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转型的背景下,清末民国时期外语教学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一些共性,分别为:教学机构多种多样,渐趋完备;教学目的为我所用,彰显个性;教学内容借鉴英美,中西交汇;教学方法百花齐放,争鸣不绝;教师主体地位彰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国中学教育发展过程的考察,从整体上理清20世纪前半期我国中学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核心问题。为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分别从制度、课程、训育等中学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入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展开论述。而后试图在对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归整分析的基础上,以量化形式描述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1904年,"癸卯学制"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发轫。但义务教育体制未能在短期内造成,传统私塾教育形式也未即刻退出历史舞台,近代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二元格局。私塾对义务教育产生了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辅助和补充作用。在新式小学堂没有得到普及时,私塾继续扮演了它普及蒙学的重要角色;在新式小学堂无法满足基础教育需求时,经过改良的私塾对义务教育形成有益补充。其二,阻碍作用。私塾的大量存在,阻碍了义务教育在乡村的普及;私塾改良往往流于口号,无益于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私塾和学堂并存互动的历史,有助于反思和推进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5.
清末民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推动下,遵义教育逐步地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变迁,从开蒙学到兴女学,从职业教育到社会教育的发展,笔者针对这一变迁历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主要包括政体分类论、优良政体论和政体变革论等。亚里士多德根据统治者的人数多寡及是否以谋取城邦公共利益为宗旨,把政体分为六种类型,并将中产阶级主导的具有混合色彩的共和政体视为优良政体。此外,他还提到每种政体的变革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梳理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学前教育政策及发展概况,总结清末直隶蒙养院的类型及民国时期河北省顺应全国教育形势而制定的各项学前教育政策.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学前教育有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幼稚园师资状况明显改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日益完备等四方面主要成就,为河北省学前教育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国是中小学教案发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对此时期的中小学教案进行梳理,不仅可以透视当时中小学教案的特点,而且可以为今天教案的撰写以及课堂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的制定围绕特定的教育宗旨,教育宗旨的提出反映特定的社会环境。清末,中国边疆危机严重,领土不断遭蚕食,西方社会思潮伴随列强的坚船利炮一并冲击着传统的东方社会。面对内忧外困的社会危局,教育革新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在清政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及相关政策指导,奉天近代教育迅速发展。但各种文献中关于奉天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记述较略。本文通过介绍奉天海城地区近代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分析政府教育政策对地方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在西方文明的刺激下,中国人的服饰也由传统走向了现代。封建社会的衣冠之制随之解体,服制观念在文明与落后的对立中被重构,中国人旧有的民族、国家观念更被冲击和重塑了。这一时期满汉兼容、中西并蓄的服饰,就鲜活地体现着这一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是湖南省政权急剧变化的时期,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呈现诸多特点:一是制度的规划设计积极主动,为政权良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政党纷争现象比较严重,带有一定的党同伐异倾向;三是军政、行政主导,立法虚位,司法相对独立,三权分立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四是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滞后民主化要求,重点表现为囿于路界之争;五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波性动大,连续性差。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婚俗的演变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对婚姻陋俗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使当时的婚姻习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结婚、离婚自由的出现,婚姻法规和契约的颁行,结婚礼仪和服饰的改变,以及婚姻介绍方式的更新。虽然这种变化在其践履过程中因处于初始阶段而缺乏普遍性,但它在中国近代婚俗流变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维新变法时期“前识者”婚俗观演变的继续和拓展,也是五四时期婚姻文化变革的基础和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主义属于西方政治学的范畴,它传入近代中国时所遭遇的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语境,后者既为国家主义的移植提供了土壤,也使之产生了某种理论上的变异。在清末民初民族救亡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被视作一种由民族危机所激发出来的抵抗性机制,其"合群"的功能被放大。在革命与立宪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内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思想方案。中、西国家主义这种相即而又相离的历史现象,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中、西思想文化交汇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要偿付赔款、借款等巨额费用,在盐税的征收上附加了许多条目,并且开始以盐税作为抵押贷款的担保,以此来解决财政困境。从此,中国盐税权制开始动摇。民国初年,袁世凯与五国银行签订了善后借款,我国盐税权制逐渐外移,虽然还保留了云南部分盐税使用权,也已经对云南的政治、军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文选式语文教科书中,文选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决定教育的方向与目的,对语文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任何一套语文教科书都十分重视范文的选编。我国近、现代初中语文教科书文选价值取向的演变先后经历清末、民国两个阶段。清末时期,选文继承经学传统、注重德育。民国初期,增选反映新思想、新文化的时文,突出反帝反封建性。  相似文献   

17.
论清末民初的救贫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贫民的生计问题直接诱发了新的救贫思想的产生,而贫民产生的多重因素,也就决定了救贫方式多样化。救贫思想不仅在近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就是在现阶段,都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政府和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出台了部分针对新型民间社团的法令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有其进步性,但也还存在诸多不足。近代中国社团法制发展的轨迹,基本上是一条沿禁止;以禁为主,有条件部分开禁;无政府状态下的完全开禁;政府选择下的鼓励与禁止的螺旋上升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国族建构的重要时期。中国国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形成过程一开始就受到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起点的近代国际体系的深刻影响,陷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设置的困境之中,同时受到国内的种种因素的干扰,当时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共同导致了国族建构的困境。面对来自国际体系的挑战,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势力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学自觉地发展,又受到近代翻译小说的影响.<浮生六记>、<断鸿零雁记>以及<沉沦>三部带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小说叙事角度从传统单一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向现代第一人称叙事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