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读课文"是该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自读课文",是教好"自读课文"的前提。统计表明:"自读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自读课文"教学,既要与"教读课文"相区分,又要与之形成整体;"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要成为"课外阅读"的示范;"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还需要注意互文对读与群文共读。  相似文献   

2.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有两个基本层次:一是读文,二是读人。文是人所写,文亦是人之心声。如果只读文本而不读人,就很难读懂文之真义,而读人又是以读文为基础的。所以先读文再读人,在读文中读人,就成为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日偶读语文版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发现平素熟知的"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句中的"乞之"竟然被改为"丐之"。这使笔者大惑不解。究竟是"乞之"还是"丐之"?  相似文献   

4.
一、如何"读文悟道"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  相似文献   

5.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看书阅文不可少,看得多了便有比较,就能明白什么是好文章。现在作文指导之类的书多如牛毛,但给人的多是虚知,缺乏实感,所以与其读这样的指导书。还不如找点好书好文章来读。这"好文章"不仅指课外的,还指课本里有的。  相似文献   

6.
要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有效领会文意、悟得文味,具体策略有:强调以"读"润"文",初读读通读顺,巧读激发兴趣;强化以"法"解"文",与生活搭建联系,与其他阅读材料做比较,灵活融入各种理解技巧;聚焦以"品"悟"文",品语言之精妙,品构思之精巧,品内蕴之深厚;观照以"文"会"文",循出处,循下文,循类文。  相似文献   

7.
《项脊轩志》是文言文中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切而细腻,让人读之为其动容。明代黄宗羲说:"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清代林纾亦云:"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无论是怎样至真至切的情感,它一定是通过细腻的语言这一载体来传递。因此,作为现在的我们来读它,也只能通过细读语言这一载体,透过语言来体悟情感。  相似文献   

8.
非 常 感 谢 《 语 文 教 学 与 研 究 》 对 我 们 河 南 省 商 水 县 第 一 高 中 的 支 持 和 信 任 , 将 本 期 《 读 写 天 地 》 “ 圆 桌 读 书 会 ” 交 由 我 校 承 办 。 本 期 的 选 读 文 章 是 《 好 日 子 的 成 本 》, 文 章 虽 短 但 意 蕴 丰 富 , 其 中 蕴 含 着 对 人 生 和 生 活 的 深 刻 思 考 。 希 望 同 学 们 认 真 阅 读 之 后 , 分 组 讨 论 , 有 什 么 看 法 和 感 受 , 尽 可 畅 所 欲 言 。 马 新 建 李 晨 光 ( 高 二 1 班 ) 读 了 陈 彤 的 《 好 日 子 的 成 本 》, 不 禁…  相似文献   

9.
唐文治古诗文诵读法是我国近现代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读文法。在理论上,此读文法一方面传承了清代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另一方面它从古代音律之道和曾国藩的作文之道中推出读文的"阴阳刚柔"学说。在实践中,唐文治将读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提出"三十遍读文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对唐文治读文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溯源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科学地挖掘这种传统语文教学法在文章情感表达和读者认知深化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说经典     
经曲经得起重复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副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工程的等等,好让自己被历…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2,(16):23
正225□□□□78@qq.com:姐姐,我爱写作,可就是不想啃那些大部头的所谓经典,一看到就烦。那些东西,读了有什么用!读经典当然有益。你既然爱写作,肯定是听过这句话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瞧,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吧?多读些经典及其他好  相似文献   

13.
宋人真德秀在评《陈情表》一文时说:“按令伯之表,反复谆笃,出于真诚。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况当时之君乎!”诚然,李密《陈情表》一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今天我们仍然要说:“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那么《陈情表》一文为什么能打动我们呢?笔者以为有如下之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田若先生有一句话:"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的确,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与手段的同一。阅读教学本身应该把发展学生"读"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目的,而读又可以当作理解、领悟和吸收阅读客体材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好。"课堂上,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对文章的内容获得真切的感受,才能对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满人唐彪认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叶圣陶说过:"语言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列伟。"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笔者真正走进了主题阅读的实验研究,主题阅读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中,中高段则以"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课型为重点课型,本文就以文带文课型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什么是以文带文;二是以文带文解决的三个问题;三是以文带文课型中的以读代讲;四是以文带文之以读代讲课例评析。  相似文献   

17.
细读,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要素文本细读,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读,进而揭示作品主题。它是细密地研究文本的上下文及言外之意,是一种深入研究文本的阅读方式。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细品慢读文本。一、反复诵读读始终是学习语文的一扇最重要的窗口。古人说得好:"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古  相似文献   

18.
品悟经典     
<正>[原文]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2),而好犯上者,鲜(3)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3)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4),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有若,字子有。(2)弟:即"悌"(tì),敬重兄长。(3)鲜:少。(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讲好普通话、读好课文、用好教材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三好"老师。  相似文献   

20.
向经典学习     
708□□□546@qq.com:我想读点课外书,你有什么好的推荐吗?姐姐建议你多读经典的书,尽量少读时下的畅销书。畅销书很多都是一种快餐文化,好读,可是缺乏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