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整"字在东北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经常出现在老百姓的口语当中。作为次方言的"整"字具有和普通话中的"整"字不同的含义。本文就要分析除普通话中对"整"的解释之外的其他意思。  相似文献   

3.
雷广金 《课外阅读》2010,(12):182-183
“咋”是多种方言共有的一个方言词,在东北官话中十分常用,由“咋”构成的词语,也大量存在于东北方言中,并得到广泛应用,在特定语境中,具有丰富的语义色彩,体现了“咋”这一东北方言词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咋”是一个具有浓厚东北方言色彩的词语,本文主要从语义的角度考察了“咋”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法分布,同时也对“咋”的语用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小品这一媒体形式的发展,东北方言也随之红遍大江南北。近年东北方言的一些语音、语法现象渐渐进入普通话,而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东北方言语音的特殊性和词汇的生动性使其迅速流行起来,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相似文献   

6.
在新兴的“被XX”格式中, “被”字的性质并非“类词缀”,而仍是一个词,而且是副词.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从语用和修辞的角度对东北方言中的“哎呀妈呀”进行讨论,在“唉呀妈呀”作为一个习用语的普遍用法的基础上,分析它在东北方言的具体语境中产生的多种临时语用义,如:表疑问、表否定、表惊叹、表讽刺等;同时,“哎呀妈呀”还存在某些语用变体,在妇女和小孩儿中更为常用。  相似文献   

8.
东北方言中程度副词"贼"的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它在使用中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试从其历时演变、语法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它和普通话中副词"贼"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探索东北、华北方言中的后置原因助词"的事儿",分析了它的语法、语义特点。"的事儿"的词汇化属于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东北方言中存在大量表示程度的词缀。有学者认为程度词缀"焦"和程度副词"贼"具有一样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我们认为,"焦"和"贼"并不相同,"贼"为程度副词,而"焦"为状态形容词前表程度的词缀。本文以"焦"为例,从构词特征、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角度论证其为程度词缀而非程度副词,并试图揭示程度词缀的词族性及其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东北方言中除使用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外,还有另外一组表程度深的副词,如"嘎嘎"、"哇哇"、"咣咣"、"嗷嗷"等,它们是由拟声词衍变而来的程度副词。文章从拟声词衍变为程度副词的理据、这类程度副词的句法语义特点及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这类程度副词不仅比普通话中的一般程度副词表程度更深一些,而且更富有生动性和鲜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东北方言中的“儿化”现象丰富,通过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中的儿化词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词缀“儿”有时表示细小、喜爱、亲昵的意义,这是有依据可循的。有时其意义虚化,只具有地方性、口语性等语义特征,这样的儿化词数量繁多,一些不该儿化的词语也被儿化,这主要是受到语言类推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使用频率很低,而且只作为语素出现在词语里。但是“引”在河南长葛方言中却运用丰富,大多是从近代汉语继承而来,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婷 《学语文》2013,(5):60-60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词尾大约有五个,到了现代汉语.除了“然”还具有一定的造词功能外.其他的词尾几乎都保留在成语和引用性的古代汉语文句中。形容词的词尾到现代汉语中一律改为“……的样子”,但是一些方言中还有些不同的表达方法,这些可能是民族语言的底层,也有可能是古汉语的遗留形式。东北方言中有个能产的词尾“道”,据我们观察,其用法就是用在形容词或名词活用的形容词之后,表示“……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东北方言作为与普通话最为接近的一种方言,其中一些词的使用方法虽然与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仍具有一些特殊用法。东北方言中的除与普通话有相同用法外,还可以与否定副词不、别、疑问代词咋组成常见搭配,其意义和用法具有特殊性,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不同。的在东北方言中的使用,体现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使东北方言在表述上更加简洁。  相似文献   

17.
形容词"大"的基本义项在普通话中十分常用,但在东北方言中,"大"还可作为泛义形容词使用,具有能替代许多具体动词、可随着语境变化表达多种语义、语用功能丰富等特点。主要立足于东北方言,以形容词"大"为分析对象,总结了"大"在东北方言中比较常用的搭配和意义,就此认为其表义特殊性是受到构式语法中语义强制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名词用"大"修饰后所具有的特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9.
所谓“白”类词语是指包括“白”在内的以“白”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白”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语料库,从方言的问句理论出发,聚焦河南鹿邑方言中"可VP"问句的句型及其解释。研究表明:河南鹿邑方言"可VP"中"可"主要继承了古汉语中虚词"可"的疑问副词性质,起到发问的作用;根据定量语料分析得出,鹿邑方言中"可VP"存在附加式问句:"S+‘可VP’"以及一般的"可VP"问句;分析"可VP"问句得出,在鹿邑方言中"可VP"在问句中一般做主语、谓语、补语;鹿邑方言"可VP"问句中不能套用"可VP"句式,以及"X不X"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