为清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渡助澜的作用。在其众多的特点之中,最耐人寻味的是这批闺阁才女在地域分布上体观了某种集中性,即大多集中于气候温暖湿润、经济文化发展名列前茅的江浙一带。江浙一带安定的社会、发达的经济条件促进了此地文化的发展,而江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江浙女性有别于北方女性的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个由阮元、王豫两大家族女眷为主、参与成员及于长江南北的女性诗文团体在扬州一带异常活跃。这一团体名曰"曲江亭诗社"。她们不仅诗文唱和活动频繁,而且文学成果也颇为丰硕,但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女性诗社,如"清溪吟社"等,名声则远远不及,主要原因乃在资料缺失。通过对清代地方文献的搜罗,得其点滴遗迹,并借此复其概貌。  相似文献   

13.
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迥异于封建士大夫词中的闺秀形象,一反温柔敦厚、听天由命的性格,更加多姿多彩,个性卓异,品位高雅,鲜活生动。柳永对女性平等地认同,女子以自身的真面目出现,她们全新饱满的形象从此获得了独立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迥异于封建士大夫词中的闺秀形象,一反温柔敦厚、听天由命的性格,更加多姿多彩,个性卓异,品位高雅,鲜活生动。柳永对女性平等地认同,女子以自身的真面目出现,她们全新饱满的形象从此获得了独立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刻本《众香词》、《妇人集》、《国朝闺秀正始集》、《小檀栾室闺秀词钞》,稿本《皖江妇女诗徵》等诗词集,收录不少清代安徽颍州籍女性诗词,一些诗词作品为《全清词》所未收,但上述集子在作品的归属、作者小传等方面往往还存在一些舛误,兹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6.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与月泉吟社的《月泉吟社诗》是宋元两组典型的田园吟咏组诗,后者沿袭前者题目,有一定的传统接续,但由于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动荡、异族铁蹄下的田园在月泉吟社的笔下呈现出与南宋范成大笔下偏安一隅的田园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拟就思想、内容、艺术三方面对这两组巨诗作一比较,以达到对宋元之际田园诗的进一步体认。  相似文献   

17.
李金平 《文教资料》2012,(26):129-131
黄婉璚为湖南清代闺秀词人的代表,词集《茶香阁词》共计词作三十七。其词作内容取材狭小,风格不出历代女词人纤婉、幽约的特点,但足以窥见其生存的大环境和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象与雅致情趣,显示了湖南女性词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清代钱塘闺秀词人众多,创作十分繁盛。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前期以徐灿、柴静仪、朱柔则、林以宁、钱凤纶等蕉园诸子为代表。她们的创作为钱塘闺秀词的中兴作了准备;中期以孙云鹤、汪缵祖、汪砷等随园女弟子为代表。是为钱塘闺秀词的高峰;后期只有郑兰孙、凌祉媛、关镁等少数闺秀创作比较活跃,总体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19.
清代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是以记述夫妻生活琐事为主的自传体散文。文中沈复妻子陈芸的形象体现了封建时代对女性三从四德的桎梏,又绽放出敢于抗争、追求精神自我的女性意识光辉。本文从陈芸形象两面性的分析入手,参照其同时代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解读清代女性意识萌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明清江南闺秀文学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质。这不仅体现在女性从事写作的数量上,更表现为对于专属女性的创作、阅读,与交流空间的构建上。两个创作群体在作品的内容与风格上体现出对情与美的偏好。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这反映了明清江南闺秀与当代都市知识女性共同的创作心境:以写作来超越日常生活的限制达到诗意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