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形""容"同义联合成名词,初始义为事物的形态、形状;在战国后期,"形容"由此引申为"容貌、模样"义,并成为该词核心义位,沿用至民国;同一时期内,"形容"还存在另一义位———"盛德的体现",但该义位在元代基本消失;中唐开始,"形容"产生另一引申义,指"对事情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此义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遍查各时期文献,以探寻"形容"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成语语义的反向引申表现在这些方面:由褒义引申为贬义,或者反过来;由肯定义引申为否定义,或者反过来;由未然态引申为已然态,或者反过来;由客观转向主观;由客体转指主体;由结果引申为原因;由特指引申为泛指,或者反过来;等等。成语语义反向引申的原因有:社会的发展;事物中对立统一矛盾体的表现;对象的改变;人的行为出格或过度;反向思维的活跃;“创造性”或“标新立异”的语用追求;某个语素意义的改变;等等。  相似文献   

3.
徐锴在传释<说文>时,对词语的同源现象多有发明,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同源词语料.<说文解字系传>中用于系联同源词的术语既有继承传统的"之言/之为言"、"犹"等,又有颇具开创性的"义同"、"义近"、"义出于此"等,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对同声符同源词的系连,则表现出徐锴对"声义同源"规律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文中有不少表"睡"义的词语,看似同义,实则差异颇大。了解这些词语的内在含义,对正确解读古诗文,很有裨益。1.眠本义是闭上眼睛。如:"馀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山海经·东山经》)"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后汉书·第五伦传》)后引申为"睡着"。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李白斗酒诗  相似文献   

5.
陇东方言词“疗治”,义为“整治人”,此种用法,古代见于敦煌变文《汉将王陵变》。弥,音m,í义为缝合、接续,此种用法源于《方言》、《易.系辞》等古书。弥又音m,ī义为粘糊,此义源于唐宋古语,弥还有“堵塞”,“隐瞒”等义,此种用法未见古书用例。嫽,义为美好,此义源于《诗经》、《尔雅》等典籍。嫽又指人的举动轻浮,喜欢卖弄,此义未见古书用例。咥,是“吃”的粗俗语,又引申为“诬陷、整治”,此义未见古书用例。鬼,义为狡诈,此义源自先秦,此种用法也见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6.
动词"打"的引申途径应是以"撞击"义为核心,程度减弱引申为"接触"义,程度加强引申为"挤占(时间或空间)"义,其它众多的"义项"都是以"接触"和"挤占"为基点在具体语境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7.
动词“打“的词义引申途径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打"的引申途径应是以"撞击"义为核心,程度减弱引申为"接触"义,程度加强引申为"挤占(时间或空间)"义,其它众多的"义项"都是以"接触"和"挤占"为基点在具体语境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8.
现代日语词语比较汉语、英语等语言都要多得多,同义近义词语相对较多。语义"原来、本来"的日语用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各个表示"原来、本来"意义的日语近义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又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显示了日语词语用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粪土"源流     
"粪土之墙"的"粪土"是一个动宾结构,义为"掉落或扫除尘土",由此引申出"脏土、秽土",进而引申为"鄙贱下劣的事物"或"形容恶劣的环境"; "粪"指"粪便"义,是汉代以后才产生的;"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不能理解为动词"鄙视",它只是名词的意动,即"把……当作粪土".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空间形容词"宽、窄"不仅有维度义,而且有面积义。面积义表示事物展开或覆盖的空间,是维度义转化而来的,具有"方位性、方向性、延伸性"等语义特征。与面积义"宽、窄"搭配的事物通常具有二维表面。  相似文献   

11.
<正>在作文或日常书写中,同学们经常将下面这些词语中的字写错。尽管老师反复强调这些词语应该怎么书写,有的同学还是会写错。你能写对吗?(小好奇)气概概,读ɡài,原意为大略、总括的意思,引申为概况,再引申为气度、精神。气概,即气度、精神面貌。"木"字旁。慨,读kǎi,愤激、感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羊是人们最喜爱的家畜之一,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里,羊是人们心中美好、善良、吉祥的象征,并且是知礼义的动物,如"美""、善"、"祥""、羲"等字都以"羊"字为其组成部分,并且在汉语中有一系列与羊有关的词语从方方面面表达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及意义,可以说是各异其趣,本文意在探求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巨X"在现代汉语中句法功能丰富,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等。"巨"从"大、很大"义引申为"高超、杰出"义,最后抽象泛化为"很、非常"义程度副词。在"巨X"中,"巨"有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X"可由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充当。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对实词的考查基本上是近义实词辨析和熟语的使用。近义实词辨析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笔者在这里重点讲一种近义实词辨析题的解法,即用"组合"法巧解近义实词辨析题。一般来说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有相同语素的近义实词,一是没有相同语素的近义实词。有相  相似文献   

15.
<正>语言本身是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的,像"葡萄"这样的外来词就反映着汉代或汉代以前的文化交流。回溯历史,当某些文化群体的成员发现、接受或认识自己文化中没有其他地域文化所独有的自然物时,而自己的语言中没有表示此类事物名称的词语,往往就很自然地借用相应地域语言中的名称来指称该事物,并将这类名称吸收到自己的语言中而成为借词。外来词(即  相似文献   

16.
潘峰 《新读写》2011,(10):46-48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动态的含义。它可能是临时指代的内容,可能是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借代义,可能是蕴涵其中的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可能是用来表明某种意图,可能是事物的作用意义,可能是作者的观点立场,等等。这种含义,是既有别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17.
小引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文题中,有一类题目较为特别。它往往以一个名词为话题,这个名词既是现实世界中某一事物的名称,又包含了某种象征义或比喻义。它既有有形的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18.
中考现代文阅读特别注重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赏析的考查。那么,如何去做这类题目呢?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考查词语的含义一般不会考词典上的意思,而是考查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具体的、动态的、有特指的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以及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临时义等。它不同于词典义,又往往和词典义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新辨析     
《新读写》2021,(4):17-17
藉借籍藉,形声字,从草耤声,音jiè,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垫子",引申为垫子。孟浩然《还山贻谌法师》:"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藉琴砚"即垫琴砚。又引申为坐卧。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即坐在萋萋纤草上面。藉与耤是古今字。古时天子假借民力耕耨之田叫做耤。由于耤是藉的古字,所以藉又有"假借"的含义,如"藉口"。又由"假借"引申出假设义。  相似文献   

20.
词语的概念义(词汇义、命名义、词典义)是指客观事物现象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在人的意识上的概括反映。它是语义结构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没有概念义。语言就会成为什么也不能代表的符号或声音的生硬组合,人们就不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词语的修辞义是在词汇概念义的基础上形成,在言语表达中显现出来的一种形象表现义。它是为了表现概念义所指称的事物形象、特征,以及言语音表达对这些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