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意图1、教学内容选择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正>课型:欣赏课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教材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黄河颂》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一首器乐作品,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二乐章。由主奏乐器钢琴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充满宏伟、豪放和深沉的激情,主题壮阔而热情,内在而深切,叙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婉转。作品发挥了钢琴华丽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每个音符都澎湃着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黄河颂》。地理课上学的和地  相似文献   

4.
《黄河颂》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歌词三首》其中之一。歌词节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章,作者光未然。讲授本课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地理教科书上说黄河注入渤海,可是为什么歌词是‘从昆仑山上奔向黄海之边’。是不是作者写错了?”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图书馆,翻找资料时又发现作者在《黄河大合唱》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描述黄河“注人浩浩的东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的钢琴伴奏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析。首先从歌曲伴奏的音乐特征人手,对这首歌曲伴奏的节奏音型、伴奏织体、旋律特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准确把握住歌曲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在演奏方面对歌曲伴奏风格及伴奏技巧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触键、音色、速度、力度和情感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提示和处理,使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歌唱表演真正达到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背景】《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篇文章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黄河颂》已经结束了,但对我来说,却是久久不能平静,这节看似平常的公开课,自己感到有很多不平常在里边。  相似文献   

8.
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黄河颂》。地理课上学的和地图上显示的都是黄河奔向渤海之边,而不是“黄海之边”。  相似文献   

9.
批注作为助学系统的一部分,出现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自读课文里,随着近些年中考阅读题以批注的方式频繁出现,批注阅读应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以《黄河颂》的教授为例,对批注阅读进行初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秀珍 《山东教育》2012,(17):52-53
一、学会倾听。优秀的音乐作品经常响起,就能吸引学生的耳朵。我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兴趣,让音乐似春雨般慢慢滋润学生心田,进入音乐世界。如欣赏《黄河船夫曲》,我先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悠久历史,观看黄河壮阔景观,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性体验。然后让学生听着高亢激昂的《黄河船夫曲》,看着船夫们同风浪搏斗的画面,朗诵光未然激情澎湃的《黄河颂》诗句。丰富的文化激活了学生的音乐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滚滚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内容分析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律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本文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他的榜样,像他一样的伟大坚强。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且长短句结合有自然和谐的韵律。  相似文献   

12.
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释"颂"数语准确地揭示了《颂》诗的内涵,且是《毛诗序》对"颂"的阐释的直接依据和来源。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是《诗经》三《颂》的本质特征。以上博《孔子诗论》释"颂"数语与相应诗篇相对照,在考查诗篇之义的基础上,考释《诗论》对《颂》的评语的含义,并纠正前贤之误。  相似文献   

13.
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释"颂"数语准确地揭示了《颂》诗的内涵,且是《毛诗序》对"颂"的阐释的直接依据和来源。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是《诗经》三《颂》的本质特征。以上博《孔子诗论》释"颂"数语与相应诗篇相对照,在考查诗篇之义的基础上,考释《诗论》对《颂》的评语的含义,并纠正前贤之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屈原辞作的全面考察和对《橘颂》文本的深入解读,并着重对《橘颂》乃屈原二十岁行冠礼时仿《士冠辞》而抒怀的说法进行了分析、驳难,认为《橘颂》实当为屈原生命的最后阶段所作,其作时大约与《怀沙》、《惜往日》相后、先.  相似文献   

15.
一、利用课本更好地营造教学氛围现阶段的语文教材其中涉及很多方面的文章,教师要针对文章进行科学地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带动课堂趣味化发展,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生成提供基础。比如,学习《黄河颂》的时候,教师在班级先播放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然后给学生讲述黄河颂创作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中,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诵读,带动学生投入到作者讲述的环境当中。这种对教材的多样化教学就可以带动学生学习语文课本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高效发展。接下来,教师要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16.
【单元目标概说】祖国 ,是一个民族的根 ,是一个民族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耕耘、播种和收获的土地 ,是一个民族永远都不会被征服的精神和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力量的源泉……本单元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 ,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黄河颂》这首歌词 ,其实是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现代诗形式出现的。通过对黄河形象的塑造 ,发出对黄河精神的呼唤 ,表达对黄河儿女的赞颂之情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 ,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 ,从热爱祖国语言的角度 ,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体现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篇…  相似文献   

17.
农清海 《广西教育》2013,(26):53-53,82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目录处有,单元提示处有,综合学习处有。其中插图最多的属七年级:上册30篇课文里共有插图33幅,下册有25幅。这些插图有介绍人物的,如《音乐巨人贝多芬》里的贝多芬肖像;有介绍事物的,如《竹影》里的《风竹图》;有介绍风景的,如《黄河颂》里有关黄河的图片;有介绍事件的,如《口技》一文表演者利用简单道具表演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三颂皆可配乐,《商颂》、《周颂》又因其“主告神”而被奉为《诗经》中颂之正体,《鲁颂》则因其理性因素的加强而被视为《诗经》中颂之变体。前者在后世流衍为乐府中的郊庙歌辞等,后者则为后世与音乐分离而成为纯文本形式的颂体文学所仿效,而后世颂体文学又在名称、体制、内容诸方面和《诗经》三颂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橘颂》时代背景的探讨,关键词语的解释,和伯夷其人的简考,文字的译释,旨在阐明《橘颂》并非所谓的“咏物”或“自喻”,而是南楚人反秦精神的颂歌,是《九章》中不可或缺的篇章,那种企图把《橘颂》从《九章》中分离出去进行研究和解说的做法,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和着多媒体视频上黄河澎湃的景象,深沉浑厚的民族精神令身处课堂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高诵起了诗歌《黄河颂》。这是上海学科“两纲”实施推进周活动中闸北区实验小学的一堂语文课。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严隽琪以及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的领导走进课堂,饶有兴致地旁听了整堂课。9月29日,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联合举办了“上海市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月——学科‘两纲’实施推进周”活动,这是自今年3月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颁布《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对“两纲”在各学科中实施成效的检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