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源词是指音、义相同或相关,并且由同一语源孽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可以汉字为线索进行系联,但该方法常常局限于汉字形体,出现系联不周或者系联不当的错误.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辨析同源字、同音字、近义字、异体字、形声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拟以"周"的谐声偏旁字的系联情况为例,说明上述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温敏 《语文知识》2007,(4):53-56
同源词指音同或音近、意义相关且由同一语源孳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以汉字形体为线索,但其局限性也在于它常常拘泥于汉字形体。文章拟从"介"、"加"、"间"谐声偏旁系联入手说明同一声符系列下的不同情况,从而说明系联同源词应音义并重,二维交叉,防止系联"同部不同源"及缺漏"同源不同部"的词。  相似文献   

3.
同源字组在语义上存在着某些联系,《广雅疏证》对此也是多有揭示的。同源字组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就是原词之间关系的表现。因此,考察同源字组间的语义关系等于考察原词语义的关系。 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对同源字的研究,可以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内向型的,相当于现在对一组字内部成员间关系的系联与证明;一是外向型的,就是系联同源字组并对其语义关系进行探讨。例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雅疏证》所系联的词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379组同源词,并从中探求汉语同源词的语音关系特点和音转规律。  相似文献   

5.
叶慧琼 《现代语文》2009,(6):143-145
颜师古的<汉书注>没有专门的理论来系联或论述同源词.它在训诂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运用声训系联了部分同源词.本文通过<汉书注>中解释字、词,破通假,贯通异文或古今字这三个训诂条例分析了颜师古对同源词的系联.  相似文献   

6.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的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音义关系的情况,包括: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存在词义引申关系、一声之转关系、两个被释词音近则共用一个解释词的义同关系,以及类比词前后的被释词相同或属于同一义类则其解释词相同或义同义近、被释词音同音近则其解释词义同义近关系。  相似文献   

7.
<尔雅音训>中系联起来的同族词多数被证实确有同源关系,但还有一些有待验证,本文对<尔雅音训>中未被证实的同族词材料进行疏证,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系联从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找出它们所记录的词之间的同源关系,是汉语同源词研究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对《说文解字》中的“卑”声字进行分析,并归纳了五个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训诂研究中,词语的搭桥现象是指没有同义关系的词语之间基于一个多义词或音变同源词构成了训释关系或同源系列。词语搭桥现象存在于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中。在词义训释中,被释词因与释词的一个义位相同而得以训释另一个义位,这归因于古人不同的字观念。在同源系联中,不同的词由于源于一词的不同义位而构成同源系列,各词有不同的语源义特征。确认同源系联中的搭桥现象需要辨别相关义位是否源自一词,排除同形词、字的双本义和假借用法形成的搭桥假象。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在搭桥现象上存在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认为"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①他还认为,同源字必然是同义词,或意义相关的词,而同义词却未必都是同源字.在这一观点上,我们结合各家对"同源词"与"同义词"的定义来研究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总结传统语源学研究成果时,对只明言声音关系或意义关系、实际上却是“声义同(近)”的材料重视不够。本文以《广雅疏证》作为突破口,考察统计了“声同声近声通”在该书的使用分布情况,分析了它的含义,发现《疏证》的“声同声近声通”除纯粹说明声音关系外,还可能指同源词、通假字、异体字、联绵词或名物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等。  相似文献   

12.
《广雅疏证》同源字的语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义素分析及语义场论来分析讨论同源字同源的语义条件及语义关系问题。认为,同源字的声近义同就是源义素相同,这是决定一组同源的语义的充要条件。源义素是同源字所由派生的原词的语义,是同源字形成的同源场的语义核心。 但同源场并非孤立存在的,原词语义同近的同源场与场形成同近义同源场。这样的场又互有同近义关系,从而形成同近义同源语义系统。同源场的系统性联系是原词语义的结构特征决定的。之所以有同源字产生,又主要是由于语言符号具有模糊性。 王念孙,早在乾嘉时代,就能有较强的系统观念,在所著《广雅疏证》中既大规模系联证明了大量同源字组,又揭示了其间语义的系统联系。实堪称近现代同源字研究内、外型两大基本方向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3.
颜师古的《汉书注》使用了大量的声训,推求语源。本文对其中部分同源词进行疏证,以验证其同源关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形声字的"右文"兼具形音义和孳乳新字能力的理论来探究散见于<说文解字>中的23个从"尧"得声的形声字是否为同源词.  相似文献   

15.
黄侃先生的《〈说文〉同文》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解字》各部的同源字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本文以王力先生所定的声韵标准,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同文》中口部字的声纽和韵部进行分析,以辨释其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广雅疏证》同源词的词义关系类型,主要有相同、相关、相同相关三种,以相关关系为主。同源词词义关系的多样性是客观事物多向、多维和多渠道联系在词义运动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巫”、“武”与“舞”同源试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的特点是形音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早期汉语中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意义上也多有联系,可能由同一语源滋生。文章从语音着手,结合字形分析和古代文献的用例情况,试着论证了“舞”、“巫”与“武”是一组语源上同源的同源词,同时这种联系也再次证明了词汇系统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特点是形音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早期汉语中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意义上也多有联系,可能由同一语源滋生。文章从语音着手,结合字形分析和古代文献的用例情况,试着论证了“舞”、“巫”与“武”是一组语源上同源的同源词,同时这种联系也再次证明了词汇系统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训诂之旨,在于声音。声义关系是考察一组汉字内在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子"为研究的出发点,紧紧抓住声义两条线索,通过系联,阐释声义关系对同源词考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语以声求义流变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声求义,就是通过音同音近的词的声音,来探索词的意义,训诂学家把它叫做声训或音训。之所以能以声求义,是因为方言音转、古今音变、假借、词的孳乳分化等原因,往往使得字形相异而读音相同、相近或有对转、旁转关系的字意义也相同或相近。汉语词的音义关系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