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诗人郑愁予,本名郑文韬.这位被诗人杨牧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1933年出生于中国的北方.他自幼喜诗,1949年随父亲到台湾后,出版三本诗集,特别是在1954年,他曾以“美丽的错误”(即《错误》一诗)名扬台岛.1968年赴美入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转赴耶鲁大学东亚系任教,在美其间又在台湾出版了三部诗集.但他并不因此而随波逐流,1977年他坦然拒绝参加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台湾版《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使人刮目相看.而在五年以后,《阳光诗集》杂志秋季号以读者投票形式重新评出台湾十大诗人,结果十人中有八人与《选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透过对战后台湾诗坛之语境的概述,并选取以抒情风格著称的两位诗人郑愁予和叶珊的诗歌《错误》和《屏风》进行文本细读,来阐释台湾现代诗中抒情性和现代性的相互表述。在现代主义启发下发展出来的现代诗强调情感微妙的象征。间接的暗示,它反对抒情主义——即贸贸然的满纸热情,但并非反抒情。现代诗吸取了中国古典诗传统的养分,却是绝对的现代。  相似文献   

3.
郑愁予是活跃在当代台湾诗坛的—位著名诗人。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便被誉为“现代抒隋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4.
郑愁予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有人说他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是的,郑愁予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中国现代诗派某些诗人食洋不化的缺点,而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从而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而正是其名作《错误》(见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人奠定了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因而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5.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954年)【诗人简介】郑愁予1933年生于北平,祖籍河南。先后出版过诗集:《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集》(一)(1951-1968)。因其对故国山川的朦胧的眷恋,还有他的个人遭际及其派生的微含忧伤的温情,加上他对西方现代手法和中国古典手法的交错运用,使得他的诗作追…  相似文献   

6.
《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首新诗,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象内涵和欣赏它的柔美韵味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经过数年的总结,提炼出了上好本节内容的“五个一”。  相似文献   

7.
金姬 《生活教育》2008,(2):45-46
关键词:课堂互动十二月的一天早晨星期三,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现教高中语文的黄文老师走进了教室,今天,他要给大家上的是郑愁予的诗歌《错误》。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错误》是台湾“流浪诗人”郑愁予藉以成名的一首爱情诗,意境优美,具有清新淡雅的婉约风格。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带领我们走进他精心营造的艺术殿堂。让我们先来赏读一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贝壳》一诗为中心,结合瓦莱里和巴什拉等诗学家对于“贝壳”形象的论述,对此诗的诗歌形象、想象角度、结构构建、深层诗心等元素做出分析,借此来探讨郑愁予这位诗人对诗歌形象、想象机制、深层结构等问题的处理方式。指出他虽然在使用诗歌形象、想象角度的把握、结构的构建等方面有浸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痕迹,但其诗歌灵魂仍然是纯然东方的,并且仅属于郑愁予独特的“无常观”与“菩提心”的个人气质。所以他的诗歌世界显得驳杂而独特,西方的创作技巧、东方的诗情、西方的意象、东方的韵味和诗心,常常在他的笔下有机地熔铸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郑愁予是台湾现代诗社的主要诗人,他的诗总体数量不多,但在读者中却流传甚广,其中《错误》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大有关系。此诗入选大陆课本之后,也让大陆学子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运用神来之笔,把这“错误”描写得更加销魂:令我们禁不住击节赞赏,这也是这首诗能够令很多读者爱不释手的原因。一个“错误”,令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12.
刘兴 《教育艺术》2004,(2):24-24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关键是作者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诗中的“我”骑马游历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她”痴痴盼望着“我”的归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  相似文献   

13.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似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优秀的当代抒情诗,200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把这首诗与北岛和舒婷的诗编入中国当代诗歌单元,2003年这首诗再次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台湾香港各种版本的高中教材也选录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14.
黄辉 《文学教育(上)》2009,(18):124-125
郑愁予的《错误》具有含蓄、典雅、幽深的婉约风格,是一首具有现代主义内涵,同时又具有纯诗知性美的诗。下面就从这些方面具体阐述它隽永的美。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之“雨”,可说是一个被诗人刻意拟人化与诗意化了的可爱形象。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家郑愁予的《错误》是广为传颂的名诗,它以其“轻巧清隽”、“美丽凄哀”的抒情风格称于世,“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尤其是诗歌中所使用的“莲花”、“柳絮”等传统意象,因其独有的东方味道极易唤醒中国读的记忆与联想。不仅如此,诗中所描摹的缠绵悱恻、凄婉伤神的爱情故事,诗歌自身所折射出的传统的闺怨诗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传统风格,以及夹在白墙青瓦中间的古朴悠长的“青石的街道”所散发出来的缕缕幽情等,淡化了时空的距离,都足以勾起我们那久远的记忆,引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文晓村,河南省偃师县人,1928年生,抗战期间,投笔从戎,参加地方抗日游击队,后游击队为八路军收编,得入豫西公学学习,直至抗战胜利。1954年去台湾,在国民党队服役多年,退役后入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1975年毕业,后到中学任教至今。 1956年,文晓村发表处女诗作《海与天》,从此步入诗坛。1962年,正当台湾诗坛现代诗盛行之际,他与人合作创立葡萄园诗社,任社长兼《葡萄园》诗刊主编,提倡“健康、明朗、中国”的诗歌精神,在台湾诗坛独树一帜,对匡正现代诗的晦涩、欧化之风颇多贡献。在台湾的多项诗歌奖事中获奖,现已出版诗集《第八根琴弦》、《一盏小灯》、《水碧青山》、长诗《这一代的乐章》,以及诗评集《新诗评析一百首》、《横看成岭侧成峰》等多种著作。  相似文献   

18.
台湾诗人郑愁予、周梦蝶二位的现代诗充满着深深的古典韵味,但这种古典韵味秉承的却是不同的精神传统:一呈屈骚风骨、一呈庄禅哲理;开掘的是不同的古典境界:一呈有我之境,一呈无我之境。而呈现的美学风格也各不相同:一者文采风流、一者守道以约。  相似文献   

19.
(一) 60年代崛起的台湾现代诗人,为了在诗坛上立定脚跟,总在右手写诗之际,腾出左手写诗论。30年过去了,台湾的现代诗已构成中国当代诗史中灿烂的一章,台湾的现代诗论,也将成为中国当代诗歌批评中可贵的财富,再出发的基石.近年来,余光中、叶维廉、洛夫、杨牧的诗论,已引起大陆文坛的关注,即是明证。罗门也是如此,他的“评龄”与“诗龄”等长。从60年代到80年代,他一直葆有一份探索诗艺理论的浓烈兴味,先后出版了五本诗论集——《现代人的悲剧精神与现代诗人》(1964)、《心灵访问记》(1969)、《长期受着审判的人》(1974)、《时空的回声》(1982)、《诗眼看世  相似文献   

20.
何唤江 《学语文》2007,(3):34-34
罗门(1928——),原名韩存仁,海南文昌人,曾担任过空军飞行员,台湾现代诗社和蓝星诗社的重要诗人。他在创作和理论方面双管齐下,著有诗集《曙光》、《日月集》、《隐形的椅子》;诗论集《现代人的悲剧精神与现代诗人》等,曾获1966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科斯金牌奖”和菲律宾总统“大绶勋章”。他与诗人蓉子被并称为“中国杰出的文学伉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