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语堂说,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益处。我庆幸自己找到了这样的作家,他就是刘亮程。翻开他的书,就像在跟一个智者促膝长谈,他所说的话就是我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我的喜怒哀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0月17日,作家刘亮程走进江苏省天一中学"名人课堂",为天一学子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其作品《一个人的村庄》《虚土》《捎话》等蜚声文坛。讲座开始前,天一全体师生齐声朗读刘亮程的代表作《今生今世的证据》中的经典文字,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让他十分感动。随后,他以"文学是做梦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说,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到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益处.我庆幸自己找到了这样的作家,他就是刘亮程.翻开他的书,就像在跟一个智者促膝长谈,他所说的话就是我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我的喜怒哀乐:而且他给了我一些启示,叫我认识自己狭小天地以外的世界.这时,我常常可以获得如同交到知己朋友一般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有论者指出,刘亮程是当下作家中对时间有着深刻而独特体验的一位①.他的<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以及<虚土>和<凿空>,都是依附于时间之上的一个个存在.我以为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种见解,刘亮程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今生今世的证据>,亦正可以此作为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5.
作为散文界的一个"异类人物",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后工业化社会的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散文以其对"人畜共居"的乡村生活的独特思考,以及诗意化的艺术表达,给了读者全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刘亮程散文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生命的关注。刘亮程的散文描写的都是乡村中最普通的一些场景与事物,它们是作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作者的笔下都具有感情与灵性。他的散文是体验式的,充满着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感悟、理解和对话。第二,对家园的寻找。在刘亮程的笔下,许多事情都发生在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这个村庄不是一个真实的村庄,而是作家内心艺术化的村庄,是作家的一种生存心境,或者说精神家园。他的写作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与捍卫。第三,风格上的卓然一家。刘亮程的散文与宏大、浮华、人工的"流行文本"保持着距离,标举了一种朴素的美学立场。他用感性、平易而优美的笔调,汲取日常琐碎的细节和情感体验,形成了一种朴素而隽永、平易而丰厚、诚挚而大气的个性风格。从艺术上看,刘亮程的散文缘事联想,缘事抒怀,于"随便"和"散漫"中营造着艺术美感,酝酿出自然丰厚的优美意境。他的作品大量巧用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融情感和哲思于物象之中。语言素淡、明澈,隐忍中藏着大气,朴素中蕴涵哲理,粗粝拙朴却又充满生机。刘亮程的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狗这一辈子》《人畜共居的村庄》《逃跑的马》《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城市牛哞》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炊烟是村庄的根》,这篇作品通过对炊烟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无限眷念和浪漫想象。  相似文献   

6.
将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永生羊》和汉族作家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这两本散文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位作家都在琐碎的事物中阐发了大道理,在平凡的生活中表达了对生死的独特看法,并诉说了回归自然和逃避都市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天涯》杂志推出"刘亮程散文专辑"以来,刘亮程散文经历了一个由"一夜成名"并红极一时到逐渐冷却的过程,但刘亮程散文的研究却逐年深入。本文就1999年—2008年这十年来笔者所能找到的关于刘亮程的研究论文从内涵研究、内容题材研究、语言风格研究、创作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对近年来才出现的刘亮程小说的研究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十余年来,伴随着刘亮程由最初的"一夜成名"到今天的"销声匿迹",刘亮程研究逐步深入和发展,但刘亮程及其散文的意义人们关注的却很少。本文以为,刘亮程的意义在其艺术创作生活中的"进入",这种"进入"有其艰难性,但同时刘亮程也给出了一些"进入"的途径,而这种"进入"的本质实为艺术创作的终极途径。  相似文献   

9.
胥林 《考试周刊》2013,(42):16-16
<正>带着对散文的一腔热忱,我把苏雪林的散文通读了一遍。回过头来看了题记,再从开篇慢慢品味。最初认识刘亮程是因《名作欣赏》,上面登载了古代、近代、现代,国内、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让人养眼的是读者对作品的赏析。韩富叶教授向我介绍了刘亮程的作品,韩教授对他的总体评价是"生命诗性的天然漫步"。我再度想到刘亮  相似文献   

10.
作家刘亮程有多篇散文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其中苏教版就有两篇,即《今生今世的证据》和《寒风吹彻》。他的作品《柴禾》还被选人高考试卷。刘亮程的散文理解难度很大,几遍读下来仍然不懂的大有人在。我们有些教师,仪凭读几遍课文,  相似文献   

11.
刘亮程的散文呈现了一个生命、乡土和历史意识缺失的文化语境,但可贵的是它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精神的安慰,一种灵魂的呼唤。透过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我们看到了一颗朴素细微的心灵在执着而孤独地追寻生存、活着的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文本,试着探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作家主观感情对观物体的投射.总体而言,风意象是刘亮程散文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不同意境之下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审美特征和哲学意蕴两个方面分析其散文中的风意象.  相似文献   

13.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京华时报》报道,3月22日至24日.“文学与生态笔会”在贵州凤冈举行,叶兆言、阎连科、王小妮、林白、王跃文、刘亮程、谢有顺、陈希我、雷平阳等30余位作家和学者与会。谢有顺在启动仪式上重申“当代文学作品缺乏鸟叫声”这一观点。在随后接受专访时,他直言现在的作家热衷虚构.不会看.不会听.不会闯。他们已经习惯了用头脑写作.而不去想作家有时也是要用耳朵写作、用鼻子写作,用眼睛写作。“作家的感官一旦向外面的世界关闭,  相似文献   

15.
刘亮程的散文是日常生活与生存观念相似交融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回归。解读刘亮程的散文对于新世纪散文的创作及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储春霞 《现代语文》2006,(6):112-113
苏教版必修课本中编选了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在“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中,刘亮程的这篇章无论在结构还是语言上都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几篇的地方。笔试就此的情感线索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7.
尚白颖 《文教资料》2011,(11):30-32
周涛与刘亮程同为当代"西北散文"的代表。本文以二人书写动物的散文为例,从作家性格、思维方式、题材选择、语言习惯等方面探析其不同散文风格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刘亮程的散文是难读的散文,是读起来有点"隔"的散文,然而又不能不承认,是无比美的散文,是美得让人无法逼近无法抗拒的散文.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刘亮程?我觉得这位老师选择的突破口非常好,"读出我们自己",这便是通向文本深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阿勒泰的角落》的腰封上,是包括王安忆、陈村、李敬泽、刘亮程等在内的二十多位文坛大腕的鼎力推荐,他们在上海为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疆青年作家李娟召开了一场作品研讨会,盛赞其作品为"天籁之音",更有陈村推荐语"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来的"……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介绍此书,节目最后一句是"李娟,是我今年最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是个性化审美体验和精神选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鲁迅五四乡土文学中的“城乡二元对立”的情结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延续。而如今,作家需要在城乡两种文化之间有包容博大的胸怀,客观的审视两种文化才有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