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终于"和"总算"是一组意义相近但用法有别的副词.二者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终于"既可以修饰消极事件也可修饰积极事件,而"总算"只能修饰积极事件;其二"终于"具有客观称述和主观评注两种功能,而"总算"只具有主观评价功能;其三"终于"侧重于时间之久,属于"总括扫描",而"总算"侧重于过程之难,属于"次第扫描"...  相似文献   

2.
"何苦"与"何必"两个语气副词同是由反诘类语气副词"何"演化而来,由于"何"类反诘语气副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何苦"与"何必"作为两个单独的个体逐步完成了词汇化的过程。受两词历史同源性的影响,它们在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语义上,"何必"强调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某事不值得做,劝说意味较强;而"何苦"侧重于说话人对做某事引起的不良后果的惋惜。句法功能上,"何必"与"何苦"属于反诘类语气副词,具有"唯状性",常作状语修饰谓语,而在极少数情况下作宾语。句法位置上,两者位于句首、句中的情况较多,而位于句末的情况多出现于口语和剧本中。在时体上,"何苦"多强调对已然性事件的惋惜,而"何必"多是对未然性事件的劝阻。"何必"与"何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但由于语义与时体的限制,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一般不能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终于"、"总算"、"总归"因其在语义上的共同特征可以聚合成一个语气副词类型——归结义语气副词。本文考察了归结义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认为它们具有表述功能、强调功能和元语功能。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里,由于语义、语法等因素,助动词"可"逐渐转化为语气副词"可"表强调,其语法位置通常位于心理活动动词或性质形容词前。当"可"作为助动词时,常与副词"良"、"实"、"深"、"甚"、"胜"、"真"等搭配,表示强调。与此同时,"可"还作为构词成分,放在一些新出现的词语里如"可煞"、"可怜"、"可不"等表强调。元明清时代,还出现大量"可"+vp模式表强调。本文将从历时层面,研究"可"强调功能的产生及演变。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化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无论如何"与"无论"在句法和语用两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句法上,"无论如何"出现在独立的单句结构中,其后副词"也/都"不必强制出现,多倾向于不出现,表明"无论如何"应为一个独立的构式。"无论如何"倾向于出现在助动词、情态副词前,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事情或命题的坚决肯定的主观态度,表明其主观化程度很高。语用上,"无论如何"具有标示未然的功能、元语功能和语篇功能。"无论如何"的句法—语用表现与"无论"无条件复句完全不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情态副词表示说话人对命题、事件的主观认识;关系副词是指对两个句子或小句有某种连接作用的副词;情态副词中也有表示关系的小类,关系类情态副词既能够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性态度,也可以表示小句之间的各种关系,这种类似连词的用法,说明副词的内部分类和外部分界呈现出复杂交错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不成"从先秦时期由一个表"不能成就"之意的非词结构逐步变为现今的句末语气词,先后经历了向否定意义副词的过渡阶段和既可作表否定意义副词又可作反诘副词的阶段,最后变为了句尾语气词。现代汉语的使用中,"不成"仍具有以上三种用法。徐时仪提到"不成"在唐代已有处在句末的用法,并且其作为句末语气助词在宋元时期可经常见到,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在"的意义是"位于",其功能是使主体与"在"后接的场所、活动产生空间或时间上的关系。副词"在"和介词"在"都能表示进行。"正"强调匹配的精确度,可与"在"构成多种组合。在这些组合中,"正"和"在"没有发生语义上的根本改变,并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更"作评注性副词是在近代汉语时期才出现的,它表频率"又""再"义,表程度"愈""越加"义,表语气"难道"义,还表主观情态"就、绝对、根本、确实、实在、一点也"义。另外,评注性副词"更"有传信功能和情态功能,前者起确定客观信息的作用;后者表达了说话人对事情的观点和态度,具有十分明显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副词的"总"与"总是"在一般情况下可互换,表意类似。作为短语或结构的"总+是"虽在形式上和副词"总是"相近,但却不能替换成副词"总"。运用变换分析法进行分析,"总+是"可分为三类:副词"总是";短语"总+是";结构"总+是……的"。三者的语义与语法功能不同,由此得出"总"和"总+是"互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副词"难道"是由原本分立的两个语言单位"难"与"道",因句法位置的相邻而线性地组合到一起,在双音化大趋势以及人们心理"组块"的作用下,通过取消二者之间的语法边界而逐渐融合并凝固成双音节复合词的.其词义经历了由实而虚的演变过程,由最初的"难以言说"演变为"说不定"的意义之后,"难道"便可引入一个具体而有疑问的命题,以此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主观判断或推测.后来在表判断或推测的基础上,词义又得以进一步虚化.当"难道"引入的是说话人无疑而问的真值判断时,"难道"就逐渐失去其具体的词汇意义而演变成一个表反诘的语法标记.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对东北方言中"精"的性质认识不一,主要分歧在于"精"到底是词缀还是程度副词。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由"精"构成的词类为状态形容词;从词缀的意义和形式的角度来看,"精"由于缺少周遍性,不宜看作词缀。因此,东北方言中的"精"既不是词缀也不是程度副词,而是词汇性的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东北方言中存在大量表示程度的词缀。有学者认为程度词缀"焦"和程度副词"贼"具有一样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我们认为,"焦"和"贼"并不相同,"贼"为程度副词,而"焦"为状态形容词前表程度的词缀。本文以"焦"为例,从构词特征、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角度论证其为程度词缀而非程度副词,并试图揭示程度词缀的词族性及其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5.
副词"とても"既可以接肯定句,作程度副词,也可以接否定句,作陈述副词。"とても"作陈述副词时基本句式有5种,其后面接的否定句大部分是表示可能的表达方式,也有的句子不含"可能"的意思。无论"とても"与"可能"的相关性如何,"とても"本身并不表可能,仅起到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とても"作陈述副词时大多用于陈述现在或将来的事项。20世纪80年代以前,"とても"多接否定句作陈述副词,80年代以后多接肯定句作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语气副词"反倒"的研究,鲜有文章谈及,多数辞典的释义为"同‘反而’"。本文主要从信息功能角度对其分析。"反倒"作为半幅评注副词,具备预设激活功能和焦点对比功能。在交际功能方面,陈述一种偏离预期、难以理解的现象的同时,也突显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态,即以一种辩驳的语气对该反预期现象加以评论,即强调命题表达的不是预期的内容,而是与之相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副词"只是"与"副词‘只’+动词‘是’"结构区别开,主要讨论了副词"只是"的用法。作者认为范围副词"只是"至少有以下三种语法意义:(1)表限制,可与"只"替换;(2)表强调,可与"就是"替换;(3)表解释。由(1)义到(3)义有由实到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演变的核心是(1)义。本文还解释了"只是"不能替换成"仅仅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靖 《现代语文》2009,(7):43-45
时间副词"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 "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客观判断和主观评价都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语用功能的不同引起两者在时间性以及量的表述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范围副词"仅"为研究对象,在简单地考察"仅"在语义、句法、语用层面的用法特点之后,进一步分析了"仅"的主观化表达。范围副词"仅"的主观化表达形式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认知,二是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可不(是)"多出现对话语篇之中,表达说话人对对话人所陈述信息的赞同与肯定,在特定语境中可表达出说话人的嘲讽等情感语气。使用泛化后,该构式逐渐应用到叙述性语篇之中,起到肯定性的篇章衔接作用。话语标记"可不(是)"经历了主观化的发展路径:强调性否定进入反问句语境,强调性的副词"可"与"不(是)"各自独立,受到重新分析、语境渲染等机制的影响,强调性否定向肯定标记转化,标记"评价"的言语行为,最终"可不(是)"紧缩固化为一个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