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汉德语"前""后"两个概念的空间隐喻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汉德对"前""后"的空间和时间隐喻的认知途径基本一致,而由于文化因素及语言本身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在其它非空间映射域上的差异,最后,本文讨论了汉语中"前"和"后"映射到空间、时间以及其它非空间领域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并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下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金属"铁"相关的隐喻认知构建模式,以及金属概念向非金属概念映射过程。研究发现:不同概念域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使得人们会用金属概念描述非金属概念事物。"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以共性为主,其投射的共同领域主要为功能、状态、行为等方面。而"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个性占少数,英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有"铁表示不纯之物""铁表示方式和任务""铁表示束缚",汉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有"铁表示牢固的关系""铁表示没有价值的事物"。"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共性归因于英汉民族对"铁"基本性能的感知大致相同,而文化色彩、价值观念和历史背景导致"铁"的隐喻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11部莎剧,认为莎剧中的“人生”概念通常被看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行为,可以借助空间和时间识解和表达,但作品中“人生”在精神、感知方面的特征并未成为人们认知的焦点.常规隐喻在莎剧的“人生”隐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构建新奇隐喻的基础.对莎剧概念隐喻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正确解读莎剧的文学内涵提供认知依据,还有助于深入认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语言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研究结合认知学,对英汉语空间隐喻维度下"前"与"后"的隐喻拓展所投射到的时间域、状态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民族之间就空间隐喻所投射到的上述域之间存在诸多异同,特别是时间域所体现的不同认知模式。准确把握这些异同,特别是时间隐喻的差异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汉两族人民在空间隐喻下对"前"与"后"的时间隐喻拓展之差异,提高驾驭"前"和"后"的时间隐喻差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和开展外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归纳唐诗中水意象的概念隐喻,并对各类概念隐喻做了详细的认知分析。研究发现,唐诗中共有六类水意象的概念隐喻:"情感是水""人是水""心境是水""时间是水""困难是水"和"力量是水"。用当代认知隐喻理论解读唐朝诗歌,论证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具有指导意义,进一步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认知活动根植于日常的身体经验,总是从自身身体与外界事物的互动中获得经验,理解周围事物。在日语中,人体部位"手"投射到空间域,成为了方所表达的基准,其方所形式既可以表达实际位置,还具有隐喻意义。本文运用隐喻对日语"手"的方所形式加以研究,以此角度证明人类的认知模式和隐喻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8.
寇晓汇 《海外英语》2012,(1):243-244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但是从认知的角度说来,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这种模式能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能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对饮食范畴类的隐喻的研究不少。饮食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因此饮食类词语相关的隐喻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隐喻概念的方式之一。该文仅以与"嚼"、"吞"、"消化"四个词相关的例子来探讨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9.
“混杂隐喻”和隐喻连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表达方式与隐喻概念紧密相连,不同的隐喻概念必然产生不同的隐喻.在使用隐喻时,应特别注意隐喻概念前后一致,确保隐喻连贯性,否则就会产生"混杂隐喻",导致"譬喻不伦".隐喻的意义并不都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使用同一隐喻表达不同的事物或概念,也可能会用不同隐喻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因此,翻译时可能出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混杂隐喻".译者的注解有时有助于向其它文化借用隐喻,消除隐喻不连贯.  相似文献   

10.
时空隐喻是理解时间概念这一人们认知的基本范畴的一种主要方式,Lakoff将其分为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流动隐喻两个子类。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并结合英、汉两种语料,根据时间空间化的横向和纵向模式,提出了自我移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事件先后顺序为中心的时间序列性隐喻等模式。由此进一步探讨英汉时空隐喻异同,认为英汉语中都存在自我移动隐喻及时间流动隐喻,但汉语时间认知偏向时间的序列性特征而英语侧重时间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王炤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110-113
情感,复杂而抽象,人们关于情感的经历和体验则丰富多彩。作为人类体验重要方面的情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特定的情感体验知识铸就特定的情感认知模式。本文通过对汉英"喜悦"情感概念的隐喻认知研究,挖掘"喜悦"情感概念隐语的认知模式。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和不同的有关"喜悦"情感概念的隐喻模式,这是因为使用汉语或英语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不同之处在于,汉英分别具体描述了有关"喜悦"情感概念隐喻的不同方面。隐喻不仅反映了汉英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文化模式,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宋代词人常借助落花、流水、风雨、云烟等意象表达愁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宋词咏"愁"的隐喻,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大类概念隐喻。这些隐喻概念以我们的经验为基础,验证了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系统性,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研究英汉"心"隐喻的一维性。通过例句比较法,本文从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两方面讨论"心"的一维性,并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心/heart"的隐喻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维性;"心"空间隐喻上的一维性种类多于"heart"空间隐喻上的一维性种类;"心/heart"结构隐喻多用来表达情感的长久,汉语中存在情感的时间状态之分,英语中没有;英语中"心"部分用于表达"一段时间",汉语中则没有对应说法。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我们语言中的许多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喻及其隐喻性扩展。"UP-DOWN"意象图式不仅可以表达"上—下"这一位置概念,还可以表达一些抽象概念,如:状态、数量、社会地位甚至是道德规范。对"UP-DOWN"意象图式隐喻意义的研究不仅在认知语言学方面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UP-DOWN意象图式的隐喻意义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大量地扩展自己的词汇认知范围。  相似文献   

15.
杨子清 《文教资料》2011,(16):35-36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丰富的关于"心"的隐喻表达,是隐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根据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Fauconnier&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心"隐喻化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英汉语言关于"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隐喻现象中包含着概念合成这一认知过程,该理论可用来阐释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主要围绕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的隐喻展开论述.首先区分了常规隐喻、死隐喻和新隐喻,然后分别介绍了常规隐喻所包括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分析了在概念隐喻中,到底有哪些概念或某个概念的哪些方面,可以作为源域的概念结构用来帮助人们构建和理解目标域结构.最后对“时间流经我们”这一概念的隐喻性表达进行了重新分析,说明了隐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62):80-81
从空间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英汉语中"上—下"和"前—后"方位隐喻,探究了"上—下"隐喻多于"前—后"隐喻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隐喻的运用来源于人的空间运动经验,受制于人自身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体验哲学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对指导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前"在日汉语中是较为常见的汉字,方位词是它最为常见的使用方式,空间义是它的基本义。日、汉语中"前"的空间义基本相同,"前"这一方向都是根据参照物决定的。在时间领域,日、汉语的"前"既可以表示过去又可以表示未来,但两者"前"的时间隐喻具有不对称性,日语常用前后轴来隐喻时间,而汉语则既使用前后轴,也使用上下轴。"前"在社会地位领域和状态领域的认知意义,在日汉语中基本相同,但日语"前"还存在向助数词转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概念隐喻"是隐喻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用一个概念去理解和建构另一个概念。从认知隐喻学的角度着手,基于真实语料,在汉日语言中常见的方位名词"左""右"及"左右"的空间基本概念基础之上,分析其在汉日语中的空间隐喻拓展义,发现由于文化的差异,其空间隐喻既存在对应关系也存在非对应关系。提示要加深日语学习者对该方位词的理解,并使汉语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王素敏 《英语辅导》2011,(1):135-136,19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概念隐喻是隐喻系统的中心概念,是隐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进入了认知范畴。本文试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阐述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构成的基本方式是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以达到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和判断;概念隐喻的最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概括性和派生性;概念隐喻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可以通过阐释隐喻和构建隐喻两种方式来辅助人们的思维,帮助人们运用具体简单的概念来认知和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概念隐喻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