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苏轼是北宋中期最伟大的全能文学家,也是以欧阳修为首的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主张,一方面继续反对晚唐五代、宋初的不良文风和古文运动内部出现的新流弊;一方面提出许多富有美学意义的新观点,登上了宋代文学美学的最高峰。他的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属佼佼者,既有宋文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他的诗达到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并和黄庭坚一起被尊为宋诗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本是专家们经过精挑细选为我们未来的花朵们指定的学习母语的蓝本。课本才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唯一准绳,本文论述了中学语文课本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是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这个理解对于中学生来说也只是基于表面的。如果把课文改编或者排练成课本剧,那么相信这对课文本身的教学肯定是更为有效的,而且会对语文教学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尹秀莲 《现代语文》2005,(9):102-103
研读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禁感叹: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周树人--一个原本平常的名字,居然预示了鲁迅先生一生"立人"的不懈追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他本着一个真正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大爱和大恨,多次把睿智的目光,投向"非人"社会违背人性的种种病态.面对国人生存的痛苦和灾难,他痛心疾首,拿起笔来,揭开这个社会的疮疤和人们愚弱的灵魂,以期国民的"觉醒"和"解放",从而建立起一个"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余杰 《现代语文》2001,(3):32-33
中学语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化观念和化选择的重要环节。中学语课本必须体现出开放时代中国的开放心态,新一代中国青年必须具备多元的化选择和健全的化品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行中学语课本不仅没有具备起码的“世界化”的眼光,反而刘外国优秀的化成果抱着一种敌对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李复安 《语文知识》2005,(10):25-26
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一些鬼神的名称。下面依照这些鬼神被不同宗教根据自身需要吸收、接纳的情况,分别加以解说。一、道教是中国特有的宗教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课本中提到的道教的鬼神有:天神——玉皇大帝、王母和文曲星。玉皇大帝简称玉帝,据说他原是光严妙乐国的王子,后放弃王位,入山修道。在经历了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依旧存在注释简略、笼统含混、误注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进行补充、疏导、纠误,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词组内在结构的关系以及版本上一些问题出发,考查了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中所选<史记>几篇文章(包括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的注释,提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环境的恶化日趋严重,其中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公民环保思想欠缺、行为习惯不文明破坏环境的原因,中学语文课本有相当篇幅的文章包含浓厚的绿色环保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对中学语文课本中具有绿色环保思想的文本,进行很好的挖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思想教育,培养中学生绿色环保的行为习惯,应是中学语文课堂的任务之一,也是中学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具体如何进行作文训练,现行教材却没有明确说明。由于缺乏系统的作文知识学习和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写作被动、效率低,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本人设想以"序列化"教学模式解决这个难题,即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序列(包括知识系统和训练序列)。  相似文献   

11.
:“或”即“常常”、“往往”,“必以情”即“必以诚”,“用”当解作“因为”、“由于”,“执辔”即“拉着马缰绳”,“弗之怠”即“不懈怠 ,之 ,结构助词 ,无实义”,“清角吹寒”当释为“凄清的号角吹来寒意”,“中庶子”即“君王的家臣”,“封”即“筑土为坛以祭天”,“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情怀而并非叹老嗟卑的牢骚 ,“夺”当释为“改变”,“与”即“赞成、同意”。  相似文献   

12.
笔者担任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二十三年来摸索出一套“在生活中学语文,从《语文》课本中学会生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一办法行之有效,现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袁东升 《广西教育》2012,(18):60-60
初中语文课本有几篇文章,显示了民本思想的演变。早在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就认识到民众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孟子·尽心下》第十四章有“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滥觞。而对于治民固国,孟子更有他独辟的蹊径。在《孟子·梁惠王下》第四章有这样的两段文字:“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日:‘贤者亦有此乐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依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探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鲁迅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入木三分的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个文学宝库中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好的标题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它能集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体现作者高超的艺术底蕴 ,同时能吸引读者阅读、引发读者思考、帮助读者领会作者的意图 ,在这方面 ,可以说鲁迅先生是独具匠心的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 ,标题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领悟。1 表明创作思想《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 ,小说…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谓的“秦王”,专指春秋战国时代之秦国国君,后世诸朝受封之“秦王”不在本文论议之列。  相似文献   

17.
徐剑舫 《学语文》2003,(5):30-30
悲剧被称为“文艺的最高峰”,在文学史和美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 ,都编选了大量的社会性悲剧作品 ,重视这些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 ,不仅是美育的要求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将很有帮助。鲁迅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指出了悲剧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悲剧所反映的内容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二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遭到了毁灭。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觉得 ,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应该以悲剧的基本特征为依据 ,抓住三个环节进行 …  相似文献   

18.
19.
<正>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多首中国古代民歌,这些民歌以其广泛的题材、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亮丽的风景线。在此笔者将对这些民歌的思想内容作一简要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中国古代的民歌题材非常广泛,思想也很复杂。这是因为民歌直接体现了各阶级各阶层特别是社会底层的心声,作者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经历不同,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就有所不同,因而艺术活动的主题也自然不同。孔丛子说过:古者天子命史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部分初中学生缺乏社会公德观念,没有诚信意识和远大的理想,自我意识膨胀,而集体主义观念缺失.作为“文以载道”的语文学科,担负着塑造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为青少年未来成长奠基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笔者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着德育教育工作,现就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这一问题做一分析探讨,供教育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