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丙奇 《生活教育》2012,(21):11-1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媒体将其与中国文学得到世界认同、文艺复兴等等联系在一起,还有的在找其与我国教育的关系。强烈"诺奖情结"的一大表现,就是想用一次获奖,来证明什么。但莫言获得文学奖,能证明的只是他的作品得到了诺奖评审委员会的认可,其他的却很难证明。通常,  相似文献   

2.
就在听说莫言将获得诺奖的当天下午,一位诗人朋友还断然表示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莫言是一个体制内的作家,正如当时大多数人都对诺奖情结的炒作感到厌倦一样,我对于他不会获奖的判断也表示同意,但对其理由却颇感诧异,因为我一直把莫言作品视为一个"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代表,但傍晚获奖消息传来.  相似文献   

3.
莫言荣获诺奖之后,莫言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热点纷呈。论文以丰富的资料搜集为前提,追溯自孙犁先生赞赏《民间音乐》起始,至今30年间莫言研究的轨迹和要点,聚焦获诺奖之后的莫言出版和研究热潮,并且提出当前深化莫言研究的若干新思考和新展望,以助力于莫言研究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当代学生》2013,(12):25
《盛典——诺奖之行》作者:莫言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诺贝尔奖为大家所熟知,但是颁奖、领奖过程,大多数人却知之寥寥。在《盛典——诺奖之行》中,莫言以生动朴实的文笔,记录瑞典七日所思、所见、所感、所悟,揭秘诺奖盛典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趣事。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坚持,不但让莫言问鼎诺奖,也终功成名就,甚至成了"社会公共资源"。高密诗人李丹平点评:"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在以英、法为主流的阅读市场中,莫言的作品是被翻译最多、最精准的华...  相似文献   

6.
莫言自获诺奖以后,声名鹊起。各流派的文学评论家对莫言的作品也有着不少新鲜的解读角度,在不同的视野之下和文化语境中解读莫言。笔者将《拇指铐》中阿义的魔幻经历抽象为普罗大众的生命历程,探讨人物命运悲剧的普遍性,解构构成悲剧命运的因素,分析推进人物走向悲剧结局的潜在动力。然而人物对于悲剧命运的主观尝试修改不过是从一个虚空走向另一个虚空。  相似文献   

7.
乔杰 《成才之路》2012,(32):34-34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奖,直接的结果是,莫言的书火了,中国文学热了。有趣的是,就在莫言获奖前一天,仍有评论家说中国十年内本土作家将无人问鼎诺奖。但预言毕竟是预言,噱头毕竟是噱头,莫言获奖那是真实的。那么,莫言获奖,带给作文教学最大的思考是什么?我的认识是:"真实是一种力量。"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农民出身,从贫瘠的黄土地上走出的,骨子里带着"野孩子"气息的杰出作家。《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是他的长篇代表作,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又是"作家的自传"。  相似文献   

8.
姜有荣 《初中生》2013,(23):11-15
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讲故事不仅是文学家问鼎诺奖的利器,而且也是中学生作文的入门功夫。讲故事要旨有二:其一,你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才会  相似文献   

9.
新闻一束     
正莫言获诺奖后推出首部作品集《晚熟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的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中,汇集了他创作的十二部中短篇小说,都是莫言说给大家的"新故事",依然取材自"故乡人事",但面貌全新。《晚熟的人》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式,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又明显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他的眼光不再聚焦于"英雄好汉王八蛋",而是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之友》2012,(11):8-10
莫言获诺奖后,很快遭遇各种“幸福的烦恼”:接受海内外大大小小的媒体采访,会见各级政府领导,经历几番“长枪短炮”的轰炸,回答完几近重复的问题,莫言宣称不再接待任何人。  相似文献   

11.
读编交流     
《大学生》2013,(9)
正北四环中路33号自莫先生获诺奖后,先生"前世今生"的作品被打包重印,最辛苦的是高三学生,为防高考以莫言入题,不得不恶补先生的小说文章;二是关于莫言旧居新闻不断,从游人如织到萝卜被挖,清明小长假又有报道称游客抠墙皮、挖砖块,以便把土撒自家地上沾沾"文气",且这样的游客还不少。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抠墙搞拆迁,想来不如把旧居分隔为亿亿份,待价而沽,让炎黄子孙能文气均沾……"沾文气"与"沾喜气、沾福气、沾运气……"一样,都是带有迷信性质的仪式。人类学名作《金枝》将所有宗教仪式及先于宗  相似文献   

12.
留学广角     
《神州学人》2013,(6):4-9
中国北京5月15日,由北京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在北大举行。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展开了一场穿越55年的"诺奖对话",并就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等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海外文坛     
正诺奖作家托卡尔丘克的《云游》出中文版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去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诺奖颁奖词写道:"她用百科全书式的热情呈现了一种充满想象的叙事,代表了一种横跨重重边界的生命方式。"《云游》是托卡尔丘克2007年的作品,次年获尼刻奖(波兰最高文学奖),2018年英译本出版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生》2013,(Z1):33-3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了世界读懂中国文学的一扇窗户,其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激励无疑具有指标意义。诺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他"用幻觉的现实主义(又译"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那么,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下面为您解析莫言获奖的五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初中生之友》2013,(13):12-14
2012年,莫言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能够让用汉语创作的作家得到挑剔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青睐,莫言作品的翻译者、73岁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功不可没。在莫言得奖之前,他就已经把好几位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一束     
正第十届《小说选刊》年度奖在京颁奖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奖颁奖典礼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王蒙的《生死恋》、徐怀中的《牵风记》、莫言的《一斗阁笔记》、老藤的《战国红》4部作品获荣誉奖;徐贵祥的《红霞飞》、班宇的《双河》、杜斌的《风烈》3篇作品荣获中篇小说奖;迟子建  相似文献   

17.
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文学界、影视界掀起了一股"莫言热"。由此,莫言也从一位"有限度"的作家成为众人瞩目的"文化英雄"。在这股"莫言热"的背后,需要冷静地思考:莫言的成功不单单是因为其获得了诺奖。莫言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的文学审美判断力,悲悯的人间情怀,以及非凡的创作个性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基于此,主要对莫言作品中的美学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对表现力、作家审美判断力以及评奖制定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文学审美价值判断尺度的探索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把文学、文学翻译、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等紧密联系起来,莫言作品的主要翻译家葛浩文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翻译思想与翻译风格成为学界的评论焦点。研究葛浩文莫言作品的各种翻译批评,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大事之一.第二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于2014年新年之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中华艺文奖”评选出各个奖项共计19名获奖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莫言领奖时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 《初中生》2013,(1):4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80年代,莫言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通过天马行空般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