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村上春树是日本文坛为数不多的百万畅销书作家之一。由于不愿与创作纯日本文学作品的日本文坛接近,其小说结构、写作手法以及文体、语言风格明显带有西方文学以及美国当代文学的色彩,经常受到日本主流评论界的抨击,被认为是"非日本"。通过对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地下》、《约定的场所》、《海边的卡夫卡》及《天黑以后》等作品的梳理,证明村上作为日本的一分子,即使身在异国、师从欧美文学,仍然心系国家与民族,他有他的日本关心。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余年来,日本和中国内地研究村上春树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文体学、女权主义、比较文学、精神分析学、接受反应理论、文学文化学以及叙事学等。研究状况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及问题:第一,研究的文本对象基本集中在长篇小说,研究对象有待拓宽;第二,进入新千年后研究成果数量飞速增长,但具有良好体系性的专著仍然较少;第三,研究呈现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趋势,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多样;第四,大多数研究问题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整合;第五,日本和中国内地的研究各有特色,但中国内地的研究总体上尚处起步阶段,亟待发展突破。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于2003年,以两条线索交替行进,叙述了主人公——少年田村卡夫卡和老人中田在不幸的境遇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小说的字里行间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深刻而细腻地揭示了人性之内涵。  相似文献   

4.
村上春树在其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中充分展示了他的中国现。他对中国充满了向往,但是这种向往之情是建立在自己的主观想象之上,作者本人并不是真正了解中国,所以在文章中又渗透着对中国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5.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日是亚洲的近邻,在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社会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巨大变化不甚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师日观"、"轻日观"、"联日观"以及"防日观"等几种不同性质的日本观,这对以后的中日关系及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余华和村上春的作品,可以从无常观的角度来解读。中日两个当代作家传承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它们的代表作所表现的意趣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两者在表现东方式的无常观时,前者多着力在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后者侧重于在个人心灵本真上感悟生命的意义。前者的笔调冷峻有余,后者则更显轻灵。通过其表现无常观的异同,我们能进一步领略中日两位作家的创作艺术与各自传承的文学传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73):26-27
儒学自传入日本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日本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但是日本没有完全吸收儒家思想,而是随着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以中国儒学为基础的日本化儒学。本文考察儒学文学观在日本的传承和流变,旨在为儒学日本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鸦牙战争时期龚自珍、魏源“尊情”、“主逆”学主张的提出,到五四时期周作人的“人的学”观和鲁迅的“启蒙”学观的形成,是中国学功利观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时期,从中国学现代化的角度,对这一艰巨演进历程进行较为完整而深入的探究,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这一演进过程的历史轨迹,其间留给人们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总结的。  相似文献   

10.
符夏鹭 《林区教学》2012,(12):57-58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通过《奇鸟行状录》这部长篇巨著,揭露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暴力罪行,探索了当今日本暴力的传承脉络,明示出对战争责任的深层思考和追究。《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村上春树由一名自由主义作家转变为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创作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村上春树在许多作品中都描写过战争,也在很多场合下发表过公开言论,表示对于战争的看法。我们既要承认村上良好的认罪态度,也应该看到受到民族主义的限制,村上在战争问题上,尤其是对于"受害者"这一群体及战争责任和战争遗留问题等的暧昧态度。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和重要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尤其在年轻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此外,这部作品的最具特色之处还在于它的语言艺术风格,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嘲讽等语言艺术手段,营造了幽默的作品氛围。  相似文献   

13.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进入中国读者视野已近20年,随着"村上热"在国内的兴起,与之相关的各类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有关村上作品中文译本的优劣问题也开始被关注。藤井省三与我国著名翻译家"村上专业户"林少华之间的、有关村上作品中译本孰优孰劣的论争,其实是翻译理论、个人理念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之作,同时它也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文学宣言性质的小说,这部小说让村上春树表露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即"心怀释然"的写作动机,以及对性和死亡的超然的胸怀和态度,《且听风吟》在语言风格以及写作技巧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氛围和特点,作家没有受平庸拖沓的日本文学理念的牵绊,在在此基础上借鉴了美国的现代小说的写作风格,他的《且听风吟》这部小说完成了革命性的变革,具有很高的文本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耿海霞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05-107,117
村上春树的作品具有世界性因素和民族性因素,表现为对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海边的卡夫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说明一个作家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中符合自己的东西并使之民族化,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与《斯普特尼克恋人》在人物关系上都呈现出以性为纽带的一男二女三角式基本结构,且均表现为情敌零碰撞的假性三角关系。两部作品的三角建构在叙事功能上又各具不同的实现方式,前者以次三角群推动核心三角关系,后者以插叙倒叙辅助三角关系建构;同时,两部作品分别采用内聚焦和全知限知结合的视角以产生不同叙事效果。村上春树借鉴了言情小说惯用的三角模式,又融入明显的现代性叙事技巧,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中,村上春树以"偶然性"连接其小说中一贯出现的主题———"消失/缺失与寻找",借此拓展了人物寻求真实自我的超验的"异界空间",并表达对自我探索的本体论式思考:永不放弃寻找自己的所寻之物,同时静待"偶然性"的到来,这两者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小说无论在主题结构还是在读者与文本互动的层面上,都巧妙地凸显了"偶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财务观"是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全新财务理念。在高校经费增加和监管力度加大的复杂环境中,财务理念也在动态变化。"大财务观"汲取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融入了高校先进的财务观念,在财务思想认识、财务政策修订、财务业务开展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改变。"大财务观"内容丰富,思想体系完整。研究和探讨高校"大财务观",对于进一步思考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各级财务活动、理顺各级财务关系利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村上春树秉承了与传统日本文学相异的内格特质,通过借鉴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陌生化的理论拓宽了他的创作手法。他的最新小说《1Q84》对"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表现在小说中框架、情节、语言的新风格等方面。作者从新手法创作旧事物,读者从新角度观察旧事物,"陌生化"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使《1Q84》更具可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