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主场所,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建立民主公平的校园制度文化,培育敬业诚信的校园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2.
科研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肩负着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诚信价值观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对近年来高校科研不端行为屡屡发生的现状,高校应加强科研诚信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树立负责任的科研诚信理念,逐步完善科研活动规范,开发和共享科研诚信教育资源,改革科研评价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做出表率,着力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也不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的思想元素和修养方法。基于此,追根溯源,探究、剖析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的根源和因子,明确"诚信"的"仁爱"涵养、"忠义"要求、"四端"支撑及"内外"逻辑等,从"格物""诚意""慎独"及最终"落脚点"等方面探索培育和践行"诚信"之德的理路和方法,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理念的培育和践行富有"根"性,进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汇集各种文化的大熔炉,是传播思想的高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社会的前列,成为研究、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为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肩负起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重任,发挥好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密切结合时代特点和实践规律,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包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其中最突出的是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和践行.因此,弘扬雷锋精神,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要着力弘扬雷锋精神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价值观,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客观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建设与发展,该文从引言入手,基于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对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目前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的评价和选择上存在着困惑和迷茫这一现状,探究了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贫困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突出问题,感恩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高校要以加强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增进感恩认知、强化感恩情感、固化感恩信念、推进感恩行动,使感恩成为贫困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力机制,有利于高校科学有效、深入持久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培育安定团结与和谐有序的办学育人环境。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力机制,应着力构建主体驱动机制,增强主体的主导力;构建客体认同机制,增强客体的受动力;构建动力保障机制,增强机制运行的可持续性。动力机制的构建应坚持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权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诚信文化是社会公众在社会实践中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集中体现了诚信价值准则,具有实践性、稳定性和渗透性三个基本特性.诚信文化教育应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高校诚信教育面临着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方法单一和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当从培养社会契约精神、拓展诚信教育实施路径、构建诚信教育管理机制、营造校园诚信文化氛围等方面重塑高校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文化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突出了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强调基于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关联,尝试以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这对我国新时代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需服务于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发挥高校独具特色的文化批判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内在优势在于:有利于确定专业权力在博士招生与培养中的作用,有利于选拔高质量的、适合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提高导师育人责任。其不足在于容易受制于人性的弱点,导致内部监督不畅,录取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当前,这一制度所获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包括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背景,国外大学的有益经验和国内高校的实践探索。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文化环境,行政力量的依然强势以及社会诚信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牛永丽 《科教导刊》2021,(3):165-166
德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应当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特点,有机融入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就能够受到良好的品德修养的熏陶.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且优秀的德育思想,比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而不同、自尊自爱等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可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还能够通过古今对比,让小学生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当前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鉴于此,对学生个体因素和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条件和校园文化等制约因素进行探析,以期对地方院校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孝感孝文化资源丰富,在中华孝文化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孝感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区域孝文化资源履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四项职能,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孝感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研究型大学的治理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从学者治理发展为学校治理再发展到学术治理。治理变迁与研究型大学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变化密切相关:单一外部机制和静态内部机制造就学者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稳态内部机制要求学校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动态内部机制催生学术治理。当前研究型大学的治理普遍面临内部自由探索与外部问责张力加强、全球规范机制与本国实践矛盾加深这两大时代挑战,中国研究型大学要回应好普及化时代的挑战,先要涵育理性、自主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质量文化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最持久也是最深沉的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依据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重构高职教育质量文化;要确立自身的新使命,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通过“1+X”证书制度等新实践,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要通过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新的保障;要正视高职教育质量文化研究成果中以思辨性主观想象为主的倾向,通过“职教20条”方案的建设理念和具体实践,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合;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逻辑起点,探究质量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并用以指导人才培养实践,有效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正处于传统与现代共同罗织的历史境遇中,外来文化的涌入、网络不良文化的侵扰等,时刻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首要职责,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重任。基于当前高校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从教育理念、内容、形式、载体、制度保障等方面革故鼎新,进而重构中华经典诵读实施路径,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素质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学生类”档案的涵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对“学生类”档案与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