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辞赋发展到西汉进入全盛阶段,从东汉后期开始由体物为主转向抒情为主。汉末张衡、赵壹等作家的抒情小赋的出现,标志着辞赋创作由体物大赋到抒情小赋转变这一新纪元的到来。建安之后,辞赋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辞赋创作由宫廷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由对大汉帝国群体意识的模写转向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由抒发;由对大汉气势、声威的颂扬转向情韵、个性的追求。抒情小赋打破了汉大赋千篇一律、互相因袭模拟的创作模式,而趋向小品化、个性化。既没有大赋那种  相似文献   

2.
<正> 在众多的文学研究著述中,张衡都被认为是抒情小赋的开创者。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在赋的发展上是一个转机,自张衡以后,东汉抒情小赋不断出现,对魏晋抒情小赋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谭丕模《中国文学史纲》也说张衡“开辟了抒情小赋的道路。他所作的《归田赋》、《髑髅赋》,篇幅简短,情趣甚浓,是汉赋新生的喜讯。”然而抒情小赋的范围极广,凡是以抒情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张衡的大赋与小赋对东汉文学抒情内涵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汉末至建安时期,正当“劝百讽一”的大赋被其形式主义的枷锁桎梏得奄奄一息之际,一大批风格清新刚健、内容健康充实的抒情小赋却异军突起,冲突于文坛。其勃勃生机与大赋之衰落恰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其中王粲的赋作更是成就卓然,独步当代。魏文盛赞王粲“长于辞赋”,认为其作品“虽张(张衡)蔡(蔡邕)不过也”(见曹丕《典论·论文》)。观粲之作品,其思想与艺术上之高度成就,令人深觉魏文所言不谬。考虑到抒情艺术对于抒情小赋所独具的意义,本文仅试就粲之代表作《登楼赋》抒情艺术之成就作一番探讨。《登楼赋》抒情艺术的成就之一,乃抒情方式与抒情内容之契合。“文以气为主”,而作  相似文献   

5.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汉赋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 ,或出于河南籍作家 (如贾谊、张衡 )之手 ,或由寓居河南的文人 (如枚乘、司马相如 )所作。将这些作品连贯起来 ,汉赋的发展线索清晰如绘。因此说 ,汉赋中有着鲜明的河南轨迹  相似文献   

6.
散体大赋具有抒情性,它以铺张扬厉的笔法抒写了对汉帝国的赞美之情;同时,它又继承了《诗经》讽谏思想,对汉帝国的奢靡予以讽刺;它抒情写志,反映了汉代文人士大夫独特的思想感情;它是由骚体赋到抒情小赋过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抒情赋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同划汉代最流行的。汉赋的发展,大天才经历了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或出于河南籍作家(如贾谊、张衡)之手,或由寓居河南的文人(如枚乘、司马相如)所作。将这此作品连贯起来,汉赋的发展线索清晰如绘。因此说,汉赋中有着鲜明的河南轨迹。  相似文献   

8.
蔡邕的抒情小赋题材丰富,涉及面甚广,艺术成就颇高。其述志纪行赋反映现实,讥讽时事;爱情婚姻赋纯洁无邪,大胆直率;山水人物赋夸饰铺叙,暗寓情感;咏物游戏赋贴近生活,富有情趣。蔡邕面对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结合自己的人生际遇,把他独到的人生感悟渗透于抒情小赋之中,推动了赋体文学抒情化的进程。东汉抒情小赋在赋体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蔡邕又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故其抒情小赋在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衡在学变迁的东汉时期,与抒情本质相适应,力图运用新鲜的语言、自然的意象来创造艺术形象。在大赋领域形象追求时有创新,小赋中有写意的形象创造,其诗歌更表现出借鉴乐府手法和融合人情怀的形象之美。这一切尽管尚不完善,但为当时及后来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衡不仅是东汉时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是汉代文学发展中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传承了汉代正统文学的创作,另一方面促进了东汉诗赋文学的革新。他既创作出了汉京都大赋之极轨——《二京赋》,于摹拟中有创新;又创作了抒情小赋《归田赋》,第一次在文学中描写了田园隐居的乐趣,开辟了赋写田园情趣、山水之美的新蹊径,开魏晋抒隋赋之先河;张衡的诗作兼涉“四言”“五言”“七言”体裁,既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传统,又以文人身份创作五、七言诗,对五、七言诗体的成熟与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罗琳 《湘南学院学报》2012,(3):77-79,82
在艺术探索的初级阶段,进行创造性的模仿学习,通过自身的不断创作实践和个人艺术修养的逐步提高,实现绘画创作的再创造———创作中个性绘画语言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2.
陆机拟古诗 ,与原古诗相比 ,虽然表现出较强的模拟性 ,但在诗意、物象、表现手法、韵律、词采等方面又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更具文人色彩 ,体现了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我们研究陆机拟古诗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鲍照堪称乐府诗写作的大家。年命无常之叹 ,人生苦短之悲 ,怀才不遇之怨 ,知音难遇之痛 ,漂泊思乡之慨等 ,构成了他拟乐府诗的基本主题。鲍照的拟乐府诗具有一种追求个性张扬 ,极具个人化色彩的诗风。这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命运有关 ,而拟乐府诗的新的诗歌形态是诗歌自身发展逻辑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鲍照拟乐府诗正是大胆向汉乐府民歌学习 ,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又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朱敦儒词名甚著。宋、金以来向有“希真体”之称。关于“希真体”的内涵,至今学术界异见歧出,尚无定论。特根据后人对朱氏词的仿效创作和品赏评论加以考辨,可知“希真体”是对具有独特个性与鲜明风格且于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朱敦儒词的誉称,它是由朱氏早期、中期、晚期多种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的词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而并非仅指某一时期、桌类题材或某种风格的词作。“希真体”具有流变性与多样性,而清隽谐婉、平淡自然乃是其主导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宋代黄庭坚在诗歌方面虽与苏轼齐名,但风格尚瘦硬,实际效仿为杜甫。诗词之中浮艳之气浓厚,其中的禅趣给人以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6.
毕业设计中可以运用组合创造技法、移植创造技法、替代创造技法、变革创造技法、逆向创造技法、信息创造技法、仿生创造技法、机遇创造技法、列举创造技法、蜘蛛网技法等创新设计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文艺理想的基点是政治化,在《文艺对话集》中,他阐释了理念、摹仿、灵感、迷狂等概念,这些都以诗体形式和他者的口吻表述,加之隐喻、反讽、戏谑手法的采用,以及在“摹仿诗人”和“灵感诗人”问题上的偏向,使他的表述显露出一个重要的特征:悖论。  相似文献   

18.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作品的译介在日本掀起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泰戈尔首次访日前后,出版了很多泰戈尔的作品译本和研究专著,但这次人们关注的多为其思想而非作品本身。二战后,日本人在不安和绝望中重新找到泰戈尔,又恰逢1961年泰戈尔诞辰100周年,为此日本各地都组织了泰戈尔纪念会,翻译出版了很多泰戈尔的作品,特别是诗歌。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高腾,引发了第三次泰戈尔热,日本学者更全面地翻译了泰戈尔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残雪的作品风格独特,它是一场灵魂的唯美的舞蹈.残雪是善于在梦境里自由行走的作家,梦魇手法的运用,使她的作品变得很艰涩.残雪从卡夫卡、但丁等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读者不能因为残雪作品风格的诘倔而放弃对作品的阅读.阅读残雪,需要的是时间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