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幸福地阅读,教师应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创建书库,使学生有书可读;多渠道激情引趣,使学生有书愿读;通过多元展示,多方面、多层次实践"悦"读。  相似文献   

2.
数学阅读是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它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面向儿童终身成长的,要让窗口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必须借助于儿童数学阅读经验的累积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创建丰富的阅读平台让学生有书读,实施有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爱上读,让数学阅读变成数学"悦"读,这是数学阅读的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7):39-40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也被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越读"悦"读,"悦"读越爱,使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培养。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有阅读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童年,有阅读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人生。我校倡导"教以人为本,人以悦为本"的教学理念,启动"阅读养性"工程,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师生共读一本书,指导读好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实践活动中,已初步建构了该课程的基本结构。但是,如何有效开展高年级师生共读整本书指导活动?我认为还要奏好以下"三步曲"。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准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激趣,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悦”读。教师要善于从阅读文本的内容、阅读的方式上发现学生“悦”读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趣味性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以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为例,探索初中语文“悦”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悦”读、“会”读、“爱”读和“活”读,使学生的阅读量迅速增加,知识面不断扩大,阅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实,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能和学生一起欣赏文学,探讨名著。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把学生引领进阅读世界。学生"悦"读了,才能真正受益。一、看清现状,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在教师的介入下,才能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才能让"悦"读不再是一场梦。本文就结合当前课外阅读的种种现象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悦"读。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媒体美、趣、新的优势,探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举措点:借孩子一双美丽的眼睛,启儿童"悦"读之门;赠孩子一对想象的翅膀,抛儿童"悦"读之饵;送孩子一粒智慧的种子,扬儿童"悦"读之帆等三个方面,来改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在收获知识,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和谐统一。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以学定教,以生定法,师生相悦,共同生长"的理念,才能真正建立"绿色指标"中提到的绿色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提出的新生态学堂理念,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间的相互悦纳  相似文献   

11.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便会感到读书不苦,其乐无穷。书香不仅要弥漫在孩子们的心里,更要弥漫在整个校园,让书香在校园里慢慢地充盈开来……让这样的理念指引我们将"悦"读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2.
注重情智生态平衡,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阅读教学即为“绿色阅读”。“绿色阅读”,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享受到体验的愉悦,探究的魅力,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一、在阅读中享受体验的愉悦小学生阅读的文本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例:师:打开书读,心里是什么滋味?生:恨。师:(板书:恨)这种恨表现在哪儿,练习朗读。生:(生读课文)师:(小结)拿——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拉——拿不动的用车拉;毁——拉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状,介绍使学生变阅读理解为"悦"读理解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依托阅读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便会感到读书不苦,其乐无穷.书香不仅要弥漫在孩子们的心里,更要弥漫在整个校园,让书香在校园里慢慢地充盈开来……让这样的理念指引我们将"悦"读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5.
促进故事类绘本的亲子阅读过渡到亲子“悦”读,需要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大胆创改编,结合观察和猜测式阅读进行家庭式情绪教育,善于开放式提问与平等的故事讲解,注重幼儿的美感培养,创新“悦”读途径并及时掌握亲子“悦”读的科学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绿色”是生活的色彩。“绿色”一说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是一种艺术化的教育,彰显人的智慧;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需要关爱、呵护童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构筑“绿色”平台,使阅读教学充盈生命的活力呢?一、课堂教学做到“潜心会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首先,认真阅读,学生能正确地解读文本,理解文中的新词难句,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突…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这一栏目,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导读平台、进行方法指导,并延伸拓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8.
"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是素质教育与语文学科改革的新要求,亦是学生实现自身成长与发展必须涉猎的内容、参与的活动。由此,"整本群书阅读"与"整本群书细读"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研的重要方向。而将群书阅读与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整合与连接的方式是"主题"或"系列"阅读,对整本书细读的指导策略则可按照读前、读中与读后的顺序对阅读时间进行切割,每一模块内皆以学生在最大程度上理解文本、提升思想、深化情感、累积认知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读出魅力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这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对"读"的重视,因此,结合新课程理念精神,教师要尽量少讲或不讲,要能够通过读来展示出语文教学的魅力。魅力之一:在读中感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时也是为了帮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感悟力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