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远柱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19(2):143-146
张謇和孙中山在关于发展工业、商业、交通等产业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张謇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创办一系列的企业来探求救国道路,而孙中山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质属于改良性质,而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则是改革性质的,主张以全新的资本主义模式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2.
李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郑孝胥与张謇同为清末民国重要政治人物,二人皆以经世为追求,然旨归不同,郑孝胥以仕途功名匡扶天下,张謇则以实业教育为自治基础。郑、张相交三十余年,由同志而暌隔,莫不与时局变迁和个人志向有关。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人侵不断加深,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寻求各种救国之道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张謇在外觇大势、内审国情,充分考虑其他救国主张的利弊得失后,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张謇一身兼有儒生、状元、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地方自治实践家、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主义企业创始者的身份与经历. 后半生, 他投身实业, 热心教育, 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 还参与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签名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张謇以实业兴教育, 实业与教育相互依存, 为近代实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实业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6,(9)
作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面对晚清朝政的腐败,毅然决定辞官返乡,满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热血,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中。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前期\"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还是后期兴办实业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8.
张謇重视实业教育在富民强国、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方面的作用,其父教育,母实业的办学理念,在举办实业教育过程中能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按需办学,逐步完善,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业家创办实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9.
10.
清末状元张謇是一位活跃于晚清的实业家、教育家.他所创办的实业学校注重德育,其教育目的、办学范式、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育对象都与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根本不同,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福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23-28,68
张珩对国家文物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和成就,这与郑振铎对其的帮助、教育、提携、重用是分不开的。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令人感动。他们的友谊开始于民族危亡时期,首先建立在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爱好之上。而在敌寇统治下的日子里,这种友谊更带有相濡以沫的感情。郑振铎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民族文物文献的无限热爱和深厚的学养,感染和教育了比他年轻得多的张珩。 相似文献
12.
雷婷婷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4):100-102
作为我国地方企业家兴办职业教育的先驱,张謇致力于家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普及生计、谋生立足的平民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经济双赢、产学结合的合作教育观,广开门路与节俭办学相结合的教育经济观,学习西方与园地制宜相结合的教育发展观,其思想对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蒋国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771-774
经营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兴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而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家身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张謇是近代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当代民营企业经营可以从他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濮潇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1):25-27
在1871年的"冒籍案"中,时任通州知州的孙云锦给了张謇很大帮助。正是这一援助,为二人随后的交往奠定了感情基础。此后,这位长者频频向张謇伸出援手,同治十三年,延请张謇为江宁发审局书记,至光绪十三年,孙云锦调任开封知府,张謇再次应邀入幕,其间,在学业、生活、做人上不断地给予张謇鼓励与关怀。二人的师生情谊一直延续了16年,直至孙氏去世。 相似文献
15.
贾熟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84-87
袁世凯赞成张謇的主张,认为实业救国,应以铁业、纱业为先。铁业困难,自然又以纱业为先了。袁世凯曾举荐著名实业家杨宗濂筹办河北地区的棉纺织业。并推荐周学熙督办。又请张謇为工商部总长,大力付诸实施。先后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及其天津厂、唐山厂、青岛厂、卫辉厂,推动了全国棉纺织业的大力发展,在实业救国方面,作出了显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许进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24(4):92-96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卓越建树的实业家、教育家。清末民初,他弃官返乡,艰难创业。白手起家,创建南通大生纱厂和通海垦牧公司,后发展为庞大的大生产集团;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座博物苑。经过20余年不懈努力,建成了从幼儿园、小学直到大学本科完整层次且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将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受到国内外普遍赞扬。 相似文献
17.
张謇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斌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11,(6):112-117
张謇有着较丰富的旅游经历,其旅游过程亦是一场文化之旅。张謇不但喜欢旅游,而且将旅游观光与事业考察结合起来,与南通的城市建设与经营结合起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建设,注重旅游文化建设,致力于民俗民风的改良,因而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南通旅游文化。打造张謇旅游文化品牌,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张謇非常重视残疾人的失教、失养问题,通过创办盲哑学校,积极探索残疾人职业教育,成效显著.其独具特色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近代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琴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5):117-118
师范教育是张謇创办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点,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张謇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对当今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政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93-95
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者郑观应非常重视我国的电报事业。他不仅很早就向人们介绍了电报的功用、原理,而且提出了在中国兴办电报的具体设想。他还积极参加了中国早期创办电报的实践活动,为中国近代电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