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森文 《现代语文》2013,(5):137-138
本文以汉语"红"与日语"赤"这两个色彩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对比二者的认知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红"与日语"赤"的认知意义存在共性;二者都具有隐喻认知意义,且存在共性;因文化背景及生活实践方式不同,二者的认知意义与隐喻认知意义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姜岩 《时代教育》2013,(3):99+102
"ている"是日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补助动词,根据其前面所接的动词性质的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别。在不同的语境中,"ている"通过与其前面所接的动词相配合,可以表达"动作的持续","动作结果的保留","状态的持续","动作的性质"",动作的完了"等语义。在具体的汉译过程中,根据"ている"所表达的含义,多译为"正在~"",~着"",~了"等。本文主要从汉语的"了"与日语的"ている"所表达的时体意义的视角,通过现存的例句来考察二者的互译性。  相似文献   

3.
以汉语及日语中的常用的形容词"浅"字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出发,在分析其认知义及构造义的基础上,探究二者之间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二者的核心语义是相同的,并且都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多层语义。但是,在语义扩张的过程中,因文化背景及生活实践方式的不同,二者都会衍生出各自特殊的语义。  相似文献   

4.
5.
越南语中的“cung”一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副词“也”,有时也可翻译成汉语的“都”。从母语方面来看,学生的母语越南语对学习汉语副词“也”有影响,虽然越南语中的“cung”和汉语中的“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两个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用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就汉语的“也”和越南语中的“cung”进行比较和梳理,以期为针对学生母语为越南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借鉴或帮助。  相似文献   

6.
从语用标记语的角度对近代汉语白话讲说体文献中的用在句首或句中位置独用的"也罢"进行研究,认为它具有组织话语和指示言语行为的语篇功能、表达言者对前文语境中所发生的或所提及事件的容忍和退让性态度或评价的人际功能;并对"也罢"的词汇化过程进行研究,指出语用标记"也罢"的形成与动词"罢"的去范畴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语用标记语"也罢"与"也好"进行对比,认为两者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两者虽有一些重叠,但在语义、语气和篇章功能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表示移动动词起点的格助词“を”和“から”表面上看起来其意义相同,但是由于这两个格助词的原型意义不同,导致它们之间不可自由替换。以往的研究以分析“を”与“から”的具体语义和用法居多,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两者区别的较少。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考察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解释出现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以求增进日语学习者的理解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首先重点讨论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概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概数助词"来""多"各自表示概数的特点、用法,然后分析这两个助词在语法分布上的相同点、相异点,最后总结了它们的整体语法分布以及制约它们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块”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传统的语言学仅关注词汇中的固定短语和句法规则,却忽视了兼有约定俗成性和能产性的半固定短语和结构即语块。研究者运用Nattinger和DeCarrico等人分析英语语块的方法对汉语语块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类描述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英汉语有很大区别,但汉语中同样存在大量的语块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该结果支持了当代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有关假设,同时说明有必要加强汉语语块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中,当朋友遇到麻烦或挫折时,不予理睬是不礼貌和不合情理的,那么就常常需要给与遭遇烦扰的对方以鼓励和安慰。安慰是一种常见行为,然而安慰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当然,安慰的表达方式、用语、内容也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或实施安慰者的认识等因素而有所差别的。更进一步来探讨思考的话,不同国度文化背景下的安慰语表达应该也是有区别的。中日语当中常用安慰语的表现内容是不同的。即使内容相同,使用频率也不尽相同。本文试以汉语和日语为中心,在特定范围及场合下对中日两语言中的安慰语的异同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语是世界语言中最为生动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是世界上的一个大语种,为国际通用语言和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据专家估计,英文,西班牙语,中文将成为21世纪最通用的语言。汉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东北官话为辅助逐渐形成的。会说普通话的人大约有14亿(3000万人作为第二语言)。普通话是联合国承认中国官方的工作语言之一。试将这两种语言的语音进行比较,以便能够在教学和翻译实践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娟 《双语学习》2007,(9M):151-152,154
日常生活中,当朋友遇到麻烦或挫折时,不予理睬是不礼貌和不合情理的,那么就常常需要给与遭遇烦扰的对方以鼓励和安慰。安慰是一种常见行为,然而安慰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当然,安慰的表达方式、用语、内容也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或实施安慰者的认识等因素而有所差别的。更进一步来探讨思考的话,不同国度文化背景下的安慰语表达应该也是有区别的。中日语当中常用安慰语的表现内容是不同的。即使内容相同,使用频率也不尽相同。本文试以汉语和日语为中心,在特定范围及场合下对中日两语言中的安慰语的异同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言家族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汗”语,以极强的生命力兴盛于互联网,又繁荣到网下,从传播渠道到语言特点,一路标榜着e时代年轻一族的张狂个性,而汉语以“滥用新生语威胁语言生态”为由,将其告上了语言体系王国最高权利机关法庭,于是,语言指导方案听证会拉开了帷幕:申请人(汉语)发言: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塔吉克语与汉语中的语言禁忌进行比较研究,从生理与两性禁忌、社会习俗禁忌、称谓禁忌、宗教禁忌等七个方面对塔汉语言禁忌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具体分析,重点讨论二者的差异表现。认为相较于汉语,塔吉克语更为保守、含蓄,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呈现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从动词语义学角度,对日语动词"知る"和汉语动词"知道"各义项语义语法特征和认知事件结构予以分析和比较,阐述了中日语言对译中出现偏差的原因。"知る"与"知道"都具有认知事件的特征,但只有表达"认识掌握与人、事物相关的知识或信息"和"了解人或事物的状态、内容与价值"语义时可以对译,忽略动词语义特征和各论元成分的性质进行翻译是出现对译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三十年来的比较句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比较句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历时研究、类型学研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等多个方面;二是研究角度更为多样,认知理论、构式理论、生成语法理论等被广泛应用到具体研究中去;三是研究内容更加全面,语义特征、构成特点、句法结构、语用功能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现有比较句研究总体呈现出重意义研究轻形式和功能研究、重个例考察轻系统研究、重本体研究轻对外汉语研究、重描写轻解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雅洁  陶阳 《考试周刊》2013,(61):16-17
"对不起"和"不好意思"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道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好意思"的语义在不断增多,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文章调查"对不起"和"不好意思"的使用情况,研究两者在不同年龄层的使用频次,以及影响其使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汉语标记语“反正”语用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反正"使用频率很高且语用功能丰富。通过分析CCL和BJYK的口语语料,研究得出"反正"分布位置的变化对其辖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得出六项话语标记功能:例举标记、追补标记、肯定标记、语气标记、模糊标记、推卸标记。探究"反正"的语用功能,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其高频复现的语言特点,也对汉语教学中话语标记语的有效习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是汉、英语言中共有的现象,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很多领域,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委婉语,它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事物”(Lakoff and Johnson,1980:5),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1](p·28)作为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是词义引申、演变、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衍生新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