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争青 《福建教育》2023,(18):46-4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教师应探寻切实可行的思辨性阅读路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推动深度阅读的发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2.
<正>思辨性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以思辨能力为指导,以批判性的思维开展阅读活动的教学方式。阅读是学生对文字信息进行感性和理性认知的过程,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求知”的过程,要求学生不再被动地阅读,而能对文本进行反思。思辨性阅读与一般阅读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思辨性质的阅读目的和相应阅读技能的运用,学生在阅读时要运用发现、实证、分析、综合、辩证等思维技能对文本进行分析。本文以《精卫填海》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应用思辨性阅读教学“五法”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3.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通过开展思辨性活动、提出思辨性问题及搭建思辨性阅读支架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思辨性表达。这样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文言单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可以从文本语言、人物形象、历史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具体探讨了在文言单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几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思辨性阅读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文本解读和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文言基础知识以及大众化的文本解读,缺少思辨性解读。本文以《史记·刺客列传》教学为例,从课后的题目入手,运用思辨性阅读的理念,让其阅读教学展现思辨性。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18个任务群之一,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作为教师,应怎样引领学生去进行真正的思辨性阅读呢?一、以文为本,突出自我近年来,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给传统阅读带来巨大冲击,阅读中疏离文本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对文本不重视,被动接受他人的阅读成果,过度迷信"专家"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为核心目标,要挖掘文本中具有思辨内涵与思辨价值的内容,积极探寻凸显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取内容观点、发现表达规律、寻找支撑依据,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思辨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教学可以依据“文学四要素”架构,从读者与文本、作家、世界以及自我这四个维度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思辨性教学,从而发展学生思辨力,促进学生文学素养与思辨能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9.
付守爱 《教师》2023,(11):27-29
思辨性阅读能力是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的能力基础,学生只有具备思辨性阅读能力,才可更为深入、更为透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主题等。基于此,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围绕此诉求,文章作者从统整教材内容、分析培养要求两个层面,明确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让学生能够在想象、质疑、预测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转而挖掘阅读文本中的深层信息,达成深度阅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思辨性阅读是在阅读中对文本内容或形式进行深入思考辨析的思维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可见,思辨性阅读的任务要求已从原先的高中阶段提前到义务教育阶段。笔者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为降低思辨难度,运用了不同的阅读支架,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竖立思辨意识。学生初步形成思辨能力,逐步发展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思辨,顾名思义,在思考中进行辨别,出自《中庸》一书中的"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句.思辨性阅读,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生是主体"这一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具体教学中,通过思辨性阅读,引导学生主动与编者、作者以及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把编者意图、作者...  相似文献   

12.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表达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思辨”在我国最早出自《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意思是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析。思辨性阅读是以思辨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思考辨析并作出合理评判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感悟式、体验式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重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理解思辨性阅读的深刻内涵,并从文论主题、文学主题、哲学主题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比较、分析、概括、推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思辨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是学生在学习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对文本和作者进行反思质疑、分析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一种分析和判断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呢?  相似文献   

15.
<正>思辨性阅读可以使学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文本,获得对文本的真正解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中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行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师要依据课标注重对学生思辨性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以把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聚焦文本关键点和拓展阅读训练点出发,深入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挖掘适合思辨训练的角度和内容,开展思辨训练,以提高学生思辨性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张铨 《学苑教育》2024,(7):70-72
思辨性阅读训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多元,学生会对文本产生更深入的解读与思考,这种阅读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抓住文章的实质,剖析文本的主题,建立对文章全面细致的认知。文章分析了思辨性阅读的内涵和意义,提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展开模式:关注文本中的矛盾之处,探析文章的创作背景,深入解读有代表性的细节,把握文章的完整框架,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18.
思辨性阅读,基于文本细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项脊轩志》教学中,还原文本将作者和作品放回历史节点,解读会更合理、更深入。以细读为基点,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有了设计的灵感。两个教学环节——"文本还原,探究作品主旨"和"指点方法,建立理性态度",都是基于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程标准》)单独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对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自觉回应,旨在提醒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个性化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推断能力、批判有力、比较能力等,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重在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它的设置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教学要求,笔者在《劝学》《师说》联读的教学中创设情境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学习之道”,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