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人都认为《一件小事》这篇小说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伟大,笔者通过细致剖析,发现文中所提到的“希望”并非是指文章作者在劳动人民身上看到了的中国的希望,而是指这件小事所增长的“我”对自我更新的希望,及其作者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相似文献   

2.
评语     
严紫铭同学的《三代人的歌》通过描写三代人因为对不同音乐的爱好而发生冲突,揭示了不同时代、不同经历和不同背景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隔阂。作者善于观察,思维敏捷,将普通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让人在亲情中见矛盾,在小事中见冲突。作者笔调诙谐,对三代人因不同理解和追求所导致的矛盾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轻而易举地将要发生的冲突化解在无形之中。文章写的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能从小中见大,立意较高。文章提出的是现代人的个性如何与社会传统以及家庭和谐的问题,从而避免使文章落入俗套。但是,如果文章对现代青年如何尊重传统和在传统中发展个性的…  相似文献   

3.
小孩子喝牛奶,早已变成司空见惯的事了。很难想像,连喝牛奶这样的生活小事,也能写出如此让人感慨万分的文章来。本文的主题,与其说奶味香浓,还不如说情意香浓。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纽带,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本文以喝牛奶为线索,把世间的真情连结起来,写出了浓浓的人情味。这正是本文最重要的写作特点。作者先写妈妈。作者小时候因为缺钙,妈妈便强迫她喝牛奶。而作者嫌牛奶有腥味,便常常借机把牛奶倒掉。后来作者从妈妈在下雪天去买牛奶中感到愧疚,从此喝着妈妈送来的牛奶时“竟发现格外的香甜”。作者从小事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是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位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由于女儿在学校方方面面表现都较突出,班主任老师便邀请他们到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发言,重点谈谈他们在家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本文便是王余标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细读本文,我们发现:作者正是借用日常生活中那些极易发生的、却又极易被人们忽略的小事,处处注意培养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作者的教育理念是,这些小事“蕴含了丰富、无限的育儿机会”文章语言平实,读来让人回味,给人以启迪。本文作者是两人,但王余标同志在发言时,为了述说方便,用了第一人称。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5.
文章开头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不知不觉地转入正文。作者回忆着像姐姐一样的老师呵护学生们的岁月,一件件小事历历在目,每一件小事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描写细腻,感受入微。  相似文献   

6.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歌颂了执着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识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之所以显得境界高远,积极向上,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它既是作者的生命宣言,也是作者自我独立性格及人  相似文献   

7.
孩子     
阅读导引作者在文章前面,用细腻的描状摹声,显现出孩子的稚嫩、童真以及心灵的委屈,才有了后面作者那感人心魄的顿悟。“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在孩童的心中注满了欢乐更为重要呢?”,这句充满作者内疚的话,这番抒情味极浓的议论,把这篇记述生活小事的文章的思想升华了。作者虽然没能满足孩子们一再降格的要求,但我们能知道,作者和孩子们的关系是密切的,作者又是充满爱心的。作者席慕容,我国台湾著名女作家,善于于生活小事中取材,从而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哲理。  相似文献   

8.
孩子     
席慕蓉 《现代语文》2004,(10):16-16
作者在文章前面,用细腻的描状摹声,显现出孩子的稚嫩、童真以及心灵的委屈,才有了后面作者那撼人心魄的顿悟。、“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在孩童的心中注满了欢乐更为重要呢?”这句充满作者内疚的话,这番抒情味极浓的议论,把这篇记述小事的文章的思想升华了。作者虽然没能满足孩子们一再降格的要求,但我们能知道,作者和孩子们的关系是密切的,作者又是充满爱心的。作者席慕容,我国台湾著名女作家,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取材,从而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哲理。  相似文献   

9.
一、“坏脾气”和“人”。《一件小事》开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和“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两句,其中的“人”,有人说,指那些勾结帝国主义,专干卖国害民坏事的军阀、政客、卖国贼;“坏脾气”是反语,实际上是好脾气。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妥当。首先,我们从文章的语言材料分析。本文主要写一件小事的意义,作者写国家大事增长“我”的坏脾气,是为了反衬一件小事于我  相似文献   

10.
熟悉的声音     
刘畅 《新读写》2012,(9):56-57
看得出,作者想用“民国风”来写作,所以有意把老师说成“先生”,而且行文过程中也保留着许多民国作家平实朴拙的文风。文章从小事入手,以简洁的语言,抒写了作者对穆先生的眷恋与爱戴,但在刻画穆先生对“我”的教导、影响和两人关系叶似可更加深入丰满一点,  相似文献   

11.
(2)中心思想要正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如果中心不健康,不正确,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彻底站不住了。人们常说:语言是心灵的门户。要写出中心思想正确的好文章,先要做好人,以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对家庭、社会、他人有  相似文献   

12.
细节是空洞的劲敌,是使文章生动精彩的法宝,作者如果把笔墨放在对生活琐事及不起眼的细节描述上,便会给人一种更真实更生活化的感觉。细节见真情,正是因为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小浪花,并用真情浇灌,文章才如此动人,母亲才更加伟大,情感才越发真挚。我们常在不经意间被一些小事感动着,请保留这份心情吧。  相似文献   

13.
小引人生40年,包容14000多个日日夜夜,就在最近一年某个冬天的日子,“我”一个人在房里看书的时候,听到了墙根下一只蟋蟀的叫声,而且以后又有了多少次这样美妙瞬间的经历。正是这么一件始于瞬间的小小昆虫发出叫声的细小事由,引起了作者关于人生、关于人的朋友这一庄严主题的思考。记述这样一桩小事不能小看的感受的文章,正好用采后发我们思考如何用文字生发自己对美妙瞬间的把握。所谓小题大作,其实和大题小作是相辅相成的:从题材说是小事,小事却可以往大里说;从题目看又是有关品味人生、思考人类与世界关系的重大话题,但偏从蟋蟀叫的小口子来写。  相似文献   

14.
母爱无言     
本文选取生活当中的小事来反映为人父母者对自己子女的爱,情真意切。作者通过自己目睹的一幕写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母亲缴存话费的情景,材料真实可信,读来让人心灵一颤,深受感动。小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能力让人叹服。文章语言流畅,事情始末娓娓道来,结尾采用议论的形式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有些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本文所指的记叙文仅限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记叙文单元中的篇目),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通过具体的记叙来体现,还常常借助于议论来表达。这些议论或在文章开头,或在文章结尾;或在记人叙事之后,或在段落层次中间,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有些记叙文,以议论开头,它是全文结构的总纲。如《琐忆》一文,这是唐弢同志写的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记叙了与鲁迅交往中的几件小事,用由小见大的方法表现了鲁迅的伟  相似文献   

16.
《灯下》是台湾作家林清玄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中的一篇短文。文章虽然只有七百多字 ,但形象鲜活真实 ,感情真挚悠长 ,叫人不能不读。文章叙写了作者在南部乡下做乡野采访时的一次见闻感受。很平常的小事 ,但在作者聪慧双眼的关注下 ,与其善感的心灵相撞 ,便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这火花幻化成文章的两种特点。人物形象 ,非浓墨重彩的刻画 ,而是用白描写意的手法淡书几笔。作者描写灯光下整理烟叶的少女 ,只从衣着、动作、眼神上轻轻点染 ,虽似蜻蜒点水 ,但已水波四漾 ,给人无尽的遐思与回味。在一处黑暗狭长的烟楼内 ,一位正当妙龄的姑…  相似文献   

17.
空白的磁碟     
不过是送哥哥上学这一件小事,在作者笔下,却是那样真切感人。文章开头、末尾均巧妙地运用段落排比的形式,令情感如泼墨般倾泻。行文按照“回忆——目前——思念”这一时间顺序,有条不紊。作者将对哥哥的思念压缩在诸多生活琐事里,但无堆砌之嫌。些许的伤感,洋溢的是美丽的亲情。(编者)  相似文献   

18.
灭蚊偶得     
从小小的灭蚊行动中,小作者联想到了生活中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可谓深刻。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这样的观察值得称赞,小作者也不愧为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9.
老师点睛常言道:“让事实说话力量大。”作文写得好不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文章的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让事实说话。如果是记事的文章,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事实,来反映人物的特点。王刚同学想抓住一件日常小事,反映好邻居郝奶奶的思想品质和特点,但只写了这件小事的概况,只给读者一个模糊的轮廓,没有对郝奶奶在这件事中的言行作具体的描写,就像是她站在银幕上,只由作者说明、介绍,而她自己却不活动,因而文章干瘪、空洞,没有活力。如果抓住郝奶奶在妹妹拉肚子出现了麻烦以后,她是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精彩点评: 文章采撷了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热爱。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着小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