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  相似文献   

2.
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  相似文献   

5.
一、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方面的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 《纲要》为我们开宗明义地阐释了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 1.教师教育工作的目标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新课标中很明确地阐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张容 《文教资料》2005,(5):163-164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数学和社会的发展,数学教学的目标要体现时代的要求,适应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年轮已跨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对农村中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非常明确,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实践和创新精神、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能力.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要从分析现状入手,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年轮已跨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对农村中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非常明确,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实践和创新精神、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能力。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要从分析现状入手,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1.当前农…  相似文献   

10.
一、人文精神教育的提出和概念的限定2 0 0 1年 6月 8日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将人文精神列入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规定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  相似文献   

12.
仓强基 《考试周刊》2008,(53):51-52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华 《班主任》2003,(11):3-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  相似文献   

15.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爱国主义意识,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历史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是传统文化的介质和载体,是爱国主义、国情教有的思想资料和育人的教科书。史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效能。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纵观以上目标,90%以上的内容涉及到如何"做人",很明确,思品教育成为新课程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道非文不著 ,文非道不生” ,“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这里 ,“文”即文章 ,字词句篇的语言和语言形式等教学内容 ;“道”即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