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叙事类文本,关键就是要指导学生感知其中的人物特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情节,在梳理中促进人物体验;想象画面,在补充中夯实人物体验;紧扣细节,在揣摩中丰富人物体验;借助环境,在联系中强化人物体验。  相似文献   

2.
何梦 《学语文》2021,(1):30-31,25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梳理情节,积累语言经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二、设置以文绘画的环节,激发学生自主还原文本情节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人物、环境、细节进行深刻思考。三、引导学生通过物象分析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感受战争中的人间温情、青春美丽、人性美好,并自主表达对其中人物的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3.
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文本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鲜明的人物、大胆合理的想象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故事类文本要举一反三,通过方法的迁移、内容的整合、语言的对比等途径,让学生走进故事,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感受故事的艺术魅力,获得思想的启迪,并自觉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图画不仅是形象的,也是形式的,它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指示性符号、结构图、图表等抽象化的存在。当我们把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地"图画"出来,言说有了对象,言说有了目标,言说有了方向,学生的习作就不至于言之无物、枯燥乏味了,就会变得丰富起来。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画观风景,让美景在有序中栩栩如生;利用图画写人物,让特点在生活中彰显本色;利用图画讲故事,让情节在想象中跌宕起伏;利用图画介绍实物,让实物在比拼中竞相争荣;利用结构图叙事,让体验在结构图中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5.
激活文本的张力,能让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建构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抓住关键词句和文本的情节线索,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状态,对文本的情节、人物以及思想情感等形成多元的、个性的认知、体验、感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材选编的文本都是典范之作,文质兼美,情感真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讨论、联系生活等途径,感悟、体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从而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本节课的教学,是想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牛郎织女》一文,学会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理清民间故事的情节脉络;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感悟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愿望。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掌握阅读叙事类文本的方法。2.通过关注人物、情节等了  相似文献   

8.
案例概述《荷花淀》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被誉为“诗体小说”,无论是其主题、情节,还是人物、环境,均有值得细细鉴赏的价值。但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并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则各自窍门不同。本着“围绕文本,品读鉴赏”的宗旨,笔者引进课本剧片段(共3个片段,计5分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让学生既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又有必要的理性分析,较好地领略了小说的真、善、美。下面撷取教学中赏读人物描写的片段,阐述一二。案例描述一、解读语言之妙为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特…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从文本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及语言能力,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将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机串联起来的重要载体。巧妙适宜地运用留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必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静态的文本中挖掘出人物留白、符号留白、情节留白,引领学生合理想象,填补空白,深刻体会留白的意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多是经典佳作,常常留有些空白点,给读者予自由想象的空间。补白带给学生的是文本体验的内化,是思想情感的提升,更是思维水平的发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背景处、情节处和拓展处进行补白,让学生感受文本的内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文字的浸润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教材,大多配有许多生动、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既能再现课文意境,又富有儿童情趣。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素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感悟文本;想象情节,促进思维;超越抽象,感悟意境;体会情感。说出感悟;并做到正确评价。积极鼓励。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统编语文教材选编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对人物形象特点、情节起伏设计、环境描写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让学生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展开对小说的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环节,与小说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游离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语言形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鉴赏。师生交流机械问对,学生言说脱离文本。因此,要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亲和力,培养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行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作者)的零距离对话,随机进入文本,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在这方面,特级教师葛银铨执教的《詹天佑》,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期待对话走进文本师:…  相似文献   

14.
本课教学以文本《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发展为脉络,着重分析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入手,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剖析,从而把握贾宝玉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以贬笔写贾宝玉的真实意图,以及由此寄寓在贾宝玉身上的情感.本课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放飞思绪,想象补白,扩充内容,丰富情节。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标点符号处想象补白,激活文本;在关键词语处想象补白,体会深意;在结尾拓展处想象补白,飞扬思绪。  相似文献   

16.
随文练笔的理论基础在于读写结合,即基于阅读教学开展写作训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原文情节进行扩写,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在与文本共情的基础上展开心理描写。一、引导学生对原文情节进行扩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忠于教材原文,展开合理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进行扩写训练,培养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借鉴孙绍振老师的“还原法”深入解读《卖炭翁》:对比故事原型,探究典型情节;发现矛盾点,咀嚼情感的不寻常处;想象空白处,推测人物命运。逐步引导学生探寻艺术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8.
小说阅读重在情感线索的把握,如果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与小说人物同喜同悲,表明学生已经走进文本,实现与小说作者以及小说人物的深层对话。小说情感的梳理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切入,把握情节发展,品读人物描写,分析环境描写作用,体会细腻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文本阅读中,优美的文字、饱满的人物、充满想象的情境,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但是,目前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文本中的美学因素。基于此,教师应调整阅读指导理念,结合丰富的文本素材,为学生构建审美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朗读体会,引导学生欣赏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基于审美教育的要求,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有充满意蕴的古诗,有着力渲染自然美景的散文,有充满人文情感的故事等等,这些文章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寓趣于活动的模式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方法有:诵读比赛,趣赏诗歌音乐美;文本表演,趣理诗歌情节;改写情节,趣品人物情感;留白补写,趣练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