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诗歌翻译,尤其是唐诗英译,历来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精髓,诗歌兼有意美、音美和形美。那么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三美”呢?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唐诗英译实践,提出译诗要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即译诗的“三美”原则。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的盛世繁荣在科技方面也有体现,着重分析其产生的科学环境以及在科学家群体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精粹,至今还闪烁着无与伦比的光辉,自古以来,我国诗词与绘画之间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语有云:"翰墨无形画,丹青无语诗"便是诗与画之间紧密联系的最佳诠释。纵观唐诗宋词中描绘色彩的诗句并不少见,可见,将诗与画融合于一体,早已成为我国诗画艺术最高境界。本文将对唐宋诗词中的色彩美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自花间词始,至北宋、南宋,国家兴亡的多变成就了怀古词作品的繁荣。怀古词因景抒怀,吟咏历史的兴衰成败,但不同时期,因社会政治局面的不同,词人在怀古词中表达的现实情怀也不同。花间是个人命运的哀叹,北宋是忧患意识的抒怀,南宋是英雄失落到英雄无觅的悲诉,宋亡遗民是亡国祭曲的吟唱。怀古词,词人以亲身经历的现实为参照评判历史、伤时愤世,从而具备了文学上时代精神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作家徐治平的散文新著《旅人的凝望》(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堪称人与江山对话之天然结晶,是一篇篇流光溢彩,风格独异的游记散文作品。《旅人的凝望》因为荟萃了作家完成于最近五年的七十五篇精品佳作,所以庶几可视为其这方面艺术成就的集中代表。 游记,顾名思义是关于旅游的笔记。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作者“瞻万物而思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结果,这样一种内在的文本生成缘由,决定了游记一体可能有多种审美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则应当是审美主客体的相互引发、撞击、交融与升华。《旅人的凝望》在…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追溯歌词发展历史,以为自唐至北宋“涵养百馀年”,均呈“乐府声诗并著”局面。她批评“宋子京兄弟”,“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考宋祁创作,有声诗,亦有“乐府”。宋祁是仁宗朝雅乐建设的骨干,他“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正是宋初礼乐文化建设中“士大夫之词”创作的典型表现,也反映出“旧声”、“新声”竞相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词与英十四行诗是中英诗库中的两块瑰宝.两者有着很多相同和相似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找出不同语言诗歌的共性,并对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鉴赏不同文字的诗歌,促进诗歌艺术的研究、发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日本被称为古典文学的泰斗。透过这部日本物语文学的经典乏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精妙绝伦的汉唐文化的缩影,它涉及诗文化,典故、故事文化,艺术文化,生产、生活文化,体育、节日文化,佛教文化等。呈现出汉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贬谪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唐宋时代文人遭遇贬谪的现象十分普遍,但贬谪文人在此期间的文学作品却是光彩照人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将仕途的不幸转化为文学精神的升华,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以此为动力而进行他们精神世界的定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上博简<孔子诗论>释文的部分内容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仅参与作品的创作,而且是丈学作品的最终创造者.杜甫诗歌从唐到宋所经历的从狂歌到诗中六经的转变,是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读者不断创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