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金星 《文教资料》2011,(11):113-114
本文通过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着的一些诸如渗透性不强、指导性不够、传播脱离大众生活实际等问题的揭示,分析艾思奇这个对哲学大众化的典范,初步归纳其成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几点经验,并参照他所取得的成就提出对当前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在19世纪30年代成功地把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诠释得淋漓尽致。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由于与政治联系紧密、改革开放后商业气息增强等因素,加之部分学者用艰深晦涩的语言来表达,使其失去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出现当代“哲学贫困”的现象。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宣传)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出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当代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大众哲学》为艾思奇的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经典文献,影响一批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当前,青年学生研读《大众哲学》,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更要从中理解、感悟和践行艾思奇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探索者、实践者与开创者.他笃信力行,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说明中国的实际问题,完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发展史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历程中的地位.本文充分利用了相关文献,力图对艾思奇解放前的哲学贡献进行梳理,对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中的地位、贡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学者艾思奇,始终活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战线,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基于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点及实现条件,探讨了其经历的探索、发展和深化三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理论学习与传承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富于辩证思维等启示。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撰写的《大众哲学》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力作,以其大众化、通俗化、现实化与中国化的显著特点,彰显出非凡的思想的伟力、大众的力量.《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良好开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冷溶,艾思奇  相似文献   

8.
艾思奇在解放后,继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工作,无论是哲学教科书的编写,还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以及由此参与的哲学论战,无不显示出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对党的理论宣传事业的忠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的局限,艾思奇在解放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借鉴。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概括解放后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归纳他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普遍重视斗争哲学,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和谐哲学的重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显示了以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代主题的拓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如下工作: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抓基础学科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学科结构;深入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编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等。  相似文献   

11.
12.
一代哲人艾思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思奇是人民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在哲学、新闻、文化战线上卓有建树,在捍卫、传播、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深刻变化的时代需要我们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哲学思维,而创造出这样一种哲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理论维度,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哲学传统。就此而言,当代中国的哲学创造,就是建构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中国梦在哲学创新、实践转向、价值目标方面表达了这种回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性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艾思奇及其思想展开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这些成果,阐发了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内容、特点、历史意义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意义,分析了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考察了艾思奇与毛泽东之间的互动关系。今后,学界应该努力深化已有主题的研究,同时拓宽研究领域,转变研究视角,进一步全面地深化艾思奇及其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目的是让人民大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艾思奇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是紧密联系群众和实际生活。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发扬艾思奇哲学精神,学习艾思奇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学习艾思奇始终不渝的人民大众立场。  相似文献   

17.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创造者,他的著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功能的理论榜样,对引导当时广大群众特别是先进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把艾思奇哲学大众化特点概括为:贴近现实、紧扣时代,关注大众、以民为本,艰苦探索、全面创新,注重实效、讲究运用;学习艾思奇哲学大众化道路,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艾思奇实现哲学创新的缘由主要是:及时准确地抓住时代课题;进行艰苦的理论创造;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满足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建构是整体的建构。以往学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世界观的学问,或看成认识论,或看成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纲”,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目”的系统化的学说。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关键是要把握其哲学的逻辑体系及其意义延伸。  相似文献   

20.
杨立鑫 《保山师专学报》2003,22(6):F002-F002
艾思奇(公元1910年——公元1966年),原名李生萱,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人,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