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培养学生愉快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联系生活进行练笔。这种联系学生生活的小练笔,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使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释放童心,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要留心周围事物”,主要要求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所谓“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形成一种“乐于动笔”的心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乐于动笔”,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观察生活,爱上写作 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对于小学生这种生活阅历浅的孩子来说,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多积累生活感受。没有生活感受、没有实际材料,掌握再多的写作技巧也无用武之地。"内容"是文章的基本,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留心分析和观察周围的环境事物,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观察皆文章"的道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爱上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日记,是生活的剪影,是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是意志的磨炼,更是塑造美好心灵的沃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语文教师,要从低年级起就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让日记成为学生的好伙伴。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写作兴趣视为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注重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作文的乐趣。一、注重观察,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里愉快地捕捞作文的珍珠学生首先从观察生活入手,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活动、对自己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留心观察,抓住有特点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想一想,记一记,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可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6.
现今许多从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感叹学生普遍存在着作文质量平平,对写作没有浓厚的兴趣的现象。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很值得探讨。一、联系生活,注重观察,以身边的事物激发作文的兴趣乡镇中学的生活环境普遍都在农村,因此可供孩子们观察的题材是广泛的。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鲁迅先生说过:“留心各种事物,多看看,不能看到一点就写。”可见,  相似文献   

7.
林贤源 《教师》2014,(21):38-38
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习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读写结合,可安排在习作前、习作时和习作后这三个时间节点上。一、习作前,读写结合、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1.激发学生产生观察兴趣学生观察事物的直接兴趣可以引起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自觉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自觉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走进生活,注重积累,而且教师要注重激励机制,从而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要写好日记,使日记成为生活的缩影,并能有助于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想办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有所感、有所想,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反映事物三者的统一,即生活、思维、表达三者的统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时,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分析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作文离不开生活。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按照教材的安排,选上单一的不符合实际的例题作文,让学生奉命写作,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找不到作文的“文源”,不符合实际地依葫芦画瓢,久而久之,学生一拿到题目就不知要写什么,从哪儿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就会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头痛的事情,是件苦差使。因此,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文源”。1.培养学生在周围的生活中找“文源”。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必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一、养成留心观察 的习惯写作源于生活,鲁迅先生说过:“静默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如思,一挥而就。”可见,要使写作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学会观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事物,洞察入微,善于从生活的长河中捕捉具有深刻意义的浪花,并通过这朵浪花,把具有普通意义的内容深刻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李文平 《今日教育》2014,(7):118-118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写,思路打不开,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生写作起步时,教师就要训练小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能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相似文献   

17.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先生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新时期的初中生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作文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留心观察事物,主动阅读,积累语言,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汉字难学、难记,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里强调的是识字的生活源泉。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特别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识字量。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策略,力求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指导小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 ,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只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 ,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 ,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材料。指导观察 ,积累材料。 观察力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