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亚庆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
1966年出土于咸阳塔儿坡的铜链梁钫工艺精良,纹饰精美,本文利用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从器形、纹饰、铸造工艺及铸造传统等方面对此器的国属问题及流入秦国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此器虽出土于秦考古学文化遗址,却是具有战国时期魏国青铜器特征的魏器. 相似文献
2.
王增文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5)
商丘古代教育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墨子重视因材施教,强调学以致用,主张"强说人"和"行说人",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主张述而且作,培养弟子的创新精神。庄子主张"行不言之教",常用寓言故事与弟子交流,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惠施以善辩为名,善于培养论辩人才。应天书院的办学特点有:实行开放式办学;典型的官办书院;以经义、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廊庙之器为教学目标;与科举关系密切;执教者多为博学之士,教学有方,对学生要求严格;关爱贫困学子,师生关系密切;学生学习刻苦,志向高远;培养了众多的杰出人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赖永兵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6):63-66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庄子美学思想愈发受学界重视并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庄子美学的整体风貌、庄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美—美感—艺术”式的庄子美学架构、庄子具体的美学论题和庄子的人生美学精神等几个方面展示了近二十年间庄子美学研究的现状,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王玉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26-133
商丘古城与大运河商丘段所承载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商丘古城与大运河商丘段捆绑申遗的关键条件。首先要盘点、厘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标志性项类的历史渊源及保护现状:物质文化资源以商丘古城、张巡祠、应天府书院、侯方域故居、阏伯台等标志性品牌为例;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商丘民间技艺与商丘民间戏剧两方面内容,分别以饮食标志性品牌资源、传统剧目标志性品牌资源为例。其次要探究捆绑申遗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方略,强调对各种文化资源项类的深入挖掘和有效保护,进而树立商丘特色文化品牌及区域文化遗产标识。 相似文献
5.
张丽娟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5):20-22
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立场上,以怀疑主义为方法,从认识主体能力之局限性、认识标准之主观性、认识对象之变易性和言说之困境四个方面,对认识活动之障碍予以揭示并对其作了相对主义的消解,对最高本体\"道\"的认知则提供了神秘主义的\"体道之方\"。庄子的认识论是其逍遥人生理想的理论支柱,也是如何实现从安命向逍遥过渡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7.
萧若然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4(6):17-19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本文重点对庄子故里研究的现状作了比较全面的评析,指出庄子故里在今山东省东明县。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人学思想、主要是生命哲学,主张视生命为人生的首要价值,强调不断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超然物外,达到一种无往而适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魏清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22-25
应天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今日的应天书院影响力却不如同时期的其他一些书院。重修的应天书院由于资金短缺、宣传力度不够、景点开发缺乏创新性等原因,不能很好地传承应天书院的优秀文化。应天书院的文化传承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建设具有创新性、代表性;加强与高校、其他书院的合作、开展学术文化游等。 相似文献
10.
生死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关于生命本体问题的思考.在<庄子>一书中,生死问题贯穿全书,是其核心理论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庄子对生死的理性认识;进而表达了庄子对生死超然达观的态度;最后评价了庄子这种超然生死观的不朽意蕴. 相似文献
11.
李华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5(3):28-31
《庄子》一书的价值除其深的哲理及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浪漫主义文风外,书中还提出了“得意忘言”等一系列作文的修辞标准,并通过夸张,排比等十九类修辞手法的频繁使用成功地实践了其为文的修辞主张。 相似文献
12.
13.
吴建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5):64-66
以人为本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论美也以人为核心。庄子论道与美、真与美、审美心态等一系列美学理论命题,如“法天贵真”、“自适其适”等,都体现出了时人之生命的热切关注,这也使庄子的关学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庄子思想具有着一种开放性,它的“游心”是向外部世界的畅放和舒展;庄子寻求人与自然的对应,以内心的虚静达到与外在自然的融合;庄子寻求心灵的自由,处世态度是超然而不是逃避。 相似文献
15.
《庄子》动词配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和改造了特思尼埃尔(Tesniere)的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全面量化分析了《庄子》中的1657个动词,归纳出了《庄子》中以不同配价的动词为核心的21种基本句式,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庄子》中四种派生手段在由基本句式派生为派生句式过程中的使用概率,着重探讨了《庄子》中动词配价和句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动词配价和小句空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庄子》动词语义角色的小句配位规则。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隐逸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隐士思想具有深远影响。《庄子》中形象地描写了几类隐士,他们或是刚烈,或是柔和;或游离于理想中,或回归到现实中。每一种隐士类型都集中反映了庄子看待隐逸的态度,都是庄子隐逸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19.
张爱民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4):85-88
《庄子》直指心源的哲理和浓厚的宗教意趣,为道教学者的修仙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庄子》书中的神人、至人思想被道教进一步发挥,其对心性论的探讨影响了道教的发展,促使了内丹教的进一步发展。道教学者陈景元概括出“中正为宗”为庄子思想的特征,反映了宋代儒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