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美国的全称及其名的由来美国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英文是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 USA。“美利坚”是从 America 一词中音译过来的,也有的地方译成“亚美利加”。America 的意思是:1499年,有一名叫“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商人,乘船航行到南美的巴西。这位商人回到欧洲后写了一篇有关航行的报道,并画了地图。他在报导里第一次指出:哥伦布发现的陆地不是印  相似文献   

2.
“America”原指美洲大陆,旧时曾称美洲为“阿美利加洲”,即现在的南北美洲。“America”取自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维斯普西(AmerigoVespucci,拉丁文则是Americus Vespucius)之名。1497至1503年他四次航行到美洲。1499年至1500年登上美洲大陆(今巴西一带)并进行探险。哥伦布虽说与他一样四度航海至美洲,甚至还早一些着陆,但于1506年去世时,仍然坚信那是印度的一部分。这样,维斯普西就成为了第一个提出发现的是“新大陆”这一见解的人。1507年,德国地理学家和地图绘制家  相似文献   

3.
我门都知道“美国”在教科书上译为“America”,不过我们也常看到许多文章把“美国”译为“theUnitedstates”(U.S.A.)。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怎样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两个词呢?严格地说,America是指“美洲”,不是指美国,这是有根据的。据说意大利航海家AmerigoVespucci(阿美利哥·维斯普西)在1497年至1503年间曾四次航行至现在的美洲大陆,他首先发现了不同于欧、亚、非的“新大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发现者AmerigoVespucci,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块新文陆为“America”,这个名称很快就被大家所采用,一直沿用至今。但现…  相似文献   

4.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被国王封为海军上将。可是,有些贵族却瞧不起他,甚至对他的发现嗤之以鼻。在一次宴会上,有人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不就创造了那块陆地了吗?”有人说:“谁都能穿过海洋航行,谁都能沿着岛屿的岸边航行,你即使这样做了,这在世界上也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5.
哥伦布曾四次航行至美洲,揭开了航行史上的新篇章。他把新大陆和旧大陆联系起来,为人类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却错误地认为新大陆就是亚洲的“印度”,一直到他1506年去世为止。与哥伦布同时代的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也曾四次航行至美洲,但1501年航行至巴西后,却首次  相似文献   

6.
五百多年前,哥伦布使用现在看来是极其简陋的航海技术穿越大洋,并安全返航,以此来证明"世界是圆的"。在茫茫大海中折腾了71个昼夜,他发现了第一块陆地。哥伦布深信他沿着地球的另一个方向来到了印度,而实际上,那是后来被命名为"亚美利加"的新大陆。不管怎样,在哥伦布之后,"世界是圆的"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常识。几个世纪后,弗里德曼来到了真正的印度。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在顶尖学府里接受教育之后,已经掌握了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世界仿佛又骤然变平了——鼠标点击之间,身在印度就能够轻易调动遍布世界的产业链条。这就是《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全球化3.0"。  相似文献   

7.
哥伦布是15世纪意大利著名航海(háng hǎi)家,他率领(shuài lǐng)船队横渡(héng dù)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一创举(chuàng jǔ)为他赢(yíng)得了世界级的巨大声誉(yù),但同时也招来了一些人对他的妒忌(dùjì)。  相似文献   

8.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被国王封为海军上将.可是,有些贵族却瞧不起他,甚至对他的发现嗤之以鼻.在一次宴会上,有人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不就创造了那块陆地了吗?"有人说:"谁都能穿过海洋航行,谁都能沿着岛屿的岸边航行,你即使这样做了,这在世界上也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起语言,这一人类用以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包括他们自己)的奇妙符号,是如何被人类理解和使用的?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的问世,这一问题越来越引人们(尤其是进行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人们)的兴趣和热情。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有了感觉、知觉、意识、思想,一直到他带着对世界的个人理解告别人世,他的一切大脑活动都是靠语言完成的。于是,人们认识到:语言是一种同认知密切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一认识使人类的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对语言诸要  相似文献   

10.
哥伦布日     
哥伦布日为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以纪念哥伦布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他从小便立志要当一个航海家,作环球航行。19岁时,哥伦布随兄在里斯本定居。当时葡萄牙正试图绕过非洲去印度,但哥伦布认为不必绕过非洲,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便可到达印度。1492年8月,年已41岁的哥伦布终于获得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的支持,带领120人分乘三只船离开西班牙,开始向西环球航行。1492年10月12日,经过30多天的航行,他们终于登上了北美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哥伦布又先后三次航行到美洲沿岸,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1.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0,(6):56-56,F0003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新大陆”名称却是由颇具争议的亚美利哥·维斯普奇(Amerigo Vespueci,约1451—1512年)的名字来命名的。据说他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富裕而有声望的公证人家庭.于1497—1504年间也先后三次航行到哥伦布所“发现”的南美洲北部。经过实地考察.他证明这块土地不是古老的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  相似文献   

12.
这两个图是两个地球仪的同一侧面。左图是地球仪制作家马丁·贝赫姆于1492年所制。该年正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一年。右图的制作约在1528年,正是麦哲伦和他的水手完成环行世界七年之后。当时人们对于世界地理的知识还有限,但相信地球是“圆”的,相信从欧洲向西航行,就可到达中国。(采自迈尔斯:“中世和现代史”。)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是建校伊始对这一新兴教育现象给定的名称。单就这一教育现象而言,它的出现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电大人应该为承担起这一前无古人的事业而深感荣幸。但十几年后我们再回头审视她,却发现他戴了一顶并不合适的帽子。  相似文献   

14.
大约在1499年,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城里,有一个名叫丰塔纳的孩子出生了,他的父亲是该城的一名邮递员,当丰塔纳才十多岁(1512年)时,法国人侵入意大利并占领了布雷西亚,为了逃避法国人的残酷迫害,丰塔纳和他的父亲同许多人一起躲进当地的大教堂。但是,这宗教的圣地保护不了他们,法  相似文献   

15.
导语:欧洲变得越来越小,伟大的航行发现时代已经到来。海上航行的可能性一直存在。海上航行充满艰辛,船体太小、缺乏干净的淡水、伤寒侵袭……航行者在船上的死亡率极其可怕,但这并不能阻碍人们寻找新世界的欲望。公元1415年,身为葡萄牙王子的亨利对非洲西部进行了探索。他们,亨利、麦哲伦、哥伦布、与达·伽马。后继者还有迪亚士、科维尔厄姆。其中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这些航行者们分为两派。他以为到达了印度。实际上,那是南美大陆。而坚持东向航线的达·伽马要幸运多了。他于1498年到达了印度,并满载香料安全地回到了葡萄牙。1513年,地…  相似文献   

16.
一去年10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民众大陆探亲,被认为是国民党在这一年中实行的两大变革之一(另一变革是解除戒严,开放党禁)。这一变革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标志着国民党大陆政策的一种转变。当时宣布开放探亲,曾使人们感到有些突  相似文献   

17.
名作欣赏     
这是一个巨人,一个英雄。他猛然掉转头去,怒视前方。他一手夹“十诫”法版,一手持长而卷的胡须,筋脉暴胀,即将跃出座位。他大义凛然,刚毅坚强,又使人望而生畏--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刻家,画家米开朗基罗(1475-1564) 的雕塑力作《摩西》。  相似文献   

18.
《儿童音乐》2007,(5):56-57
帕格尼尼(178201840)是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名字叫尼克罗。他1782年10月2日生于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美丽海港热那亚。早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就对这个十字军东征时代的繁华海港,有详尽描述。  相似文献   

19.
竹茱 《英语沙龙》2010,(3):37-37
当人们谈论起美洲大陆时,总会说:"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如今在加拿大的学校中,老师也是这样教授学生们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都知道,明朝年间,朱棣派郑和帅舰队下西洋,他们向西航行到了很远的地方,并在航行期间绘制了航行的海图和地图。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使用的就是郑和他们当年绘制的地图。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档案中几乎没有留下能说明郑和发现美洲大陆的史料。那么,对于美洲大陆的发现是要归功于郑和还是哥伦布呢?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在伦敦一家拍卖行,一把意大利小提琴(1709年出品)被一位秃头男士以50万英镑买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还以为这老头儿疯了。其实买主很有眼光,他知道意大利小提琴素来名贵,尤其是16到18世纪的古琴更是稀世珍宝,何况这把小提琴又出自斯特拉第瓦利之手。斯氏制作的小提琴发音强而有力,音色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