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散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了每一篇散文的独特性,教学偏离了"这一篇"散文的"语言"与"人文"境界。散文教学应更近"语言"、更近"人物"、更近"散文"来关注散文的教学意味,回到课堂去发现"这一篇"语言的独特,发现"这一人"体验的独特,发现"这一篇"文体的独特,守护文本的独特,收获一片独特的意境,过上一段独特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2.
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而宋代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占据重要地位。议论、叙事、抒情等散文功能常通过"道""理""情""调"等元素实现,由此入手解读散文的主旨、情感、风格、哲理是散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拟以宋代散文名篇为例,探究一条明道、析理、悟情、品调的散文"四维"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散文教学的优化关键在于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转而以"生本"理念为导向,强化情境教学在散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情境教学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若干策略。一、情境教学应用于高中散文教学的原则情境教学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以"情境"为导向的教学形态,更加开放且多元化。传统散文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教学应与整个语文教学的目的一致。而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由语文的教学目的、考纲的要求决定。同时,根据散文的特点,不同类型也决定了散文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散文教学不能忽视"评"的环节,要处理好"学"和"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散文这一写作体裁就一直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我看来,写好散文是写好一切文章的基础,自古有云,散文意在"行散而神不散",这种"散"与"不散"无关于形式,重在于"文思"、"文眼"。笔者结合近几年一线教学经验及探索认为,散文教学作为整个高职院校学科教学中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一个部分,散文教学应该抓住阅读与鉴赏这个基础,希望本文能对高职院校散文教学中的阅读与鉴赏教学做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阅读相比,散文的"写实性"和"自述性"决定了散文阅读的深入更须要借助于"知人论世"。从一定程度上说,知人论世的深度决定了散文教学的高度。本文以杨绛散文《老王》的教学为例,试作进一步阐述。关于散文的定义,一向没有定论。但是"写实性"和"自述性"作为散文的最重要特征已被学术界基本认可。写实性是指散文不崇尚虚构,所言说的  相似文献   

7.
正散文教学风格多样,然而无论怎样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神不散"这个中心,即必须围绕散文的"三个关键"进行教学。一、需要抓住散文中的"寓意物"有研究者提出,散文中的"寓意"是很重要的因素,是散文的灵魂,因而,散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找出"象征物"或者"寓意物"。对于散文来说,很多时候题目就是象征物或者寓意物,  相似文献   

8.
辛旺 《教学随笔》2014,(8):20054-20055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在结构上没有严格的要求,因而呈现出"语言优美凝练""写法丰富多变""情感细腻自然"等特点,为此,散文教学也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而采用"评点式教学法"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通过对散文语言、写法和情感的评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散文教学充满灵动气息,从而促进学生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朱自清的散文又是散文教学课堂上精品之作,因此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对于今后的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生命语文"教学、"审美语文"、"语文知识"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对待散文教学的不重视态度以及散文自身的特点,导致散文教学走进了误区,教学成效不容乐观。反思课堂上的散文教学,可引进"主问题"教学。通过初读感知,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通过深入细读文本,围绕"主问题"从多层次对文章进行品悟;最后通过总结积累,指导学生迁移与应用,以期走出当前散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上好一堂真正的散文课,并指导学生形成主问题意识,培育终身受益的品读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在高三散文专项训练中,我们发现:明明是课堂上已经反复强调的东西,学生似乎都已经"掌握"了,甚至有些考点和解题思路他们能脱口而出了,可是一做试卷却错误百出。笔者在对学生错误答题原因分析中发现,"问题化"散文教学是导致学生答题出现"伪理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问题化"散文教学是阅读"伪理解"产生的根源"问题化"散文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看似有效的教学问题来贯穿散文教学过程,用问题代替文本学习,期待能通过问题分析,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散文教学尤其应该如此。散文是一种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情"字。散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味体悟文章的情感。如何品味?一、品味语言散文也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虽然没有诗歌语言那样精粹。散文由于风格的不同,语言风格也是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纯净。  相似文献   

14.
<正>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即散文选材的纵横万里、上下千年和行文方式的舒卷自如;"神聚"即渗透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在散文教学中如何既引导学生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又体悟散文形与神的关系以及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研读教材的独具慧眼、教学设计的另辟蹊径。下面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  相似文献   

15.
<正>散文,顾名思义,随心而得,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正是因为散文"形散神聚"中的"形散",一些老师在教学时散文散教,让学生坠入教学的迷雾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散文教学唯有做到纲领式设计和板块式生成,才能让我们通过整体把握、细处揣摩,真正品味出文本的语言美、文章美、文学美和文化美。基于此,笔者对于散文教学如何落实教学思路的纲领式设计和板块式生成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相对自由的内容描写却可以烘托出别样的情感,这也是散文的一大魅力所在。高中散文教学应该遵循"教无定法"的原则,一改传统散文教学中呆板机械的教学模式,用多样化的、实用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进散文这座巧妙的殿堂,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散文的美。一、展开联想,营造氛围与其他文体不同,散文文体最是自由的,可状物、可写人、还可议论,虽"形散",却又"意聚"。散文勾勒的  相似文献   

17.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是指狭义的散文,即专指那种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学作品。如何教学这一类文章呢 ?   首先抓住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从教法上看,抓住"形散神聚"是散文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就能提挈起对全文的选材、组材、立意、表现手法,甚至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全面分析。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抓住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就是抓住了散文教学的纲。   散文的"形散"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如《藤野先生》一文,开头…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案例背景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1散文是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如何立足文本特质与学生学情?这  相似文献   

19.
<正>散文是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世界的反映。教学往往严重脱离生活,散文教学是如何脱离生活的?具体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就文读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生活中的我的存在。郁达夫说:"现在散文的最大特征,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多表现的个性特征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色彩。"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作家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他在有关文章中,充分运用了郁达夫、林语堂、  相似文献   

20.
回忆性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相对于其他的叙述性散文教学来说难度更大,原因在于回忆性散文中有两个"我",因此到位的解读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孙绍振率先提出"比较还原法"这一文本细读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还原文本内部的矛盾与差异并以此作为文本分析的切入点。文章以部编版《老王》为例,从语义、情感逻辑、历史、创作风格等方面去还原和比较,从而突破回忆性散文阅读难点,为回忆性散文教学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